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若学好数学,教师须引导学生爱题问题,探究问题所以然。让众多学生不在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题;教学;方法
  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就要计算这一天的收支状况,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再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照相机的支架是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
  伴随着教师的这些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思考与理解,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他们之所以能稳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生活之中,更形象,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强调过程式情境
  要想彻底理解数学原理,就应该知道他的来龙去脉,也就是他的推导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这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把他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最后,向学生展示证明过程,这个证明过程也要采取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证明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彻底地掌握知识。
  二、怎样有效地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衡量一个人创造性与数学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有效地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改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提出高明的问题呢?
  第一,通过比较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第二,观察特殊数学题目,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设想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扩展到一般领域呢?
  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出矩形的面积公式吗?正方形呢?
  第三,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
  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第四,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
  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他的逆命题
  “具有稳定性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
  第五、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改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
  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吗?乘法中有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
  三、应用数学游戏,促进学生想提问题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提问题的思维。数学游戏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文中提供的这些策略只供参考,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希望这些策略能拓展一下思路。
  总结: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要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需要多实践的课程,而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布置作业莫过于做好的实践方式,学生只有在作业中多做练习,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数学的相关定理和公式。但是对作业布置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将着重论述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字:小学 数学 作业改革 认识实践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它既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新时期得到普遍认可,但小组合作学习仍旧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以及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本文就初中数学为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
我来自海宁二中 1806班,我们班有个大气的班名——新青年制造营.而最具这个班“特色”的,非我们班长莫属.班长姓周,名鑫磊.别人家的班长可以用志存高远、能言善道、英姿飒爽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就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模型教学非常适合小学数学教学,而且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数学教育中模型思想的应用。  [关键字]小学 数学 模型思想 应用  问题表征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是小学数学模型思维的主要表现,小学是一个以形象思维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积累,创新思维还得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抓起。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思维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新课改中的教学见解,供同行探讨。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科尔曼报告》提出了学校效能低下的问题,向传统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校教育开了致命的一枪,教育工作者、领导者以及教育专家学者们对学校教育进行了大量
【摘要】“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正是人本主义光辉烛照下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它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  【关键词】浅谈 小学 数学 教学 学生 主体 价值 标准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