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强的诗意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图》支流混杂,用魔幻语言,从光影入手,借助数条隐约的故事线,拍出了一封逆流而上的情书。这其中的旁观视角选得特别,也选得好,满载对长江的情感,让镜头跟随船只由不同港口出发、抵达,这样的手段不再局限于长江一隅,它拉长了画幅,也拓宽了纵深。当男主角逆流而上、在每一个港口寻找面目模糊的女人,李屏宾的镜头经过,长江浩浩荡荡又今非昔比,角度千回百转,实则少见:电影间接又多层面地展示了长江的影像。
  只是《长江图》以电影作品讨论却让人颇为失望。导演用一本遗弃的诗集制造了剧情上的悬念,建立男女主角的关连,又加入了一些风土习俗,试图为男主角建立更全面的形象和个性。这些线索的处理,辅以大量导演的旁白和反覆抄写的诗篇,在本已丰富满盈的画面上,搭建起叙事高塔。
  这样的搭建并不成功。导演对文字的打磨显然不如对影像处理娴熟,旁白的加入并未使得影像条理清晰,反而因语言表述上的瑕疵分散了影像的力量。旁白絮絮叨叨地为戏中人一再吐露心声,实则将那份尽收眼底的表情收窄了想象空间,也去掉了演绎的力量。追根究底,也许是导演对演员的表演不信任,否则为何要使用画蛇添足的手段来帮戏中人抒发心声呢?
  欧洲电影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许多关于城市变换和景观流逝的创作,他们都没有使用冗长的旁述解决表达上的含糊。那已经是50年前了。《长江图》对语言的使用,显然把影像的作用削减了不少。或者也可能,导演对表演的领会也并不深刻。对白、旁述,最终回落到演员的发挥。
  从整体上看,《长江图》用北方的表达方式呈现了南方的地理和情感牵绊,片中演员并不是无法处理日常对白的人,他们都是有功底的表演者,但被介于生活语言和书面语之间的累赘坏了事。由此观之,片中人物似乎只存在一种外来的戏剧关系,应该是经导演的权力将这些演员捆绑在一起,他们之间没有化学作用,语言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没有感染力。如果走在沿江城市,有异性对你(或自己)说:“这是我的长江。”你会作何感想?
  导演对结构的把控也是野心太大,他复杂的角色文本不可谓不充分,可角色的设定并不需要都拍出来,它们只是为这个电影的戏剧内核提供基建。一尾黑鱼的加入不能说平白无故,为了表述男主角的父子关系,或也是重要的,可是最终成形的影像没有让这段素材发挥作用。素材没能让男主角的角色更合理或丰满,仅仅制造出了他的某一面,而这一面在整个电影脉络中并未有效提供说服力。男女主角的性爱场面也同样如此。
  这几个要素上的欠缺,最终导致电影整体表述上有了缺陷。当导演想要用诗的手法来拍摄一部电影,有表有里,首当其冲必须要有让人信服的语言和各司其职的段落和层次。问题的症结很可能变为哲学探讨:什么叫作诗?或者:怎样才算有诗意?
  诗的意蕴显然在言外,文字(诗的建筑素材)要织就一个空间,字与字之间产生意蕴,那样才会有诗意。《长江图》很用心去搭建内外两条线,外是男主角魔幻地寻找女主角,内以女性形象隐喻长江,顺带说出这条河流的意义。只是由于用力过猛、拿捏不当,表层叙事失败了,内里的意蕴又被语言的画蛇添足破坏了。
  即便如此,《长江图》依然有它的意义在。过往中国出产的影像都太明亮、太明显了,总在试图为它找到简单粗暴的归纳,为它颁发了若干“不实际”的勋章。《长江图》至少抽离了出来,试着呈现一种风貌。而这种呈现使这条江在电影中绽放了日渐遭到破坏的魅力。河流在电影中的形象竟然比任何一个角色更真实、更饱满,更多样化与一言难尽。
  《电视台风云》(1976)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主演:费·唐娜薇 威廉·霍尔登
  在《聚焦》拿下大奖之后,一些旧片更值得咀嚼了。这部电影中的每个演员都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即使剧情看起来太过奇巧——可如今的世界早比电影更疯狂了。
其他文献
在爱尔兰的第一年,包慧怡养成了傍晚去海边散步的习惯。她住在都柏林东郊黑岩镇的学生公寓,从那里向东走15分钟就是爱尔兰海。她记下沿途每一处最隐蔽的窄巷的名字,比如修道院巷和天使海巷。她说,暮色里的黑岩镇是一座空城。  从主街再拐过两个巷口,眼前是一整片灰绿色的大海。海滩破败不堪,除了岩石和水草,只有海鸥和矶鹞。海滩上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朋友告诉她是海生物尸体腐烂的腥味,她却觉得很好闻。  她在都柏林的
“我当时就觉得,他们必然要被我甩到后面……这是哲学”  石家庄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开创新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地方,这里的博物馆藏着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这里的支柱产业是钢铁和制药业。本地的名药?“青霉素和藿香正气水”,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  河北科技大学的中校区位于那座博物馆的南面不远,从南门走进去,经过两个球场,一个图书馆,能看到一座外墙上伏着爬山虎的老楼——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实验室。那里的三楼和四楼各有
