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患儿的NIPBL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

方法

对1例经剖宫产出生、拟诊为CdLS的女婴进行基因检测。

结果

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容,眉毛长且浓密,眼距宽,矢状缝大,耳位低,下颌后缩,双脚拇趾为多趾并趾,哭声低、吸吮差、反应迟钝。对CdLS相关的NIPBL、SMC1A、SMC3、RAD21HDAC8基因进行检测发现,患儿的NIPBL基因存在杂合缺失突变,缺失区域涉及第46外显子和第47外显子的一部分,可能使下游序列发生移码,导致蛋白序列异常。

结论

发现了1例CdLS相关的新突变,丰富了NIPBL基因的突变谱,对于进一步明确其基因型-表型的对应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例合并t(8;16)(p11;p13)易位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多重PCR、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该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继发于胸腺癌化疗后,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瘀斑,同时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染色体分析发现t(8;16)(p11;p13)易位,逆转录-PCR和测序结果证实存在MYST3-CRE
目的对两例Ⅰ型神经纤维瘤散发病例NF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两例散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例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避开假基因,PCR扩增NF1基因,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两例患者分别检测到NF1基因第9外显子c.1019-1020delCT突变与第48外显子c.7189G>A突变,在其父母及100名正
目的探讨20个希特林缺陷病家系SLC25A13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高频突变筛查结合直接测序的技术对20例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在确定每个家系基因型后,为先证者母亲再次妊娠的胎儿提供遗传咨询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0个希特林缺陷病先证者均检出SLC25A13双等位基因致病性突变,共发现10种致病突变类型,包括3种缺失突变:c.851del4、c.109
期刊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育龄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为育龄女性合理补充叶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芯片技术检测428例健康育龄女性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用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分析MTHFR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结果十堰地区MTHF
目的阐明Allan-Herndon-Dudley综合征(Allan-Herndon-Dudley syndrome, AHDS)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17例智力低下患儿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对具有SLC16A2基因突变的AHD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甲状腺激素、心电图等进行总结。结果共发现5例SLC16A2基因突变的AHDS男性患儿,包括1个家系(2例患儿)及3例散发病例。
期刊
目的探讨1个C组着色性干皮病家系XPC (XPC complex subunit,DNA damage recognition and repair facto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突变分析。在确定突变后,对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位点确认;用逆转录-PCR检测突变对mRNA的影响。结果先证者携带XPC基因c.2098G>T和c.2034-7_2040d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