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半粒花生米”的启示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点燃花生米来体验能量的转换”的实验展开,让学生通过点燃实验来体验既不会发光也不会发声的花生米,不但具备能量(化学能),而且还能在点燃的过程中进行能量的转换。
  关键字:半粒花生米;启示
  
   在常人眼中,找半粒花生米是轻而易举、垂手可得的事。然而,就是这半粒花生米,让我对科学教学又有了一番新的体验与感悟。
  事出有因
  最近,参加了一次市级的科学教学能力比赛,我选择了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的转换》一课来参赛,想从“概念性”的课型中有所突破,让理性的教学内容用感性的学习方式来认识,从而也挑战一下自己。
  课中,有一个环节是“点燃花生米来体验能量的转换”,让学生通过点燃实验来体验既不会发光也不会发声的花生米,不但具备能量(化学能),而且还能在点燃的过程中进行能量的转换。实验操作十分简单,点燃花生米,已燃的花生米在发出火光的同时也可以去加热水,让学生能很清楚地感知到花生米中蕴藏的化学能可以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对照着课本的提示,我为学生准备了分组实验材料,结果在试教的课堂上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尴尬局面:一共8个实验小组,所有的小组均不能顺利地将一粒花生米点燃。有个别小组虽然在起始阶段点燃了花生米,但在数秒钟内火焰就熄灭了。真是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在后悔自己课前没有事先做一次实验的同时,又在寻思着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
  失败的结局,给上课的进程蒙上了一层难以消除的阴影。
  三寻花生
  课后,我又在准备室试做了几次点燃花生米的实验,每次都和学生分组实验面临的遭遇差不多。情急之中,我又向其他兄弟学校的几位同行请教,想得知其中的原委,结果得到一个可怕的共识:在此实验中,一粒花生米根本就没有被点燃过,这也是其他几位同行的困惑。
  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我想问题出现在“花生米”上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我先后买了“生花生”和“熟花生”、“无味花生”和“有味花生”带回实验室,准备探个究竟。
  一寻:比较一粒“生花生米”和“熟花生米”之间的燃烧效果。通过对一粒“生花生米”和“熟花生米”两次燃烧的对比,发现“生花生米”在点燃的过程中不时发出“嗤嗤”声,生花生米必须在打火机火焰长时的帮助下,才能发出火光,当打火机助燃的火焰离开时,生花生米上方的火焰就会立即熄灭。“熟花生米”在点燃的过程中,刚开始会听到比较明显的“嗤嗤”声,随后这种声音便会逐渐消失,当打火机助燃的火焰离开时,熟花生米上方的火焰会保持数秒钟后方熄灭。实验结果表明,熟花生米的燃烧效果略强于生花生米,经过分析得知,生花生米中含有的水份明显比熟花生米中的多,故会出现上述现象。
  二寻:比较一粒“咸味花生米”和“无味花生米”之间的燃烧效果。经过第一次实验的比较,我特意将两粒花生米放在微波炉内转了半分钟,尽量减少花生米中水份的含量,然后再去点燃。发现咸味花生米在点燃的过程中仍能听到比较明显的“嗤嗤”声,而且不时会看到一些零星的火花往外溅,当打火机助燃的火焰离开时,咸味花生米上方的火焰会随后熄灭。无味花生米在点燃的过程中并未听到明显的“嗤嗤”声,在打火机火焰的助燃中能看到被点燃的现象,但当打火机助燃的火焰离开时,却好景不长,火焰仍在数秒中后会熄灭。实验结果表明,无味花生米的燃烧效果要强于咸味花生米,通过查找资料分析,原来咸味花生米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根本就不能被点燃,这直接影响了咸味花生米的可燃效果。
  三寻:比较“一粒”和“半粒”花生米之间的燃烧效果。根据前两次实验的结果和经验,最终我将所要寻找的花生米锁定在“干燥、无味”的特性上,但是要经过多次点燃才能看到被完全点燃的现象,结果一粒花生米总不能被完全燃尽,常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圆珠笔芯的进化故事”,刚开始人们为了让圆珠笔能多写些字,选择了很粗且能装很多油墨的笔芯,结果总是油墨未用完,圆珠笔笔尖的小滚珠就损坏了,于是厂家就反其道而行,既然粗圆珠笔芯中的油墨总是不能被用完,为何不换只要装少量油墨的细圆珠笔芯呢?后来就出现了现在使用的细圆珠笔芯。灵机一动的我,干脆把一粒花生米掰成了半粒花生米,当我再次用打火机点燃半粒花生米的时候,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跳动的火焰似乎在展示着胜利的火光,直到最后被完全燃尽,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内心也坦然了许多。
  引发深思
  经历了这次寻找半粒花生米的过程,也引发了我对科学教育更多的深思,平日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从问题中开始“学科学”,我想,科学教师也应该更多地从解决问题开始去“教科学”。
  1.立足课堂,严谨执教
  科学课堂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精彩舞台。失之交臂的良机都是科学教师的态度决定的,有些科学教师平日本身就不看重科学这门学科,更不会去关注科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过程的体验,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去打发学生、挥霍时间。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自己曾经也不负责任的放任过、漠视过。然而,我们却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科学课程的性质就决定了一线教师必须带着孩子们“真刀真枪”的去探究,细心留意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现象,认真对待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在严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可能赶走坚守科学教育的孤独和寂寞,在孩子们的欢笑中会得到更多有价值的快乐。
  2.不畏失败,勤于实践
