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节能型日光温室结构和生产串配套技术的应用

来源 :吉林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十年九旱的恶劣气候条件,为农民构筑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保护地发展作为全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发展抗灾避灾农业的首选项目,下大力气加快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根据我地区的经济状况及气候条件,我们首先从改善设施结构入手,且有选择地吸纳应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经2003年至2007年4月的生产实践,新型日光温室结构显示出了良好的实用性能,加之栽培技术措施得力,我县保护地蔬菜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施结构的改善,既节约了建造成本,又提高了保温性能。每667平方米节约成本16 320元,在北纬42度的高纬度地区,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夜间棚内最低温度达10~12℃,解决了果菜越冬的难题。通过近几年生产实践看,每667平方米实现年产值32160元。比在原来的设施结构和栽培技术条件下,每667平方米产值12257元提高产值162%。现将改善后的设施结构及生产中的主要配套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结构类型
  
  改过去以砖石、水泥、钢筋为建筑材料,投入成本高,保温不理想的温室结构为经济实惠的土堆墙竹木或竹木、钢筋混合结构的“厚墙体、高举架、半地下”式建造模式。即降低了建造成本,又提高了保温性能。每667平方米温室建造成本只需14280元。而砖石、水泥、钢筋结构的温室每667平方米建造成本需30600元,每667平方米节约建造成本16320元,而且保温性能远优于砖石、水泥、钢筋结构温室。经近几年多点测定,冬季夜间最低气温可提高6~8℃,目前这种温室结构已经成为我县日光温室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
  
  1.1厚墙体、厚屋面:采用挖掘机堆筑土墙,墙底部厚4.0~5.0米,上部厚1.5~2.0米,后坡厚度达0.8米,且用塑料膜包裹以增强密闭性,减少热量损失。
  
  1.2高举架、采光设计合理:高3.3~4.0米,方位角为南偏西5~10度,能最大限度地延长采光时间。前屋面采光角35~36度,后坡仰角35~40度,扩大了温室内的空间,提高了采光和保温性能。
  
  1.3半地下式:棚内地面低于自然地面0.5~0.6米,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棚内地温。
  
  1.4棚面拱架设计:拱杆间距0.6米,如果是竹木、钢筋混合结构的,可以每隔三个竹架放一个钢筋架。从后坡及整个棚面沿东西向横拉钢绞线7根,其中前屋面4根,后坡2根,正脊1根。使棚面结构形成一体,增强抗风,抗压能力。
  
  1.5前屋面覆盖物:棚膜选用无滴、防雾、耐老化、防尘膜。棚面夜间覆盖双层草帘保温。
  
  2 配套技术应用
  
  2.1科学安排茬口:目前我县保护地蔬菜生产主要以“早春香瓜—再生香瓜一秋延晚辣(甜)椒”为主要栽培模式,占我县保护地生产面积的83.7%,同时搭配部分“一大茬番茄”栽培模式,占保护地生产面积的9.3%,其它茬口占7.0%。并积极推广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形成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近几年,大部分产品已经成批量销往哈尔滨、长春、大庆、沈阳等北方大城市。由于我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瓜养分和糖份积累,能够提高其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香瓜销量越来越大。而且在同样占地时间情况下,温室香瓜效益要好于其他作物,市场前景看好。由于辣(甜)椒耐贮性相对较强,把它作为秋延晚茬口,可以适当调节上市期。供应元旦甚至春节市场,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番茄由于适应性较强,栽培管理容易,效益也比较稳定,所以适当安排一定栽培面积生产。香瓜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5 300千克(头茬瓜和二茬瓜各半),辣(甜)椒每667平方米平均产量2750千克。头茬瓜平均价格7.20元/千克,二茬瓜平均价格1.20元/千克,辣(甜)椒平均价格3.60元/千克。合计每年每667平方米温室产值32 160元。比过去砖石、水泥、钢筋结构温室早春番茄—秋延晚芹菜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产值12 257元提高产值162%。
  
