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现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做法,阐述了责任教育的途径和责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责任感 身心健康 责任教育 第二课堂 以身作则法 潜移默化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锻造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论是对现行的教育改革还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1.对自己负责任。中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充实的高价值的人生。作为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义务,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尽更大的责任。为此,要经常研究自己的学习现状,研究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争取考入理想大学,去回报老师、父母、社会,回报祖国和人民。
2.对他人负责任。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 与人为善、和睦共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礼貌待人;要学会关心,关心同学,关心长者,关心一切需要关心人。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要有“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胸襟。
3.对社会负责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个人的一切来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努力回報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一个讲文明、有修养的合格的社会中的一员。要主动去关心社会,爱护一切公共设备,讲究公共道德和公共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敢于同坏人坏事斗智斗勇,做一个有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责任教育的途径
1.着眼课堂教学,寓责任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是责任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确定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恰当地选择教法,将教材中所隐含或显露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因素讲清讲透,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有目标、有价值,要求一致,才能使学生的行为有所依据,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是错,也便于教师指导和检查,使教师的要求成为学生自我矫正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按统一的标准,时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矫治和防御的作用。
2.利用第二课堂,在各项活动之中实施责任感的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之外,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训练和加强。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础,做人的许多美德都源于习惯。而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将会对一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三、责任教育的方法
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建立具体而详实的责任目标。实施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法。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故事,研究与其学生成长的必要性。如开展的责任教育论文大赛,在每个学期举行班主任关于责任教育的论坛,使我们的老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增加家长学校开课的次数,让家长也成为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的老师要用所学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之中补充完善理论,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榜样示范发现法。要总结典型,树立榜样,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比如以我校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典型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3.以身作则法让生活说话。 全社会都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这要求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提高师德修养,要关心、爱护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应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树师风,正师德,练师能”活动,使我们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这项活动中,真正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而又品行高尚、有责任感的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
总之,责任教育作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是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它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源泉。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法律、制度、文化、伦理、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实效,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持之以恒,终身受其益。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对责任教育进行研究,并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的模式,使之符合十二五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责任感 身心健康 责任教育 第二课堂 以身作则法 潜移默化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锻造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论是对现行的教育改革还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1.对自己负责任。中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充实的高价值的人生。作为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义务,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尽更大的责任。为此,要经常研究自己的学习现状,研究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争取考入理想大学,去回报老师、父母、社会,回报祖国和人民。
2.对他人负责任。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 与人为善、和睦共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礼貌待人;要学会关心,关心同学,关心长者,关心一切需要关心人。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要有“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胸襟。
3.对社会负责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个人的一切来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努力回報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一个讲文明、有修养的合格的社会中的一员。要主动去关心社会,爱护一切公共设备,讲究公共道德和公共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敢于同坏人坏事斗智斗勇,做一个有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责任教育的途径
1.着眼课堂教学,寓责任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是责任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确定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恰当地选择教法,将教材中所隐含或显露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因素讲清讲透,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有目标、有价值,要求一致,才能使学生的行为有所依据,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是错,也便于教师指导和检查,使教师的要求成为学生自我矫正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按统一的标准,时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矫治和防御的作用。
2.利用第二课堂,在各项活动之中实施责任感的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之外,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训练和加强。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础,做人的许多美德都源于习惯。而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将会对一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三、责任教育的方法
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建立具体而详实的责任目标。实施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法。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故事,研究与其学生成长的必要性。如开展的责任教育论文大赛,在每个学期举行班主任关于责任教育的论坛,使我们的老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增加家长学校开课的次数,让家长也成为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的老师要用所学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之中补充完善理论,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榜样示范发现法。要总结典型,树立榜样,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比如以我校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典型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3.以身作则法让生活说话。 全社会都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这要求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提高师德修养,要关心、爱护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应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树师风,正师德,练师能”活动,使我们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这项活动中,真正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而又品行高尚、有责任感的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
总之,责任教育作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是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它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源泉。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法律、制度、文化、伦理、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实效,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持之以恒,终身受其益。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对责任教育进行研究,并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的模式,使之符合十二五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