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命题角度与技法点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箭要瞄准靶心,解题要熟悉题型。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弄清题目是怎么出的?命题者喜欢从哪个角度考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也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磨刀不误砍柴功,下面笔者就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谈诲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解题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前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什么样的景就含有什么样的情。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典型例题】(2009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试题:(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从容。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命题角度二: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题指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为诗人常用,考生应当最先予以考虑)、借代、对比、衬托、反问等。当然鉴赏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关键的还是考生要能够结合诗歌的情感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典型例题](2009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湖。日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堞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试题:(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萧?”自然是反问。
  命题角度三:就某一句诗再现画面内容。
  
  【解题指导】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语言组织要上层次,要有美感,要像高三学生的水平。
  【典型例题】(2009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杜甫好友,受封郑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题:(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要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命题角度四: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
  
  【解题指导】
  
  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诗歌鉴赏的基点。也是对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诗歌鉴赏题较多地涉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对整首诗的分析,一要重视注释与标题,因为这里大都含有很重要的信息。第二,评价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三要看清题目要求,灵活作答。如果考题直接提出了鉴赏角度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答题时就应直奔主题,明确回答。而如果考题没有明确地指出鉴赏的方向,考生在自选鉴赏角度时则应注意两种情况。1、当读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对作者的风格有所了解时,可选择此诗的思想情感作为鉴赏的对象。因为思想情感是属于“大而话之”的东西,难有精确的答案。靠上一点就能拿分。2、当不能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就选择一两个精练生动的字词鉴赏。抓住一点,详加阐发。
  【典型例题】(2009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鸟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试题:(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命题走向中的4个应知要素】
  
  纵观2009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1 名家名篇不再一枝独秀。随着单独命题省份的增多。各省为了避免重复。在名家中选诗将会越来越少,或者说。即使选自名家也不会选名篇。
  2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局面不会改观。综观18省市试卷选用的19首诗词,只有重庆卷和浙江卷不在唐宋之列。诗歌出处为什么侧重于唐宋时期呢?因为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诗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读者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学素养、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考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管以哪种形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都会侧重于选择唐诗或宋诗。
  3 “写景抒情”诗依然将独领风骚。诗是抒情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感人的诗,总是诗人 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致景,妙合无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说过“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充分说明了诗歌的这一特征。
  4 设题方向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古诗鉴赏一般出两道题目。一题考查角度小。在字词句或修辞上做文章,一题考查角度泛,在思想情感上做文章。
  
  【解题技巧总体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大量题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根据近5年高考所选唐宋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精选题,模拟答题。应特别关注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家的“写景叙事”诗以及表达技巧上与高考题类似的唐宋诗词。另外,平常做题组织答案时要多用积累的专业术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述模式——这首诗采用了某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每鉴赏完一首诗后,务必要将该题的参考答案在纸上再写一遍,然后再次核对。此举对提高考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很有好处。
  
  【活学活用——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第三联两句中的“下”与“人”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请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南宋)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忿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南京),作了此词。
  (1)请说说“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中“一叶”的妙处。
  (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下片的“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1)“下”字写出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前面写情之后,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动静结合,由近到远。层次分明。(2)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两句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两句情层层递进、曲达其意。表现了“落日怅望”之情。
  2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3 (1)“一叶”点出这是初秋季节,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对身世飘零的慨叹。(2)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作者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
  4 (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绘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2)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其他文献
都说高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鲁迅文章佶屈聱牙,但好在没几篇,还大部分已经被整理出教材了;文言文难学难懂,但只要加强训练,也基本上能过关;偏偏是作文,学生
对称性思想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对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也可以从侧面考查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客观的猜想推理能力;同时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对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美学素质
1904年华兴会筹划的长沙起义虽然因事泄流产而未及发动,但它却提出了明确、完整的反清武装起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为革命党人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起义创造了条件,为辛亥武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使得上网查收发邮件、收发文件、查看公司公文公告变得极为方便。本系统采用流行的MVC设计模式,是一个典型的JSP+JavaBeans+Servlet的Web应用.具有较高的可
读书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把学生从题海战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这方面,老师就应当首先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想方设法引导好学生选好书,读
依据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计算了均匀带电球面、运动方向垂直于环面的通电螺绕环、运动方向平行于轴向的充电圆柱形电容器、运动方向垂直于板面的平行板电容器等4种带电体低速
日前,由悦好医学美容医院赞助的“致·青春”城市印象演唱会在四川省体育馆感动谢幕。开场VCR以时间倒叙方式带领观众开启青春回忆之旅,将时间拉回从前。首先登场的郑均以
《世纪大寓言》是刘亚明构思多年又以两年时间绘制完成的一幅巨型油画(300×1600厘米)。这是一幅由160多个人物组成的宏大的、具有史诗性结构的巨制。画家以惊人的才情和巨
11月11日-16日,国航亮相“珠海航展”。在航展中,国航携手国航系成员公司,设计了新颖的多媒体展台,设置了波音747—8主题区域与机上网络体验区域,通过丰富的产品展示与体验活动,吸
议论文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体,但从平时作文批改的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写出一篇说理严密的议论文,原因在于文章只有事例的堆砌,没有透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