  科学探究总会与失败“不期而遇”,也总会与预设“事与愿违”,其实,失败真的不算什么,关键看自己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失败,用什么行动去征服失败。每个人都能顺口说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对科学教师来说更是金玉良言,因为没有遇到过失败的科学教师不是真正的科学教师。我想,科学教师一方面要学会去容忍失败,不要轻易在学生面前被失败打乱了阵脚,用所谓的“师道尊严”去欺骗自己和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去面对现实、尊重事实,面对课堂中的失败要学会实事求是,可以跟学生讲“对不起”、“不知道”,然后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去寻找弥补失败的良策,这才是科学教师的为师之道。可能面对失败的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但只要我们真的去认真做了,也许成功就在咫尺。
  3.优化材料,提高效益
  实验过程是科学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形式,实验材料则是架起学生与探究之间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因此,优化实验材料是当好科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保障实验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应该课前先利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自己动手试一试,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起到明确实验目标、观测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效果三大目的,一旦遇到不理想的情况,科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服务”的思想,学会去选择材料、取舍材料,当好为学生顺利开展实验探究的“服务者”,以“用教材教”的观念去打破“教教材”的陈式,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益,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4.学会反思,提升素养
  我们要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教师,教育智慧源于反思,时常反思益于教育。记得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承担着两个年级每周24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每周都要在12班轮流上课,但我却很少去反思各班不同的教学经历,结果多年科学课教下来,还只有一套封尘的教案和一套固有的思路。科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反思,或得或失,或成或败,其实每一段经历都是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回味一下精彩的课堂,也许我们的心智会更明朗,思路会更开阔。反思更能促进科学教师不断地去学习与研究,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科学教师。
其他文献
城市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江苏徐州为例,将生物学的概念引用到城市形象塑造中,基于城市DNA的个性体现与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特性,阐述城市DNA对城市品
三明沙县机场航站楼屋盖为单层弧形曲面。屋盖钢结构采用平面弧形刚架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包括动力特性和静力分析,以及稳定分析。结构体系稳定,选用的构件截面、连接节点形式合
在铝箔纵剪机组中速度调节和张力调节是机组性能的两大关键要素。特别是速度调节是机组正常卷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泵控流量输出、系统差速原理和马达负载特性的分析为液压调
7月22日,南方卫视“谁语争锋文化创意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成立的第四个工作室,也是唯一的一个文化娱乐节目工作室。工作室以大型方言文化节目《谁语争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如何让学生的观察走向目的性、稳定性和概括性呢?    一、诱发内在需求,引导自主观察。  所谓“内在需求”就是当学生的前概念和现实之间存在差异时,学生从内心出发,自觉地想去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在课前充分的暴露学生的前概念,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正是学生学
CEPA实施十年来,几乎年年有补充协议产生。至2014年年底,港澳已累计有85.6亿美元受惠货物进入内地,关税优惠47.1亿元人民币。随着今年3月起新版CEPA正式在广东落地,此举将为香港带
“非典”那年的春季,我在江苏广电总台总编室工作,有一天,毫无预兆地,台长突然派我到《视听界》任职。其时,于学术,于学术期刊,我是完全的小白,此前甚至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论
粘滑运动(爬行)是电液伺服系统常见的功能失效形式。本文在分析系统执行机构运动副摩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由于低速降落特性引起的粘滑运动,进而提出了消除粘滑运动的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特殊定义。所谓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
本文从智慧城市的价值入手,从技术论、应用论、系统论三个视角深入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内涵,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种模式,并就典型的案例进行扼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