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演唱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扎特著名代表作之一,《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脚本取自法国的剧作家博马舍同名作品,是一部喜剧。其中来自于歌剧的第一幕第五场《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由童仆凯鲁比诺所唱的咏叹调,是女中音歌剧咏叹调的杰出之作。本文分别从凯鲁比诺的人物形象、《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版本比较以及演唱三个大的方面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及演唱技巧做了深刻的剖析。其中人物形象分析分别包括博马舍笔下的凯鲁比诺、莫扎特笔下的凯鲁比诺和二者之间的比较。对于版本比较的阐述包括18世纪咏叹调的特点、《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中18世纪咏叹调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处理。演唱分析是通过语言语感、音乐技巧和色彩技巧三个角度。
  [关键词]咏叹调;莫扎特;情感处理;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105-03
  [作者简介]马 鑫(1984— ),女,沈阳音乐学院繼续教育学院教师。(沈阳 110000)
  《费加罗的婚礼》是历史上以平民为第一主角的第一部歌剧,同时也极其真实地描绘了18世纪欧洲社会的真实生活,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即便是在生活方式愈加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这部优秀的歌剧作品依然在全球很多大的剧院频繁反复上演。这部作品之所以在这么长久的时间、这么广的范围内中仍然被大家所中意和喜闻乐见,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各个人物之间浓墨重彩的恩怨纠葛。《费加罗的婚礼》以博马舍的原作为脚本,由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编创,于1786年5月在维也纳进行第一次公演。
  凯鲁比诺这个人物所演唱的《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这首咏叹调,是女中音歌剧演唱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代表之作。通过对18世纪歌特点的判断,能找到这个作品在风格上与当时歌剧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不同的演唱家在同一唱段不同版本的分析、比对,能使笔者集众家之所长,补自己之短。对音乐本体一字一句逐一严格剖析,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这位作曲家,甚至是那个时代。笔者力图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不仅在表达与技巧上得到训练,更在情感的处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凯鲁比诺的人物形象分析
  博马舍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喜剧作家,也是最后一位启蒙作家。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分别是《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剧情有关联性。《费加罗的婚礼》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续写。[1]而前两部,既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也提出了十分前卫先进的启蒙思想,并且十分丰富、饱满。
  在他的作品中,启蒙思想往往体现在古典主义的喜剧形式中,而这两者之间也都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在他的喜剧中还能看到莎士比亚作品丰富和生动的特点,戏剧中偶尔穿插一些节日里的舞蹈或者活跃于民间的歌曲,使之形成浓厚的生活气息。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是杰出的古典主义音乐大师,而且是人类文明史中罕有的音乐天才,人们都习惯称他为“音乐神童”。他也是第一位的自由作曲家,脱离保护人的决定使他一直受到后来音乐家的敬仰。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唐璜》《魔笛》,以及本文通篇研究的《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剧情曲折多变,但是莫扎特的音乐却能细微到去描述任意一个小细节,哪怕是一双鞋子,剧中的重唱活灵活现、异彩纷呈,每个重要角色的咏叹调简洁、干脆,他们鲜活灵动,使人印象深刻,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伯爵、伯爵夫人还是巴尔托罗抑或是凯鲁比诺,他们的咏叹调都做到了恰到好处而又充分地展示了他们作为角色本身的与众不同,不同角色之间的重唱又将故事情节步步深入,联结得浑然一体。
  尽管这部歌剧的脚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莫扎特对角色的刻画栩栩如生,用音乐填补了脚本的问题,在歌剧中存在着一个能够从始至终将剧情串成一条线的线索性角色。尽管他在整个剧中出现的次数不多,时间不长,但是所展现出来的他就是伯爵的一个书童,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内心的想法简单,爱憎分明,敢爱敢恨,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感情不顾自己甘愿违背严苛的封建礼教制度,这样的一种人物设定,使这个角色深入人心,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这个角色也由次女高音声部进行演绎。
  歌剧由四幕组成,在第一幕中出现的唱段“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非常直观且生动地展示出书童凯鲁比诺的性格特征。凯鲁比诺作为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一个小男仆,因为角色的年纪较轻,因此这个角色一般都由女中音演员来扮演,这样最为贴近人物声音。凯鲁比诺这个人物并不是这部剧的主角,却是整部歌剧中非常关键、无法替代的人物。凯鲁比诺的形象是可爱、积极、乐观、开朗,刚好到了情窦渐开的时候,做事粗莽不细致,可是为人诙谐幽默。不大懂得感情是什么,却又能感受到女孩子对他产生强大的吸引,心中充斥着等待和向往。歌剧一开始就向我们交代了,凯鲁比诺与花匠之女偷偷约会,被伯爵知道后,不知所措的他害怕由于自己的问题导致自己被伯爵驱逐,所以他急忙前去找苏珊娜,期待她可以为他说几句好话。可能在感情方面有点糊涂,他不仅喜欢巴巴丽娜,而且欣赏苏珊娜的可爱、漂亮甚至是伯爵夫人的端庄和秀气,凯鲁比诺会喜欢很多人。这首经典的咏叹调之作《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就是在伴随着这种纠结和冲突发生的。
  二、《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版本比较分析
  在众多的演唱版本中,女中音歌唱家贝尔冈萨、玛利亚·埃文和芭托莉的演唱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分析出女中音声部演唱《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如下特点。
