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引发的轻生悲剧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钱非常容易,用惯了的话就可能‘走火入魔’”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校园贷”自杀身亡,此事引发舆论热议。
  非法“校园贷”屡禁不止,近两年来“校园贷”引发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才能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他说,女儿自杀的根源是校园网贷
  “我接受不了孩子一下子没了!”厦门华夏学院的大二女生熊某的父亲熊先生伤心欲绝。他说,引发女儿自杀的根源是校园网贷。
  第一次知道女儿身陷校园贷是2017年2月。当时熊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外地号码的电话,对方说:“你女儿几天电话都没接,她在我这里借了一笔钱,已经到期了,你尽快通知她去还款。”
  跟女儿沟通后,熊先生才知道,女儿2016年在网络平台贷了几千块钱。随后因为高额利息使这笔欠款越滚越多,女儿便从其他平台又借了几笔钱填窟窿,不料窟窿却越填越大。
  2017年2月到4月,熊先生先后替女儿还了4万多元,但催债信息仍源源不断,而且越来越过分,甚至有人开始发女儿的半身裸照。熊先生劝女儿赶紧报警,但是女儿却偷偷辍学到泉州打工赚钱。可在泉州只待了2天,女儿就选择了结束生命。
  4月10日晚11时35分,熊某用微信给爸爸发去生前最后一段话:“爸爸,其实我真的好爱好爱你啊……原谅我这个不孝女……还没来得及赚钱好好孝顺你们……对不起,爸爸。千万照顾好爷爷奶奶。”
  熊先生收到的短信显示,熊某卷入至少5个校园贷,包括今借到、闪银、现金贷、快乐花吧、现金卡。4月16日,熊先生在泉州还接到了从北京、江苏、天津、厦门打来的9通催款电话。还有电话打到他妻子手机上。
  据熊某的辅导员老师介绍,熊某之前在做代购方面的微商,因为亏了钱而介入校园贷,最终越陷越深,直至走上不归路。厦门华夏学院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前,辅导员已约谈过该女生,该女生答复已偿还清了相关贷款。
  不少网友也坦言自己身陷校园贷。一刘姓男生表示:“最多的时候,我欠了六万,家人帮我还了五万……最绝望的时候,我也想过自杀……”
  看起来很美的“恶之花”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众多“校园贷”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面向大学生的贷款项目也五花八门,从“分期购物”,到生活费、考驾照、旅游、做生意等,都可以从网上借到钱。而为了扩大市场,一些平台“主动放水”,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還款来源。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学生王小林介绍,身边用校园贷的人主要是把钱花在创业和消费上,“借钱非常容易,用惯了的话就可能‘走火入魔’,希望其他同学不要轻易介入校园贷。”
  本刊记者发现,很多“校园贷”的年息要超过20%。而各种网贷平台之所以选择大学生群体,主要看中了他们的旺盛消费需求和前卫时尚的消费观念,倾向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看起来很美”的校园贷,门槛低、无抵押、免担保、放款快,办理只需学生证、身份证。可在校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失控,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
  更严重的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裸贷”也逐步渗透进大学校园。据警方介绍,这类贷款一般以日息计算,借款本金中先扣利息,利息转本金,计算复利,且起息标准高。如果一次性借的金额大或者逾期还不上,借贷方往往会要求贷款人拍裸照,并以此要挟贷款人。而贷款人则很容易陷入“利滚利”的债务漩涡之中。
  如何斩断非法“校园贷”的黑手
  福建福清警方一名办案民警向本刊记者透露,近两年来接到“校园贷”诈骗的报警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是熟人带进骗局,以传销的方式扩散。而本刊记者了解到,不止福建,此前全国各地也有一些大学生因“校园贷”背负巨债而轻生。
  对此,一些社会学者和专家纷纷表示,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缺乏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或被非法私人信贷平台所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合法的范围内健康理财。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恽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有责任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科学的理财观;同时,在校园活动、课外辅导,乃至选修课程中,加强普及和传授如何防控财务风险知识。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银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
  张恽认为,银监会指导意见出台后,执法部门应快速行动起来,特别要加强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从重从严打击引诱大学生加入不良“校园贷”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在加强宣传非法校园贷风险防范知识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在校园内形成对非法“校园贷”的高压态势。
  广东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一天建议,学生、家长应对非法“校园贷”增强防范意识,学校与相关执法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对非法“校园贷”的举报机制,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其他文献
