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学”为平台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从关键问题的角度出发,建立问题导学教学课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对有一定难度智力劳动的兴趣,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的帮助.同时,以“问题导学”为平台,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有利于将学生的个人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教学为中心展开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09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显著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问题导学为平台,通过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互动式的数学课堂,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认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主要指的是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借助特定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正在不断得到完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以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建构主义理论的看法是,对于学习过程,学习者需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行为,应该发挥主动性意识,积极进行知识的构建.要使学习者完成这一目标,需为学习者设计任务情景,引导学习者取得任务自主权,使学习者能够反思学习.同时,在建构理论中,还需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鼓励学习者共同探讨、相互进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何种有效的办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是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布鲁姆指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2].所以,学生应当主动探求知识,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应以问题导学法为平台,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优势.
  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实践
  1.以问题导学为平台,激发主动性探索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问题导学为平台,引入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高中数学学习有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点,知识点比较繁杂而又有些枯燥,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方能有助于引导主动探究,提升课堂效率.因此,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应重视预习,通过预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一环节中,引入兴趣式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实践可以“椭圆”教学为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将其作为问题导学的出发点与学生展开畅谈,适时引入问题.如“地球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在卫星运行中,哪位同学知道卫星运行的轨道是怎样的呢?”“卫星运行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椭圆有怎样的联系呢?”通过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课堂气氛.待与学生进行如此一番畅谈后,教师加以补充总结再引出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教学实践来看,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引入兴趣式问题导学法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具有积极的教学现实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兴趣式问题的引入,教师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问题和回答都富有意义.
  2.以问题导学为平台,对接生活化思考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不缺少对数学科学的运用.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抽象性强,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产生畏惧心理.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将教材和生活实际结合,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感,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很有帮助.
  以问题导学为平台,结合生活教学,可在“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教学中,可寻找生活实例,如彩票作为出发点设置导学问题.很多人都喜欢买彩票,但中一等奖的几率是十分微小的,那么,“请问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呢?”“怎样运用数学知识算出中一等奖的概率呢?”通过这样切入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排列与组合.
  3.以问题导学为平台,优化学习互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互动式学习不可或缺.互动式的问题导学法主要指的是以问
  题导学法为平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引导性教学问题,让学生以互动的办法讨论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互动教学的方式并不仅仅拘泥于分组讨论这一种方式,多媒体法、动手实践都属于互动教学的范畴.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教学中,互动式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采用多媒体法与分组讨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实例图,然后提出问题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都有哪些?”“有没有办法可以快速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通过定义来判定是否存在缺漏?”“同学们是否可以举例说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而在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的同时,其他小组可以对其回答做出提问或对回答的不对之处做出纠正.
  除此之外,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展开互动问题导学法教学.如用直角梯形泡沫板作为教学实验道具,分别将泡沫板互相平行一边与直角腰一边置于桌面上,然后转动泡沫板,让学生观察泡沫板的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关系.而从教学实践来看,通过互动式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本节课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和补充,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
  总之,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应当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互动,使学生进入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思维状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便不断完善和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张子书.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亚君.农村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案例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特约编辑 章 强)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过程,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05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课堂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
[摘要]从全国范围看,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从分值上都占据了整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而“相互对立,各有其宜”的关系型材料作文是目前比较常规和流行的,但学生却难以把握的一种作文题型。针对学生在这类作文写作中的困惑,探寻几种简易且便于操作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相互对立,各有其宜”关系型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材料将给出两个存在一定关系(或对立、或相似、或同义等)的观点。审题时,学生
在与科学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瞥见理性的情感的和想象的活力,可以看到科学生活中的人性实在,也因此认识了科学家,认识了科学.要做开创性的工作,一定要思想开阔,要有跳跃性思
检测和分析了Q-52-51型摩托车车轮轮毂从材料成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结果表明,轮毂在径向冲击检测时开裂的主要原因是镁含量偏高,以及热处理加热温度高造成组织过热所致.
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联合国把1990—20O0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南地震、黄河淤积、边坡失稳及地下水位下降
对30℃条件下K^+,Al^3+/Cl^-,SO^2-4-H2O四元体系均相平衡进行了测定,所获数据绘制出该体系的等温相图,表明该体系是一个有复盐生成的交互体系,共有七条单变量线,三个共饱点,五个结晶区。
收入满足度是对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反映理想生活或幸福生活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性别分类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基于收入满足度数据分析的六大性别差异:收入对男性生活的影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老师和学生。要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兴趣,将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参与评改。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09  多年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老师和学生,老师布置、批改作文不少,学生
[摘要]分析了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教学意义。从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和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了情感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期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77  思想品德课程能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积极引导,促进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