  (一)从演唱的速度来看,演唱的速度是歌者表达人物情感和故事情境的重点。每一位演唱者都要在理解作曲家速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反复推敲。《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这首咏叹调起始部分表现了人物内心躁动的情绪,为活泼的快板。   三位歌唱家分别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基本上忠于作曲家所设定的速度标志。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埃文所演唱的电影版相较于舞台版需要演唱者着重表现神情与动作,所以她选择了比设定速度稍慢的速度来演唱。芭托莉的演唱速度比设定速度稍快,要更加热烈,更能表现作品的戏剧冲突,演唱的速度快于设定速度。与作曲家原速最接近的是贝尔冈萨的版本,她的演唱速度适中,最能还原作曲家做出作品所处时期的音乐特征。
  (二)从个人演唱音色来看,因为个人音色主要取决于自身条件,在系统的发声训练之后,通过歌者的演唱情绪及自己对气息的运用与控制,根据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来调整自身演唱的音色。在演唱《不知道我自己在干什么》这首咏叹调的过程中,贝尔冈萨音色干净、温和,加之娴熟的声乐技巧,将人物多情、年轻的特质表现出来。而芭托莉自身的音色饱满,中低音区醇厚有力,通过气息表达的弱处理,表达了人物低沉、失落的心情。
  (三)从演唱的气息上来看,三位歌唱家的气息处理和控制力上都很有功力。由于自身音色的差异,加之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三位歌唱家在演唱作品时,对于气息的运用及处理上也有一些区别。贝尔冈萨在她深厚的气息支撑下,结合她干净柔和的音色,使乐曲表现得优雅流畅,不管是抑扬顿挫,还是轻盈短小的音乐线条,在她的演唱下都给人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芭托莉用花腔女中音结合自身与生俱来的优质嗓音和精湛的气息控制力,将人物变化多端的情感刻画得十分精确。在演唱速度较快的唱段时,她以出色的气息控制力和极具张力的声音,使观众感受人物焦虑、紧张、多情率真等多重情绪。埃文的演唱则气息稳定自然,音色轻巧灵活,加之富于表现力的演唱情绪,来向观众表现凯鲁比诺这一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首咏叹调惟妙惟肖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当我们对比上述三位女高音歌唱家分别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和演绎,显而易见地,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笔者看来,玛利亚·埃文的演唱相对而言最为有趣,也更加活泼自然,与凯鲁比诺这个人物的自身特点最为贴近,她对于这个人物的两首咏叹调的处理都十分精准,并且低调而内敛,没有过分浮夸强弱处理,自然而然。而对比之下,另外一位演唱家芭托莉的特点则是建立在她独特的音色与音域上。在演唱的过程中,凯鲁比诺的两首咏叹调在情境的传递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生动,在音乐中,情绪跌宕,声音的高低起伏,等等,都在芭托莉无可挑剔的声音中表现出来。三位歌者的演唱是从莫扎特对凯鲁比诺的人物形象中理解得来的,融入自身的演唱方式与歌唱技巧,使之成为经典演唱。
  三、《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的演唱分析
  (一)语言语感方面
  在教学中对作品字字句句的斟酌处理中,会发现汉语和意大利语在发音方法上的差异,故在语音语感与汉语歌相去甚远。“每位姑娘都叫我心动”是歌曲第一段的第一部分,其节奏很快,无停顿,而且歌词密集,演唱中咬字不能过于刻意,声音得不到统一和连贯,歌曲流畅性降低;也不能忽略咬字,表达不清。在演绎中还要表达出凯鲁比诺不安和慌张的内心特点。这使得我们必须把自己调整到十分积极的状态,在提高语速的同时还要把每个字都咬清,使每个声音、字符都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做到字正腔圆。
  《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中歌曲的语言与节奏的准确是难点。其节奏快,音符基本无停顿,同时歌词紧密,再加上意大利语的演唱,这都为这个歌曲的演绎加大了难度。由于歌曲的整体速度过快,使得演唱者往往会忽略它的发音,咬字模糊不清,这样听众在聆听时会由于听不清歌词而不知道演唱者在唱什么,使得演唱作品失败。所以,在演唱这种作品时,应多注意对歌词的训练,注意意大利语与汉语发音方法的差异、意大利语中双辅音和多元音发音的标准和纯正。把咏叹调的歌词念得熟练清晰,是演唱的前提。[2]
  (二)音乐技巧方面
  《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是降E大调小快板,轻快的节奏和音符间的连接都把凯鲁比诺朦胧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生动。它很难拿捏,烘托出凯鲁比诺对伯爵夫人的近乎痴狂的热情,在注重咬字吐字的同时,更要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人物的世界中,把自己想成那个莽撞且情窦初开的少年,痴狂勇敢地向所爱之人表达自己的迷恋和倾慕。在与苏珊娜的二重唱《快开门》中,高速运转的旋律把这个被伯爵堵进死角的少年的慌张、害怕、焦虑、紧张的心境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勇敢的主人公为争夺一线生机,他勇敢而用尽力气的纵身一跃,画面感极强。故而,想把这一个情窦初开又多情多面的男孩演绎好,就要感同身受地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十五六岁的多情男孩,多处留情,播撒爱的种子,但又害怕受到惩罚。
  (三)色彩技巧方面
  在这首咏叹调的设计中,莫扎特通过对乐句、乐段间大的强弱对比和动机、乐节间小的强弱对比来营造凯鲁比情绪起伏大的变化。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就需要对这个角色进行细致处理,通过强弱的对比以及情绪的转换,来考验身为一名歌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的强弱。通过“强”渲染的氛围,运用“弱”塑造意境,使凯鲁比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次女高音在诠释凯鲁比诺这一形象时,起音要轻松,运用点小而轻盈的发声方式,吐字咬字上也不要因为旋律线条和节奏速度的变化使声音的共鸣和气息受到影响,出现气息过猛或不足的状况,导致咬字粗糙、生硬等现象。演唱这首咏叹调时,把握好歌曲的速度和声音的力度,在音色上做到干净、清透,音量适中,细心地处理作品中的强弱关系,使歌曲的演唱连贯自如。
  结 语
  《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是《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最为经典的咏叹调之一,作为女中音声部歌剧咏叹调的经典之作,精通把握有利于歌唱者对咏叹调的表达和技巧的锻炼。笔者对于角色的描写展开了由浅入深的研究,就泰蕾莎·贝尔冈萨、瑪利亚·埃文以及塞西莉亚·芭托莉三位演唱的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进行了对比,对音乐本体以及这部作品的背景都做了剖析和整理,为女中音声部演唱该作品的表达与技巧、情感的处理提供借鉴。
  注释:
