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打破传统的教育观点,真正做到“六大解放”,就能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敢于想,敢于做,敢于创造。
一、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给儿童带上了一副封建的有色眼镜,让他们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他指出,应该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对大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美术教育中,要丰富儿童的视觉。儿童看到的美妙的大自然,奇异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动物,身边的人和事,等等,都是孩子创造的源泉。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看得更广更真更美妙,生活的绚丽多姿,大自然的五彩缤纷。通过儿童的画,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个奇趣的世界。比如中班美术活动《秋叶儿跳舞》,让孩子走出活动室,看一看秋风中跳舞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每一双眼睛都是独特的,那么所反映的作品跳舞的叶子就是千姿百态的。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裹头布包裹了起来,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必须“把它一块一块撕下来,如同中国女子勇敢地撕下了裹脚布一样”,“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就要把裹头布一齐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不需要讲究色彩的配置合理、画面的布局得当、形象的逼真准确、线条的流畅优美,应该强调的是自由的想象,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在儿童的世界里翱翔。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有趣的,教师需要用有趣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激发孩子,让孩子可以自由创作,甚至天马行空。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以爱迪生做实验为例,呼吁教育者要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要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真知。儿童美术教育中,充分调动幼儿充满灵性的双手和身体,让他们在做一做、玩一玩中发现、创造。比如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来运动》,我们让孩子们动起来,在欢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张开双臂,跃动双脚,一起模仿拍皮球、游泳、跑步、跳绳等运动。在动动身体中,幼儿的身体得到了舒展,心情得到了释放,并且抓住机会观察,观察在运动中四肢的动态、身体的变化,在作品中幼儿会注意人物的动态变化,创造既有动感又充满快乐运动情绪的作品。
四、解放孩子的嘴
陶行知认为,中国人一般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照着做,久而久之,形成盲从的陋习,这种情况不利于儿童成长。他指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比如美术欣赏活动《呐喊》,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讨论其他问题。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都汇集在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会奇迹般地活动起来,画面一出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个骷髅头!”“他耳朵疼。”“好害怕呀!”孩子的观察多么直接,也瞬时进入了情感中,老师只要逐步引导幼儿说出感受,敢于表达。幼儿在自主的表达中,会从对画面的第一印象逐步深入到整个画面甚至一些细节的欣赏。这才是幼儿的欣赏。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好比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要解放幼儿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等,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例如组织《春天来了》活动,幼儿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带领幼儿走进春天,感受春风拂面、看看桃红柳绿、听听鸟儿欢唱。这其中蕴含了色彩、线条、远近、疏密、动静等不同的美的元素,而我们想让幼儿感受和发现的不正是变幻与灵动的自然之美吗?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他们的作品才可能有东西可表达,而且每个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创作,不需要模仿大人或同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然而,现实却使陶行知很担忧,他说:“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大量的备战考试占据了时间,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创造力。他认为,如果能使儿童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就会为其赢得大量的时间。有了时间,儿童就可以多看、多项、多说、多动手、多参与实际生活,在沐浴民主、自由、宽松的同时,潜在的创造力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年龄层的时间规定,由于种种原因影响,活动中常常会有部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画作。老师不经意间的催促和打断等行为,无疑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挥动画笔。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就应该鼓励幼儿利用晨间来园时间、午休时间或者回家时间等,继续完成作品。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里遨游画海,挥起童真的画笔,画出一片想象的画卷。让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因为每个幼儿都是小画家。
总之,我们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调动幼儿各个感官,为幼儿的表现和探索提供自由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同时将“六大解放”理论和“教学做合一”方法渗透其中,开展活动。既满足幼儿共性的需要,又为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创设条件,使幼儿大胆创作、尝试表现、体验多种形式的美,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一、解放儿童的眼睛
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给儿童带上了一副封建的有色眼镜,让他们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小“书呆子”。他指出,应该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对大社会进行分析,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中,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美术教育中,要丰富儿童的视觉。儿童看到的美妙的大自然,奇异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动物,身边的人和事,等等,都是孩子创造的源泉。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看得更广更真更美妙,生活的绚丽多姿,大自然的五彩缤纷。通过儿童的画,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个奇趣的世界。比如中班美术活动《秋叶儿跳舞》,让孩子走出活动室,看一看秋风中跳舞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每一双眼睛都是独特的,那么所反映的作品跳舞的叶子就是千姿百态的。
二、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裹头布包裹了起来,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必须“把它一块一块撕下来,如同中国女子勇敢地撕下了裹脚布一样”,“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就要把裹头布一齐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不需要讲究色彩的配置合理、画面的布局得当、形象的逼真准确、线条的流畅优美,应该强调的是自由的想象,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在儿童的世界里翱翔。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有趣的,教师需要用有趣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激发孩子,让孩子可以自由创作,甚至天马行空。
三、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以爱迪生做实验为例,呼吁教育者要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要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真知。儿童美术教育中,充分调动幼儿充满灵性的双手和身体,让他们在做一做、玩一玩中发现、创造。比如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来运动》,我们让孩子们动起来,在欢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张开双臂,跃动双脚,一起模仿拍皮球、游泳、跑步、跳绳等运动。在动动身体中,幼儿的身体得到了舒展,心情得到了释放,并且抓住机会观察,观察在运动中四肢的动态、身体的变化,在作品中幼儿会注意人物的动态变化,创造既有动感又充满快乐运动情绪的作品。
四、解放孩子的嘴
陶行知认为,中国人一般习惯是不多说话,儿童没有言论自由,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听什么,照着做,久而久之,形成盲从的陋习,这种情况不利于儿童成长。他指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比如美术欣赏活动《呐喊》,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讨论其他问题。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都汇集在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会奇迹般地活动起来,画面一出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个骷髅头!”“他耳朵疼。”“好害怕呀!”孩子的观察多么直接,也瞬时进入了情感中,老师只要逐步引导幼儿说出感受,敢于表达。幼儿在自主的表达中,会从对画面的第一印象逐步深入到整个画面甚至一些细节的欣赏。这才是幼儿的欣赏。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好比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要解放幼儿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等,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例如组织《春天来了》活动,幼儿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带领幼儿走进春天,感受春风拂面、看看桃红柳绿、听听鸟儿欢唱。这其中蕴含了色彩、线条、远近、疏密、动静等不同的美的元素,而我们想让幼儿感受和发现的不正是变幻与灵动的自然之美吗?让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他们的作品才可能有东西可表达,而且每个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创作,不需要模仿大人或同伴。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然而,现实却使陶行知很担忧,他说:“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大量的备战考试占据了时间,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发挥创造力。他认为,如果能使儿童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就会为其赢得大量的时间。有了时间,儿童就可以多看、多项、多说、多动手、多参与实际生活,在沐浴民主、自由、宽松的同时,潜在的创造力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都有着相应年龄层的时间规定,由于种种原因影响,活动中常常会有部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画作。老师不经意间的催促和打断等行为,无疑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挥动画笔。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就应该鼓励幼儿利用晨间来园时间、午休时间或者回家时间等,继续完成作品。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里遨游画海,挥起童真的画笔,画出一片想象的画卷。让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因为每个幼儿都是小画家。
总之,我们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调动幼儿各个感官,为幼儿的表现和探索提供自由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同时将“六大解放”理论和“教学做合一”方法渗透其中,开展活动。既满足幼儿共性的需要,又为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创设条件,使幼儿大胆创作、尝试表现、体验多种形式的美,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