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进行的工作,它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是课堂正常进行的保证。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理的若干注意点,并针对新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课堂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堂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微型社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环境这三者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课堂得以进行,但是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课堂管理尤为重要。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内的有关教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课堂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不良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则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
1.学生方面。
(1)学生玩游戏,玩QQ,聊天,却不喜欢听课。
(2)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
(3)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事。
(4)课堂不安静,比较吵,比较乱,学生随意下座位。
(5)学生互评自评,出现敷衍现象,比如全是一个分数,或是全是满分等。
(6)学生终止广播进程,脱离教师机的监控和管理。
(7)学生迟到现象比较突出。
(8)计算机机房卫生、设备的整齐度均不够理想。
2.机器方面。
(1)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不能一人一机。
(2)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影响正常使用。
(3)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
(4)没有投影设备,影响演示效果。
3.教师方面。
(1)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任务不明确。
(2)对学生要求不严格,课堂掌控不力。
以上所列出的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
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管理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常规对策。
(1)针对由教学内容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笔者建议教师可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
(2)针对教学软硬件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教师应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机。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比如每节课评选出若干最佳小组,下节课首先保证最佳小组成员的用机,鼓励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轮流上机的制度,所有小组轮流上机,轮到的小组成员保证一人一机,其他小组成员合用机器。三是没有投影机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可安装电子教室软件以方便对学生的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3)针对教学方式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从教学方式入手,一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三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地讲解与演示。此外,教师在采用某些教学方法(如讨论、辨论等)时,应注意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把活动的规则告诉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把活动的规则告知全体学生,而且要把违反规则的处罚告知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活动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失控现象。为了保证学生遵守这些活动规则,笔者建议教师在制订的过程中,参考学生的意见,或者动员学生参与。如果教师选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笔者建议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应使每位学生明确分组协作学习的每一步骤,明白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合作完成主題,以及完成的作品需满足什么样的标准。
(4)针对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设计若干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或者,教师可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在分组时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并在每个小组中,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充当教师的助手,负责自己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既发挥了组长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既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举三得。
(5)针对课程地位和观念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改变“信息技术课=轻松课,信息技术课=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再次,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最后,教师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2.依靠技术设置门禁门槛,建造纯净的课堂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合适的技术管理,可以使课堂变得纯净、健全,使学生的某些不良课堂行为无处施展,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堂的技术管理主要是设置门禁门槛,对学生进行技术管制,包括监控、禁用、禁上网或限制上网等。
(1)监控。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软件都有广播教学和监控功能。教师讲完课后,在学生作业或自由活动时,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对学生从事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活动,进行黑屏、短讯警告甚至远程关机的处理。这样几次后,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认真了。
当然,教师的监控除了在教师机前监控外,还要多下去走动,多巡视。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监控,而且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禁游戏。一些学生通过切换帐户或终止进程的办法来中途逃避教师机的广播教学和监控,然后玩单机游戏或U盘拷贝的游戏。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氛围,要靠信息技术教师去营造。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监督、管理和督促,并不断完善教学常规,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感受网络德育的熏陶,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任永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机环境.江苏教育技术,2004-4.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堂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微型社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环境这三者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课堂得以进行,但是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课堂管理尤为重要。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内的有关教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课堂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不良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则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
1.学生方面。
(1)学生玩游戏,玩QQ,聊天,却不喜欢听课。
(2)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
(3)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事。
(4)课堂不安静,比较吵,比较乱,学生随意下座位。
(5)学生互评自评,出现敷衍现象,比如全是一个分数,或是全是满分等。
(6)学生终止广播进程,脱离教师机的监控和管理。
(7)学生迟到现象比较突出。
(8)计算机机房卫生、设备的整齐度均不够理想。
2.机器方面。
(1)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不能一人一机。
(2)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影响正常使用。
(3)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
(4)没有投影设备,影响演示效果。
3.教师方面。
(1)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任务不明确。
(2)对学生要求不严格,课堂掌控不力。
以上所列出的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
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管理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常规对策。
(1)针对由教学内容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笔者建议教师可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
(2)针对教学软硬件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教师应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机。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比如每节课评选出若干最佳小组,下节课首先保证最佳小组成员的用机,鼓励了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轮流上机的制度,所有小组轮流上机,轮到的小组成员保证一人一机,其他小组成员合用机器。三是没有投影机的时候,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可安装电子教室软件以方便对学生的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3)针对教学方式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从教学方式入手,一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处理;三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地讲解与演示。此外,教师在采用某些教学方法(如讨论、辨论等)时,应注意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把活动的规则告诉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把活动的规则告知全体学生,而且要把违反规则的处罚告知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活动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失控现象。为了保证学生遵守这些活动规则,笔者建议教师在制订的过程中,参考学生的意见,或者动员学生参与。如果教师选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笔者建议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应使每位学生明确分组协作学习的每一步骤,明白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合作完成主題,以及完成的作品需满足什么样的标准。
(4)针对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设计若干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或者,教师可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在分组时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并在每个小组中,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充当教师的助手,负责自己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既发挥了组长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既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举三得。
(5)针对课程地位和观念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改变“信息技术课=轻松课,信息技术课=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式;再次,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最后,教师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2.依靠技术设置门禁门槛,建造纯净的课堂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合适的技术管理,可以使课堂变得纯净、健全,使学生的某些不良课堂行为无处施展,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堂的技术管理主要是设置门禁门槛,对学生进行技术管制,包括监控、禁用、禁上网或限制上网等。
(1)监控。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软件都有广播教学和监控功能。教师讲完课后,在学生作业或自由活动时,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对学生从事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活动,进行黑屏、短讯警告甚至远程关机的处理。这样几次后,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认真了。
当然,教师的监控除了在教师机前监控外,还要多下去走动,多巡视。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监控,而且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禁游戏。一些学生通过切换帐户或终止进程的办法来中途逃避教师机的广播教学和监控,然后玩单机游戏或U盘拷贝的游戏。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氛围,要靠信息技术教师去营造。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监督、管理和督促,并不断完善教学常规,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感受网络德育的熏陶,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任永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机环境.江苏教育技术,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