  [1]支东风.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音乐形象的成功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董艳艳.浅析咏叹调《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演唱技巧及情感表现[J].人文天下,2015(02):73—75.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 要]2019年11月11日晚,笔者有幸在上海交响音乐厅现场聆听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春韵·江南’主题作品音乐会”。华东师范大学声乐副教授、女高音歌唱家石春轩子及其团队以弘扬江南文化精神为内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南文化;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在2020年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民防疫阻击战中,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网络音乐等平台,用抗击疫情歌曲赞颂“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的“最美逆行者”,安慰受到疫情伤害的人们;讲述疫情阻击战中亿万中国人的故事,传递他们对这场疫情阻击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的行动和精神;传递亲情与友爱,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弘
期刊
[摘要]本文以歌剧《宋庆龄》中宋庆龄的主要唱段为研究对象,主要以两首咏叹调《你是我的太阳》《是什么把我的心撕裂》的音乐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启发表演者能更好地理解整部歌剧的音乐构思。  [关键词]歌剧;宋庆龄;唱段分析;音乐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85-03  [作者简介]董芳汝(1985—),女,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期刊
[摘要]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逐渐渗入到声乐演唱的学科中,也是目前声乐学科应该器重学习的一门学科。声乐心理、演唱心理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笔者旨在研究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学,以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为例,结合着教学实践,克服紧张心理,增强信心等方面对声乐艺术心理的分析进行阐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心理分析;《我爱这土地》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声乐艺术不断地走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去,而声乐的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艺术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正在向着高水平方向前进,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师生沟通,都很好地提升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作为早期中国有声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既是电影元素,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特征。本文从音乐本体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电影音乐文本,讨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的戏剧性、叙事性、表情性等美学特征。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表情性;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3-0026-
期刊
[摘要]5G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社会。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谢涛举办了一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体验——谢涛5G古筝讲座音乐会”,对传统课堂组织带来了创新变革,也给音乐会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笔者希望借此文首先向谢涛老师表示祝贺,并对她在5G技术下的音乐课堂的创新实践、艺术表演和组织效果进行一个学术性解读,进而尝试就其对新时代音乐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做出评价。  [关键词]课堂;5G技术;音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瓦尔特·尼曼钢琴作曲《古老的中国》之终曲《花园里的宴会》音乐本体的研究,了解20世纪初期西方作曲家如何巧妙地将中国音乐风格融入西方钢琴作品当中,20世纪初期西方音乐家如何运用类似中国写意手法创作具有中国音响效果色彩的钢琴作品,体会作品中的音乐个性和审美特质。  [关键词]终曲《花园里的宴会》;中国风格;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
期刊
[摘要]高校器乐课程“12345”教学模式是围绕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及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平台建设等进行多元化改革探索,以期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器乐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怀化学院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的视角,对高校“12345”器乐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阐述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12345”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传统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舞台化、艺术化,有助传承发展,提升舞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原创剧目《小和尚》分析,运用元素教学法、文献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将其所蕴含的安徽花鼓灯风格元素及表演特点为基础,深入了解安徽花鼓灯在舞蹈训练中的独特之处和特殊作用,强调安徽花鼓灯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作用与其重要地位。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训练价值;《小和尚》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