如果机器聪明了,人们还会勤于动脑吗。  电脑手机用得太多,书写退化逐渐成为常态。现在甚至连手打输入都能省去,亚马逊等公司推出的智能音响,人们只需动动嘴就能下达指令。  设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不过作为使用者的人,似乎被娇惯得越来越笨了。智能设备重构思维方式  近来,不少人使用苹果最新款手机时,为了挑战最新的面部识别解锁功能,会对着手机屏幕摇头晃脑,呲牙咧嘴。如果发现某个角度能骗过手机,就会像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也经历过战争,中国现在多么好,叙利亚也可以做到”。  来自“社交达人”马利克(Malek Monzer)的非官方统计显示,在北京,他的叙利亚“老乡”不多,大概有20人。  马利克已在一家阿拉伯风味餐厅工作了13年,在北京的敘利亚人大多来他的餐厅吃过饭。  而他的中国朋友,数量已经超过了叙利亚朋友。他操着流利的汉语微笑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现在打电话就可以叫来100
互联网理财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新中产阶层金融新服务需求的兴起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是当前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2016年以来,从国务院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G20杭州峰会上明确提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已经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构建出了一部行动指南,不仅扩大了普惠金融的实现渠道,也泛化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为什么要提数字普惠金融呢?一方面是现有
大家都在说“天然食品”,然而它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纯天然食物”,认为原生态的才是健康食品。可是,这些纯天然、原生态的食物真是天然的吗?天然食物真的更健康吗?  一起著名的官司  大家都在说“天然食品”,然而它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人们是指那些生长在自然界中,未经加工或仅经过少量加工的食品。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的话,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都不是“天然食品”。
“2017年住房制度的长效机制开启了建设之门,2018年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安居梦”,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楼市必不可缺。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是2018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力争取得明显成效”。这意味着2018年我国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将迈出实质步伐,“住有所居”的目标
“周恩來立即与医院交涉,几番周折才使我们住进了病房”  作为民进会员,最烦恼的恐怕就是经常有人把民进和民进党弄混。事实上,民进与民进党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民进全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于1945年12月30日,是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伙伴。  按照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章程,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量Top10  No.1:重庆113.6亿次  No.2:西安89.1亿次  No.3:成都88.8亿次  No.4:北京77.3亿次  No.5:上海68.6亿次  No.6:广州41.0亿次  No.7:武汉40.0亿次  No.8:長沙31.8亿次  No.9:深圳308亿次  No.10:南宁30.3亿次“城市名片”丰富多彩  唱出网红  歌曲《西安人的歌》视频播放量25
做人心的工作,不像做帽子、做鞋,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  “随着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一些年轻人也很想加入民主党派,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修福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1948年1月1日,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按照章程,其成员多是与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正因如此,其工作颇受关注。  “做人心的工作,不像做帽子、做鞋,可能需
教育界是民盟的主体界别之一,不过,其参政议政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  “民盟一直是民主党派中成员最多的政党。特别是最近八年,民盟成員从2007年的18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7.4万人,年均发展成员一万余人,而且大多数是高学历人才。这从侧面反映了民盟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徐辉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教育界是民盟的主体界别之一,不过,其参政议政并不局限于教育领域。  “所有的工作
一方面热情高涨,一方面又谨慎小心  2017年4月3日,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以1.0502亿港元成交。据悉,买家是一位“80后”金融家。在法国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曾梵志作品回顾展上展出的曾梵志作品“面具6号”  近年来,“藏家年轻化”成为艺术领域频频被提及的热词。资深收藏家、经纪人梁晓新对《瞭望东方周刊》直言:“(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