  2.2不断更新品种:品种的更新始终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我县近几年引进推广的表现较好品种有:香瓜的梅亚二号、永甜十一;番茄的玛瓦、格雷、欧粉一号、荷兰水粉、卡依罗等;茄子的布利塔、尼罗;甜椒品种红罗丹、圣方舟;辣椒品种龙鼎一号、日禾宝利。香瓜是我县的主栽作物,现将梅亚二号和永甜十一两个香瓜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做以介绍,这两个品种均于2004年引进,同年在于寺镇八里堡村和卧凤沟乡才里村两个棚区各设三个试验点,以红城五号为对照,进行品种对比试验。2005年在福兴地镇十家子、泡子镇郭家屯等十个棚区进行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这两个品种之间产量、产值基本持平。但均比对照品种红城五号增产55%,提高产值48%。
  
  2.3普及应用微灌技术:在政府补贴的扶持下,我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已经普及了微灌技术。微灌是微喷技术与地膜覆盖相结合达到滴灌的效果,而成本只有滴灌的1/3,每667平方米温室只需投入300-400元,可以连续使用3-4年。使用微灌设备不仅省水、省肥、省工、省地,更主要的是可以改变棚内的温、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嫁接育苗技术的应用: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等病虫害是造成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通常解决方法是采用轮作、土壤消毒、灌根等措施,轮作处理时间长,在保护地生产中很难实现,土壤消毒和灌根不仅造成农药残留多,而且成本较高。而嫁接栽培技术是防治以上土传病害的一项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产量,2005年。我们在连续重茬三年的香瓜温室里进行香瓜嫁接和不嫁接对比试验,接穗品种为永甜十一,砧木品种为圣砧一号。结果,嫁接育苗区香瓜头茬产量为3 165千克/667平方米,对照区香瓜头茬产量为1147.5千克/667平方米。嫁接香瓜比未嫁接香瓜增产175.8%,翻一番还多。
  
  2.5香瓜生产上使用吊蔓栽培技术:改爬地栽培为吊蔓栽培,与爬地栽培比较,吊蔓栽培的优点是果个均匀、着色好、产量高,提高产量40%左右。吊蔓栽培整枝的具体方法是:当植株4~5片叶时吊绳引蔓上架,主蔓10叶以下的侧枝全部打掉,从11叶开始选留5条健壮子蔓作为结果蔓,根据子蔓瓜的长势,每株选留3~4个瓜,瓜前两叶摘心,主蔓留22~25叶摘顶尖。
  
  2.6加强对辣(甜)椒根部病害的防治:辣(甜)椒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的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是毁灭性病害。辣(甜)椒根部病害主要有三种,即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防治辣(甜)椒根部病害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苗期开始,把住各个环节,针对用药。①苗期一定要做好床土消毒处理,按苗床面积每平方米分别用药10克准备。疫病用70%的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青枯病选用70%DT可湿性粉剂。②定植时按穴施药,定植前按每1000株准备乙膦铝锰锌0.5千克、多菌灵0.5千克、DT0.5千克,混合后加15千克干细土混匀。定植时,将药土均匀撒于定植穴中。每穴15克,撒药后再栽苗、浇水。③发病初期灌根防治,发现中心病株时,用以上3种药分别按500倍液配好后灌根。病株苗及周围苗每株灌入0.5千克药液,其余每株灌入0.2~0.3千克药液。10天一次,连灌两次,灌根后暂时不浇水,可基本控制病害蔓延。
  