铁路在美国影视中经常露脸,一般在两种场景下出现:A乡村生活,比如《变形金刚4》中,一开始的场景就是“奶爸”开着皮卡行驶在铁道旁的乡间小路上;B城市里犯罪率高的角落,比如《速度与激情1》里抢行铁路道口的经典桥段。如果是西部片,火车的元素就更常见了,西部牛仔骑马追火车多带感。更有整部电影都围绕火车元素展开的,比如《危情时速》。    铁路曾经代表科学技术的最先進水平。1869年5月10日,最后一颗道钉
苏老板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毛笔字:自强不息,他和老婆当初在农村结婚的小房子里就挂着这4个字。正是这4个字,不停激励他一次次冲出人生的炼狱,才有了我面前的海参小米汤、精致无比的羊肉涮锅,以及桌上冒着凉气的战舰鱼生拼盘。  中专毕业后,苏老板去打铁,那里的模具埋在沙子里一夜都凉不了,第二天还能烧开水。每天早上,他们要用铁棍抬着通红的铁件,大的两三千斤重,8个人像抬八抬大轿一样。穿着铁皮鞋,谁都不敢惜力,
情势推着走,命运不由人。这是国民党人在今年台湾选战中沉浮和悲欢的大概情形。“小辣椒爆炒空心菜”还没端上桌,“朱上柱下”的党内乾坤大挪移颠覆剧情,老党员洪秀柱在各种“意外”的喧闹声中度过这一年。竞选是放大镜,审视微毫;竞选是波涌,让你摇动,让你碰撞;竞选也是舞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11月22日这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台北的士司机杨小姐(台湾女士不论年纪的称谓)的车中广播传出温软的女声:
房产中介不是份简单的工作,但足够自由。大约十点,我才和两个女儿告别,从家里开车出来。从后视镜里看到,女儿们又在院子里忙活。从拥挤的新加坡搬到空旷的新山,她们最开心的是能在自家庭院中玩耍。  车里应景地放着周华健的歌:“从新山流到新加坡家里……”十多年前从湖北到新加坡读书,随后工作、结婚、生子、买房、入籍,我已把新加坡当作了家。买房安家的过程中,我看上房产中介这个职业,辞了正式工作下海单干。我赚到了
iNyx智能床更像一个独立卧室。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它就是一款舒服的普通床。但它内置了可伸缩的隐藏百叶窗,可以像蚊帐似的将床包围起来,根据需求调节漏光度,也可以调节罩子的角度。此外,设计师为这个空间添加了投影仪及模块,床尾可以滑出巨大的幕布充当大银幕,模拟出影院的效果。为了满足在床上吃东西的愿望,它还带有一个扶手,用来放杯子和零食,并内置Led灯和香薰。众筹早鸟价为4999美元(约人民币338
2015年春节前的最后几天,私家车主杨超在北京CBD国贸附近被交通执法总队以“黑车运营”的名义连人带车扣留。按照规定,杨必须缴纳两万元的罚款。他托亲戚搞了一张贫困证明,并找了国贸某大厦的物业做了担保,才将罚款减至8000元。  杨超随后在天涯社区里发布了一个名为《出租车改革的个人意见(将“黑车”合法化)》的帖子。他指出,“黑车的存在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市场合理性。黑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公
瘦小的特蕾莎修女,拥有这世间最软的心和最硬的脚:她以圣爱为源,毕生为穷苦病患奔走,“除非你过着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  2016年9月4日,这位举世闻名的天主教慈善人士在逝世19周年纪念日前一天“封圣”。教宗方济各亲自主持仪式,盛赞特蕾莎修女是“无私奉献和神圣的象征”,“她在路边那些耗尽心力、垂死挣扎的人面前弯下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天主赋予的尊严。”  特蕾莎修女1910年生于斯科普
我小时候的职业理想之一是拍《动物世界》,也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师。那将是多么酷的人生啊,总在近距离见证各种神奇生物的细微生活,天天活在世界真奇妙的震颤之中。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每一小点儿奇妙的震颤都对应着漫长又无聊的等待,而且拍摄环境极艰苦。我想,这工作需要极大的热爱才能持续下去吧,我那点儿估计是不够的。  再很多年后的现在,我听到了陆川感慨说《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制作费多么便宜。全球顶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