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的“诗”和“远方”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经—大序》中这样阐释诗歌的定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作为独立的学习板块,成为了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有效性
  一、学生心中的“诗歌“
  初到高一的学生,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映入眼帘的就是诗歌单元,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在我第一次教授《沁园春 长沙》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抵触情绪,因为它不像小说那样有趣,通俗易懂,容易抓主要情节,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而诗歌里的語言精练,中心深刻,即使有参考资料辅助预习,也很难抓住诗歌的中心,因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再者,因为难以理解,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就会对诗歌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学习诗歌的方法。如果一开学就开始讲授诗歌的新内容,学生知道最多的就是先死记硬背,掌握生字词,在他们心里留下的无非就是考试要默写的诗句,从而他们不会感受到诗歌的美,甚至为什么要学习诗歌。
  在课堂上,当我们一起回忆所学诗歌时,比如《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等,我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在你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什么画面?学生哑口无言。所以学生的心中没有形成理解诗歌的概念,会背诵,却不懂诗歌文学铸就的艺术美。
  二、老师心中的“诗歌”
  经过一届的教学,反思总结了在教学中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从而使其停留在理性的翻译诗歌内容,解决考题上,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信心和趣味,这使得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情感无法有效激发出来,达成古诗词美化学生心灵的目标无从谈起,传递弘扬和实现人文精神的任务变得如空中楼阁(罗杰)
  2.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课堂上,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代替了循循善诱,这有课时安排较少,教师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接受较慢等多种原因,但是实际上老师的主导地位已然成了语文课堂的主流,课堂就会变成“没有半点波澜的死水”,老师的解读成了诗歌鉴赏课的全部,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情感、经验、思想,是一个独立的鉴赏主体,因此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必然独具特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要让 “劳心劳力”变成了阻碍他们个性思考的杀手锏,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诗歌鉴赏的教学,从而将学生鉴赏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
  1. 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诗歌意识 什么是诗歌,为什么要学习诗歌,怎样欣赏诗歌,成为高中学习诗歌鉴赏的主要问题,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来说,打好学习诗歌的基础尤为重要。首先,结合课本的诗歌单元设计内容,可以在学习之前给学生简要介绍关于诗歌的发展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联系重要代表诗人及代表作进行讲解。其次,提供诗歌题材的分类,咏史抒怀、咏物言志、羁旅思乡、送别怀人、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爱情闺怨,让学生感知诗歌的主题来源于生活,描写着生活,从诗歌内容中充分体会诗人对细腻情感的刻画,对生活际遇的感悟,拉近学生与诗人的“关系”。再次,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1)诗歌阅读“五步法”:读标题、读作者(知人论世)、读文本、读注释、读题目。2)表达技巧,它包括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结构与立意五大类。因此不免需要学生功利化的记忆这些专业术语,才能在解答诗歌题中游刃有余,诗歌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被强化了,但仅仅这样被动的学习是不够的。
  比如在鉴赏高适写的《醉后赠张九旭》时,改掉以往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习惯,根据分析诗歌形象的问题指引,点拨学生抓住关于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的关键词句: “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 “床头一壶酒” ,结合鉴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完成知识体系在主体意识中的构建,从而分析出张九旭的这一人物形象。当然学生组织语言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积累同样重要。
  2.加强朗读背诵,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从小学学习诗歌都是通过熟读背诵来感知诗歌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高中阶段的早读默写,课堂积累对学生学习尤为重要。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两个学习阶段唯一不同是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点拨学生如何背得好背得快,不能死记硬背,而这就涉及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水平,水平的提高也要通过不断积累来实现,所以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早自习和课堂主动回忆学习过的同类题材或运用相同表现手法的诗歌及主动积累同题材的诗歌,从而加大积累量,要求学生坚持读背,坚持书写,量变到一定程度终究会发生好的质变,落实和坚持绝对少不了。
  比如在教授《沁园春 长沙》时,我会引导学生试背初中学习的《沁园春 雪》,根据知人论世来整体感知毛泽东诗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的情感,在讲授诗文时一改分裂上下阙的讲解习惯,而是把整幅意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确定“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化整为零,抽丝剥茧,在进行风格拓展,联系“豪放词派”的诗人及创作风格,进行比较阅读分析,提升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率。
  参考文献:
  [1]①④⑤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罗杰.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A].云南省墨江第一中学.2013(29)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 621702)
其他文献
摘要: 移民地区乡土地理教学,要结合移出区和移入区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从人口迁移的影响入手,探索迁移过程中导致的文化变迁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文章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对比着手,阐述了移民地区乡土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移民地区;乡土地理;闽宁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说明中指出:“乡土地理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工作者引入了一种新式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课堂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课堂与生活中的数学融合在一起,充分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使教学工作能够稳步运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在小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便成为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进行了详细
摘要: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而情感教育则是这一过程中的精神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务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融洽师生关系,寓教于乐,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情感教学;师生关系  第一:树形象,促情感  首先教师应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懈的精神教育来影响学生,做
摘要: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他们心理的成长。于是,懦弱、自卑、意志薄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展现,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9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某物带有感情色
摘要: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甚至于行为习惯也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在集体中收到冷漠和歧视,渐渐地缺乏上进心和信心。班主任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强家校合育,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改变自己。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 ;倾听; 鼓励  56个民族56支花,相互尊重才能绽放和谐之花。大到民族,小到班集体,班级的每一个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发生改变,但还是有大部分教师一如既往地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而情境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单向教学活动变成双向教学活动,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进行初
摘要: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之后,很多课程教学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具体要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措施  一、引言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摘要:初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区别于小学,初中语文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难度也更大,不仅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对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教学困难,如何选择有效教学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效率是所有教师关注的话题。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尝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经验有限,难免出现一些偏差。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探析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供广大同行借
摘要:当代教育不单单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初衷。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应该从思想和品德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内在素质培养,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素质水平。思想品德的培养必然是建立在社会、国情等条件下的,各国情况不同,经济环境不同,适用法律不同,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本文通过对一些学校教师进行走访,发现在实际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