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情感”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但是,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
  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对于送别场面的感悟,一位老师就采用了“移情体验法”,当时,这个班刚好送走一批贫困山区来做客的孩子,教师就以导语引导学生回忆当时送别的场面,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送别场面,学生读着读着,仿佛自己成了志愿军战士或送别的小金花,情真意切,感悟很深,朗读得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进行感受。
  (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比如在上《猫》这一课时,课后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老舍先生说的话,学生写来写去无非“老舍先生,你真喜欢猫啊!”“老舍先生,你真善良!”,毫无意义;如果让学生想象满月的小猫来到卧室,来到厨房……它们会闯些什么祸呢?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小猫活泼可爱的体会,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那么喜欢猫。因此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语文课堂需要“情感”,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产出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综述模因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 “背诵输入”这一传统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探讨背诵输入在辅助培养大学英语写作能力中的运用,希望从模因论的视角为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可操作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模因 背诵 写作  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逐渐从单一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提高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也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的风采的平台。而在多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到充分地落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自主的学习方式,则是值得我
期刊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还没有相对成熟的课堂评价体制,新课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象和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信息组成员在《开心农场》这个游戏的评价系统的启发下,研究开发了针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系统。此评价系统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突破了偏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倾向,体现了区别对待和纵向发展
期刊
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学习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近5年的新课程实验,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这种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体现在备
期刊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科学是逻辑推理及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结合体。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只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因为科学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所以,科学学习要以生活实践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  一、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和产生问题
期刊
摘要 时代的进步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涵和模式,随着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所需要创新的不仅是思想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的模式,只有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才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 模式 创新 观念  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阶段,然而,人
期刊
摘 要 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实施的背景以及现状分析,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在人格、审美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人的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情感的佳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的各种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解读这些作品的内蕴,充分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汲取的美好情感来滋养心灵,提升美好的精神
期刊
我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是指生学生能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有一个说明。我进行生本教育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了,以下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做法,与大家来交流。  一、学生被老师讲所束缚了  首先说一说我的看法。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一双子女去吃肯德基,儿子大一点儿,上小学了,母亲便让儿子付钱,她告诉儿子:我们三个人,每人一份套餐,每份套餐72元,那么你需要多少钱?儿子想了想说:“妈妈,我需
期刊
一、突显物理的学科特点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验和实践,也在生活、生产、实验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根据认识论和教育科学,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升华、内化和活化,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