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国学经典则是整个国学的精髓,国学经典包含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的智慧结晶。将诵读国学经典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践应用,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文章进行诵读,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着巨大的有益影响。通过对国学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国学经典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具体实践方案。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国学经典涵盖了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国学文化素养,而且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对国学的基本含义和诵读原则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将诵读国学经典应用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
一、何为国学——国学经典的含义
国学,是属于中国的特有文学。中国国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对人文伦理、道德教育进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二、用出世之智,做入世之事——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及其实践应用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辨人性的善恶,还有助于人们日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诵读国学经典,并不需要彻底学会国学经典所包含的所有道理,只要对国学经典进行熟读,在熟读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应用
1.志当存高远,有志事竟成——激励学生前进,掌握正确原则
小学生这个群体与步入青年甚至成年的学生群体有所不同,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年龄和心理年龄较为相近,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而且,每个学生又分别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应该把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和赞美性原则。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要经常对学生鼓励和赞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次数甚至不批评学生,让学生渐渐对诵读国学经典甚至学习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2)差异性原则。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整个班级一起进行的,但是,学生之间的记忆和思维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于某篇国学经典,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背诵了,有的学生可能还无法通顺的进行诵读。因此,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领读,无法通读的同学跟读,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3)模糊性原则。对于诵读的国学经典,老师可以进行大致意思的讲解,不要求小学生对其要表达的含义彻底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成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国学经典想要表达的大量信息。
(4)自主学习性原则。多多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国学经典进行诵读,不局限于课堂、书本上的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如鱼得水。
2.别类而分门,因材而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内容
不同年纪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知识的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所以,选取的国学经典要适应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一年级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应该选择一些启蒙性国学经典。例如,拥有“蒙学之冠”美誉的《三字经》。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让学生学会善意待人。
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教育人伦道德的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其中的“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开始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国学经典。例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能够教导学生要虚心接受学习,不能认为自己学得好就骄傲自满。
四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学》中的节选,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懂得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诗经》《老子》等国学经典中的节选,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情趣。
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读一些《陋室铭》等短篇的古文,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3.春风未开了,却似笑春风——纠正汉字读音,规范学生读法
(1)适当选择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认识的字数较少,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标明拼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规范学生的汉字读音。
(2)老师应适当纠正读音。文言文中通假字较多,如“见”字,它通用的是“现”字,属于发现的意思,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纠正通假字的读音。
(3)规范领读。对于一些文言文类的国学经典,有些汉字读音和正常口语读音是不同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常”字读音就和平时有所不同,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常”字语气应该加重,声音适当延长。有一个规范领读的例子,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阅读的节奏。
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设置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可以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描述,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设置情境。小学生的想象力最为丰富,老师可以先将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3)引人入胜。老师可以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编成一个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对故事进行演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三、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认字水平、朗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国学文化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友爱他人。
参考文献:
[1]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王太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J].新课程导学,2015,(01).
[3]仲毅.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路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
[4]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蒋阳成.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探究[J].新语文学习,2013,(05).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国学经典涵盖了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国学文化素养,而且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对国学的基本含义和诵读原则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将诵读国学经典应用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
一、何为国学——国学经典的含义
国学,是属于中国的特有文学。中国国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对人文伦理、道德教育进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二、用出世之智,做入世之事——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及其实践应用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辨人性的善恶,还有助于人们日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诵读国学经典,并不需要彻底学会国学经典所包含的所有道理,只要对国学经典进行熟读,在熟读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应用
1.志当存高远,有志事竟成——激励学生前进,掌握正确原则
小学生这个群体与步入青年甚至成年的学生群体有所不同,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年龄和心理年龄较为相近,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而且,每个学生又分别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应该把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和赞美性原则。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要经常对学生鼓励和赞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次数甚至不批评学生,让学生渐渐对诵读国学经典甚至学习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2)差异性原则。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整个班级一起进行的,但是,学生之间的记忆和思维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于某篇国学经典,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背诵了,有的学生可能还无法通顺的进行诵读。因此,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老师可以让读的好的同学领读,无法通读的同学跟读,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3)模糊性原则。对于诵读的国学经典,老师可以进行大致意思的讲解,不要求小学生对其要表达的含义彻底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不成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国学经典想要表达的大量信息。
(4)自主学习性原则。多多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国学经典进行诵读,不局限于课堂、书本上的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如鱼得水。
2.别类而分门,因材而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内容
不同年纪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知识的需求种类也是不同的。所以,选取的国学经典要适应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一年级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应该选择一些启蒙性国学经典。例如,拥有“蒙学之冠”美誉的《三字经》。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让学生学会善意待人。
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教育人伦道德的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其中的“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开始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国学经典。例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能够教导学生要虚心接受学习,不能认为自己学得好就骄傲自满。
四年级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学》中的节选,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懂得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则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诗经》《老子》等国学经典中的节选,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情趣。
六年级可以让学生读一些《陋室铭》等短篇的古文,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3.春风未开了,却似笑春风——纠正汉字读音,规范学生读法
(1)适当选择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在一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认识的字数较少,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标明拼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规范学生的汉字读音。
(2)老师应适当纠正读音。文言文中通假字较多,如“见”字,它通用的是“现”字,属于发现的意思,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纠正通假字的读音。
(3)规范领读。对于一些文言文类的国学经典,有些汉字读音和正常口语读音是不同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的“常”字读音就和平时有所不同,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常”字语气应该加重,声音适当延长。有一个规范领读的例子,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阅读的节奏。
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设置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可以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描述,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设置情境。小学生的想象力最为丰富,老师可以先将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诵读兴趣。
(3)引人入胜。老师可以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编成一个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对故事进行演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三、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认字水平、朗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国学文化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友爱他人。
参考文献:
[1]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王太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J].新课程导学,2015,(01).
[3]仲毅.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路径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
[4]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蒋阳成.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探究[J].新语文学习,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