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辅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例谈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认知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陈述性知识往往得到重视和强化,程序性知识则被忽略。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挖掘学习者的程序性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把语言分析法教学法和语篇分析教学法结合起来,把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的穿插到思维导图各层级的分支图形中,促使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把握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两种类型的知识协调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认知主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语篇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由于英语课程的开设已经普及到小学甚至育儿园阶段,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听说读写操练上,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文的容量大、篇幅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学生面对长篇大论的课文望而生畏,不求甚解;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采用语言分析教学法,把语篇当作语法、词汇和句型的简单集合,从句子结构到词语用法都要逐句讲解,却无视语篇分析、无视阅读思维训练、无视阅读策略的培养。尽管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
  根据认知主义的基本理论,Faerch和Kasper(1983)等人认为,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指“内容知识”,由内化的外语规则和记熟的语言板块构成,后者指“方法知识”,由学习者用来处理外语语料而采用的各种策略和程序组成。在认知主义的视角下,阅读可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解码”和“组块”对信息加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解码和组块,思维导图似乎是一件利器,因为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视觉信息将文本内容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 协助学生解构阅读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内容和内在关联,完成自上而下地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挖掘学习者的程序性知识,促进学生两种类型的知识协调发展,同时也为广大教师优化和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借鉴。
  二、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是一种用观点和图片,从中心概念发散出的以纲要形式显示大脑思维活动的地图。遵循这张导图,可以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根据思维导图学说,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颜色、气味、节奏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由这些“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联结的一个“次主题”,而每一个“次主题”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崔文胜,2007)。因此,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形如图2所示。
  图1 思维导图的结构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图2 思维导图图形
  由图示可见,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模式。托尼·巴赞认为,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三、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应用例谈
  在阅读教学中,把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的穿插到思维导图不同层级的分支图形中,使学习者看到主题与段落、大意与细节、表达与情感、词句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从彼此联系中同化、吸收当前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促进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的整合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笔者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3 Section C的阅读课文(见图3)为例,讨论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图3
  (一)Pre-reading
  1.学习目标展示(图4)
  图4 学习目标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对学生有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大概内容、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入(图5)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画、标题等,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并联想自己了解哪些相关内容,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实现“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down model)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成有意义的学习。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两大组,以主动发言的次数和正确率作为小组加分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预测在黑板中央写下Uniforms,并询问学生“Do you know uniforms?”“Do you like your school uniforms?”“Who should wear uniforms?”在小组加分的机制下刺激学生举手发言。笔者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在以Uniforms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上,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学生提到了交警要穿制服,笔者就顺势问学生交警为什么要穿警服。这对于经常见到交警的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话题,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同意见。经过几分钟的讨论,黑板上就出现了如下图形:
  图5 导入
  根据这个图形,学生的大脑已经完全被激活,开始关注他们不是很感兴趣的衣服背后的故事。这时,笔者再让学生猜测形形色色制服的特殊功能,学生就会有很多想法,并且不由自主地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学生的关注程度就大不相同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相应加深了。   (二)While-reading
  1.略读(图6)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特别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试图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况,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框架,并显示第一层级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主题,在第二层级的分支中只给出文章结构的提示语(View Point,Supporting Detail,Conclusion),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检测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图6 略读
  2.速读(图7)
  让学生快读全文,了解段落大意和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论点、论据和结论的区分及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第三层提示词:总结部分的中心句和分论句,并让学生找出并提起关键词归到思维导图的第四层分支中。
  图7 速读
  3.细读(图8)
  精读课文,了解论据部分的主要事实和细节,可以让学生划下细节中的每一句的关键词或线索词,然后抽出来放到思维导图中合适的位置中,完成思维导图的剩余部分,或自行扩充和完善思维导图,从而了解学生对于主要事实和细节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把握每部分的主要事实和细节,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独立、主动获取主要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图8 细读
  (三)Post-reading
  1.复述
  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信息,按照不同层级的信息,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促使其内化所提取的信息,完成并强化自己的知识建构。复述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先让基础稍差的学生根据完整的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然后逐层收起分支,挑选优秀学生进行复述,如有困难,则可展开思维导图中的相应分支给予提示,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作业: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阅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关键词,也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本课所学的思维导图知识绘制一幅和该课文相对应的新的思维导图,下次上课的时候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也可让听的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掌握每个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四、结语
  总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文章阅读,能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通过构建文章的结构图式把语言分析教学和语篇分析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原淑芳,陆彦2007),获得分析语篇的中心思想、逻辑结构、文体风格、写作技巧、写作特点、社会和文化背景及修辞运用以及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等一系列的认知技能,促使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 考 文 献]
  [1]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ew York: Anderson Wealey Longman,2000.
  [2]Buzan.T.The Mind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Plume,1993.
  [3]Faerch C
其他文献
一、沉入文本:明主旨。抓“教眼”,构主线    (一)三个“走近”明主旨  (1)走近作者。课文改编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该文刻画了一个淡泊名利、嵌崎磊落的文学家王冕的形象。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2)走近编者。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七组编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等课文,从课文和单元
一、引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它有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尽管如此,仍有个别学困生或胆小的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缺乏创新的勇气,作为教师该如何做呢?下面举一案例谈谈。    二、案例    笔者在教学北师大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新增的一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我们有幸使用过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就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与各位专家商榷,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要求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
人教社崔峦老师曾说,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笔者教学国标苏教版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遵从“读法、写法、学法”三个维度,按照文章言语内容与结构特点精选内容、优化目标、简化环节,使教学在维度、深度与效度上整合统一。  板块一:巩固字词,把握内容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文中有7个生字和几个重要词语,现在来听写一下,请大家做好写字准备,要求正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拓展训练应以语用为核心,以语言运用为主线来选准语用训练内容,设计拓展训练,借“说”“写”叩问文本,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的理解;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用实践,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语言拓展的有效性。  一、以语言运用为主线设计语言拓展训练  (一)语言拓展训练——让抽象变具体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而感
摘 要:“课外实验”栏目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实验的一部分,结合“课外实验”栏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课外实验”栏目有效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及做好“课外实验”栏目教学、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义务教育化学人教版实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物理成绩尤其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农村初中生源质量下降是主要因素,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和要求,当遇到小小的困难就产生退却念头,成绩欠佳又造成心理失落,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中,多数智力水平不低,而是非智力因素不好,影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出现了困境。如何让中职教育走出困境,实现中职生的职业稳定和长远发展,是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以北京市外事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例,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研究了针对中职生开展职业教育的措施及其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得十分具体,分析得十分透彻,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塞得满满的,是非常不可取的。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关注到了语文教学的空白艺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
一、内涵阐述  模型建构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模型建构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型建构能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可见,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及知识,自主构建一定的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