  2.7通风滑轮的应用:原来温室放顶风,要一天几次爬到棚顶上去,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不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2003年开始引进并推广通风滑轮放风技术,现已大面积使用。滑轮与绳索配合使用,只需在室内拉绳就可以控制通风口的大小,既节省时间,又安全省事。
其他文献
锦州小菜闻名全国,尤其是腌渍小茄子风味独特。而我院的腌渍小茄子经过筛选、提纯,各项综合性状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适宜性强。容易栽培,且供应期长,成为种植者首选的一个新品种。  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果长5~6厘米。果皮紫黑色,有光泽,籽少,味佳,不宜老化,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是腌渍的最佳品种。  该品种以嫩果供食用,或腌渍食用均可,鲜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
期刊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周年化种植的实现,越冬花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越冬花菜具有产量高、病虫害轻、易管理、上市早、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深受广大菜农喜爱和种植。“冬花二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新选育出来的越冬花椰菜新品种,其适合长江流域及黄淮流域露地越冬栽培,其栽培技术容易掌握,收获前5个月无病虫害发生,其产品无公害,适合产业化开发及无公害栽培。目前在河南、江苏、山东、安徽、陕西、湖北
期刊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秋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涧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季是大白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北方虽然储存很多白菜过冬(俗称冬菜)的做法已经有很大改变,但大白菜是还一种深受欢迎的蔬菜,食用量比较大。大白菜不太容易入昧,现介绍一道炖菜,营养不错
期刊
近年来,随着鲁西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我地区推广了一种新的蔬菜与食用菌立体种植模式,即在蔬菜大棚内采用果菜、瓜、菇立体种植模式。春季棚内种植番茄,秋季棚顶结苦瓜,棚内栽培蘑菇,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个占地667平方米的棚年产值达3万元左右,比单种两季蔬菜每667平方米增值1万余元,而且在利用土地的同时,通过该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期刊
2006年北票市蔬菜站从法国太子公司引进红太子1801番茄,经过多点示范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我地区温室和塑料大棚进行越夏栽培,产品深受客商的欢迎。下面将其越夏茬口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该品种属无限生长型早熟品种,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果实大红色,近圆形,中型果,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色泽鲜艳,口味极佳,无裂纹,无青皮,皮厚耐运输,耐储藏,适合出口和外运。其突出特点:无筋腐
期刊
为了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争取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效益。喀左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一直选种瑞士先正达优质种子公司培育的甜椒新品种红罗丹。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及实践摸索,表现良好,平均(亩)产1.2万千克,产值2.0万元左右,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体栽培要点如下:    1 种子处理    1.1 温汤浸种法: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
期刊
近几年,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百姓餐桌已从温饱逐步走向美食。因此,作为内在营养和外观品质俱佳的彩椒,深受人们青睐,据市场调查,彩椒价格要比同期普通甜椒价格高出三倍以上。可见:进行彩椒生产不仅能丰富市场,还能给菜农带来丰厚的收入。  吉林西部地区春季冷凉、夏季高温,而彩椒喜温却不耐热,植株生长期间,日温25-28℃,夜温16~20℃有利于开花结果。可见,当地自然条件不利于彩椒生长,所以,要想获得丰产丰
期刊
新黄甜椒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优质、高产彩色甜椒新品种。该品种嫩果黄白色,老熟橘红色,果形方正、口感极佳,特别适合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因其色泽鲜亮、生食口感脆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供应超市的优良特色彩椒,保护地种植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特征特性    株高60厘米,开展度50厘米,初花节位第11~13节,从开花至嫩果采收25天左右。纵径8.5厘米,横径8.0厘米,灯笼形,果肉厚0
期刊
1 播前准备    1.1 选择地块:选用地势平坦、地利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层厚的地块,茬口应选择三年内没种过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的地块。    1.2 施肥、整地、作畦:育苗田要使用腐熟的土杂肥作基肥,(亩)施2500千克左右,二铵10~15千克,浅耕25厘米左右,整平耧细。根据水源条件和地形确定育苗畦的长度,宽度一般为1~1.2米,易于操作。畦埂高10厘米,底宽25厘米。    1.3 确定
期刊
温室、大棚蔬菜为反季节种植蔬菜。是一种特殊的时令商品,受当地气候环境、品种等各方面影响生产、经营难度很大,要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科学的种植方法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从品种选择、育苗、肥水、光照管理等几方面’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1 优良品种的选择    1.1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健康的优良品种,品种纯度高、净度高、不待病、发芽率高、种子火力强、籽粒饱满的种子。    1.2选用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