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样本分组指标对比的方式,通过对两组样本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口腔护理状况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样本从本院历年诊治的患者中,择选出86例符合本研究目的需要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样本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另外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对两组样本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后的龋齿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每日刷牙2次、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餐后漱口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龋齿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龋齿患儿临床进行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可有效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极大地减少龋齿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26-01
龋齿是一种因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乳牙萌出后的任何年龄人群,如未予以及时治疗,有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炎症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在发生龋齿的患者中,5-8岁儿童的龋齿发生率较高,通过积极的口腔健康护理,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齿的发生,对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间诊治的83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所选患儿在本院接受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口腔综合保健干预)。两组样本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的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对患儿牙齿的检查结果,详细了解其龋齿的发展情况,并对发展为龋齿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沟通,让其明确患儿存在的口腔问题,定时至医院接受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 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宣教,普及和指导患儿及家属重视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针对儿童的年龄,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确保患儿正确理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3)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重点将不良饮食对其牙齿的不良影响进行讲解和介绍,让患儿和家长理解甜食等食物对牙齿发生龋齿的不利影响,主动控制日常饮食中高糖食物的摄入,养成食用甜食后漱口的好习惯,以降低糖类食物对口腔PH值的影响[3]。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两组患儿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三个月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餐后漱口和每日刷牙2次的例数进行分组统计,计算并对比两组样本龋齿的发生率。指标数据以(n,%)表示,结果使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样本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发生率的指标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在实施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后,养成餐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及每日刷牙2次的儿童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为2.33%(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9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3 讨论
细菌、饮食、宿主、时间,是造成龋齿的四项因素,其共同作用即会造成患者形成龋洞;而在这四个相关因素中,通过对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的调整和改善,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对牙齿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发生的效果。对于儿童龋齿患者,通过进行正确刷牙方法的引导和餐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习惯的培养,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和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4]。本文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和组比较分析,也充分证明了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龋齿患儿临床进行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可有效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极大地减少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启旺.探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4):49-50.
[2]林静,姚华.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5~8岁儿童龋齿中的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9,28(4):384-387.
[3]刘淑华,刘芳,廉晓莉,等.延续性妇幼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9):4321-4323.
[4]谢乐,吴娟,马杰.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法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9):1551-1552.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杏埠中心卫生院 山东潍坊 261000
关键词: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26-01
龋齿是一种因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乳牙萌出后的任何年龄人群,如未予以及时治疗,有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炎症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在发生龋齿的患者中,5-8岁儿童的龋齿发生率较高,通过积极的口腔健康护理,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齿的发生,对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间诊治的83例儿童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所选患儿在本院接受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口腔综合保健干预)。两组样本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的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对患儿牙齿的检查结果,详细了解其龋齿的发展情况,并对发展为龋齿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沟通,让其明确患儿存在的口腔问题,定时至医院接受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2) 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宣教,普及和指导患儿及家属重视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针对儿童的年龄,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确保患儿正确理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3)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重点将不良饮食对其牙齿的不良影响进行讲解和介绍,让患儿和家长理解甜食等食物对牙齿发生龋齿的不利影响,主动控制日常饮食中高糖食物的摄入,养成食用甜食后漱口的好习惯,以降低糖类食物对口腔PH值的影响[3]。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两组患儿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三个月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餐后漱口和每日刷牙2次的例数进行分组统计,计算并对比两组样本龋齿的发生率。指标数据以(n,%)表示,结果使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样本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发生率的指标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在实施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后,养成餐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及每日刷牙2次的儿童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为2.33%(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9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3 讨论
细菌、饮食、宿主、时间,是造成龋齿的四项因素,其共同作用即会造成患者形成龋洞;而在这四个相关因素中,通过对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的调整和改善,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对牙齿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发生的效果。对于儿童龋齿患者,通过进行正确刷牙方法的引导和餐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习惯的培养,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和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4]。本文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和组比较分析,也充分证明了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龋齿患儿临床进行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可有效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极大地减少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启旺.探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4):49-50.
[2]林静,姚华.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5~8岁儿童龋齿中的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9,28(4):384-387.
[3]刘淑华,刘芳,廉晓莉,等.延续性妇幼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9):4321-4323.
[4]谢乐,吴娟,马杰.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法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9):1551-1552.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杏埠中心卫生院 山东潍坊 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