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如何将问题情境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讨论问题、在展示中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问题所承载的知识与方法是该文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自主;合作;问题;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7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26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改善课堂内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能够学懂的,尽量自己学;自己不能学懂的或不会的,则应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引导下积极思考。[1]合作学习是指让学习者以小组的方式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一起构建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最初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仅停留在接受教材现有的结论,不太习惯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例如,在学习烷烃物理性质时提出以下问题:烷烃的熔沸点与所含碳原子数有什么关系?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与其结构有什么关系?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不仅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在的规律。实践证明,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理解更敏锐、更深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同学们的阅读与思考能力的增强,笔者在课前尽量少设置问题,而是鼓励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氢键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有关碳族、氮族、氧族、卤族氢化物的沸点坐标图,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图表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再带着这些疑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根据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分子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碳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符合这一规律,为什么氧族元素中水的沸点最高?卤族元素中氟化氢最高?氮族元素中氨气为什么又不是最高的?当同学们提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时,笔者就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并对问题加以讨论。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不仅对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学识是越辩越明,越辩越透彻,学习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提高与发展。在笔者的化学课堂,学生按课前的分组入座,组内有分工,组长在组内起很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问题的讨论我要求他们记下其中的要点。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这一阶段的交流、讨论很让人兴奋,作为老师,我看到了他们在这时候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善言词、胆子较小的同学在组内慢慢地能讲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其他同学也能安静地听他发表意见。还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平时有问题一般也不愿意来问老师,而此时我看到他们都能专心地听组内同学的讲解,到后来发现他们也能问组内同学一些问题,再后来,他们也能在组内给其他同学讲一些问题。大部分时候,我都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作一名安静的听众,开始他们不习惯,一看到我过去就不讲了。我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让他们继续讲下去。渐渐地,同学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三、小组展示,解决问题
  通过汇报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还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说,学生汇报展示是小组合作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培养学生思维整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3]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一般性问题组内解决,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当某组代表汇报展示后很快又会有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同学们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要求各组代表不仅讲明白“是什么”,更要求他们说清楚“为什么”,有时我还会问“还有什么”。在这样的思维追逐过程中,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我把各组得出的结论的关键字句写在黑板上,一组、二组……在同学们踊跃发言的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的结论也就不断完善了。这时的课堂成了同学们成长自己的舞台,他们在对话、互动中学会了发现并感受到合作的重要与集体的荣耀,而老师的作用也从传统角色——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纪律的“管理者”中解脱出来,演变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的新型教师角色。
  四、实践反馈,应用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哪些已经掌握,哪些掌握不牢,哪些还没有掌握,因此课内或课外的练习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针对典型题、较难的题一定要组织组内同学讨论:让学生相互之间说出自己的思路,同一题有哪些不同的解法,难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全班展示,老师在各组展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追问及点评,暴露学生分析试题特征的过程,针对同类型问题补充变式练习,并请学生口头表述试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检测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对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帮助特别大,他们不一定每种方法都理解,但总能理解其中一种,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起到训练他们发散思维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课本练习中强化对问题的应用,而且也要关注课堂外的生活和社会,通过对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来获取和加工信息,从而内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比较、选择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应对未来的生存能力。
  五、联系整合,建构问题
  杜威曾指出:“对于这一课题,学生先前的经验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我怎样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呢?需采用什么手段来激起他们渴望学习的动机呢?”[4]一个问题总是承载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问题的载体即陈述性知识,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程序性知识。所以对问题的建构实质是对以上两类知识的建构。陈述性知识的建构就是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构建新知识之间以及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系统、深入的的联系,并通过这种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信息组织方式得到改善,促进陈述性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使知识提取变得更为容易。[5]化学常用的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模型化、假说及其检验等,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反思,让学生逐步熟练运用以上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这样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所学知识,又让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既提高学生统摄知识的能力,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说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是一个个“点”,那么联系与整合则形成的是一条条“线”、一张张“网”。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得到全面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鲍正荣主编. 化学新课程教学技能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7
  [2] 周青主编. 化学学习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32
  [3] 张海洋. 化学,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J]. 化学教与学,2012,(1):23~26
  [4] [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30
  [5] 黄梅.化学陈述性知识加工阶段与教学条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67~70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虽然为我国林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及森林资源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使我国林地划分更加细小、使用更加分散,出现了林地细碎化的经营状况。林地细碎化会
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认证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的国际通行做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食品认证制度以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
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存有大量工业遗留污染地块.以上海某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通过识别地块污染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修复目标、开展治理工程,旨在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融资本血脉作支撑;农村金融对于农户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融资、保险、理财等
介绍了抽出-处理技术在上海某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应用案例.该案例以边界止水帷幕结合真空抽提的方式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抽出,并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对其进行混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出现分化现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农地流转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如何让农民愿意放弃农地,既推进农民有效转移,又使被
信用风险是一种古老的风险。自从它出现以来,就始终影响和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各个主体。作为信用活动中心的商业银行,更直接地面对着信用风险的威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