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方案是指导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门。文章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具体举措,为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40-03
Abstract: Training program i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This paper introduces specific measures for optimiz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o revise training program.
Keywords: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ability
一、概述
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综合[1]。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根据培养方案,研究生制订充分体现研究方向与学术兴趣的培养计划,并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确保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的思路[2]。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学术、科研创新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具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江苏科技大学认真落实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围绕提高人才创新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于2015年启动了全面修订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工作。江苏科技大学原则上四年开展一次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本次主要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新增学科与领域的培养方案进行制订。在本次培养方案的修(制)订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突出产学研结合,全面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框架与蓝图,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和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的一些举措。
(一)明确课程设置原则
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不仅更好地体现上级文件要求,规范了培养方案修订过程,而且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确定了基础性指导思想。
新版《江苏科技大学关于修订/制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各学科与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分要求。降低课程总学分要求,调整选修课与学位课比例,开设短而精的模块化课程;精简公共课课时,降低学位课学分要求,确保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开展专业科学研究;鼓励交叉学科增设跨学科课程,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不限制研究生的选课范围,增加选课自主权,研究生可以从不同学科汲取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启迪创新思维。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时间去从事专业科学研究,为培养高层次极具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
认真研究同一学科专业博士、硕士课程体系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既要体现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授予标准,又要统筹兼顾,保证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延续性和层次性[3]。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主要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只做较小调整。对于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课单位在课程设置时要保证硕、博士课程体系的延续性与层次性,同一学科硕士研究生課程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既要与博士课程有所区别,又要保证知识结构的延续性。为吸引优秀生源,江苏科技大学新修订了硕博连读实施办法。延续一体、层次分明的博、硕士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更为有继续深造意向的硕士研究生打下了理论基础,为提高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也提供了保障。
(二)推行基础学科教学改革
2015年,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带领学科团队在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基础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推行基础学科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院本次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广泛而深入地借鉴了本次基础学科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果,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基础学科改革的具体要求。 以《第一外国语》为例,开设了3个英语教改班,船海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和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作为一组,开设2个教改班,2个普通班,土木工程與建筑学院开设一个教改班,1个普通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教改班选课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普通班人数控制在35人左右。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入学后英语分班考试的成绩,结合面试中口语表现,把每个学院英语成绩前1/3的学生安排在教改班,另外2/3的学生分在普通班,不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区分。教改班英语一周两次课,一次为学术英语,任课教师为中国老师,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另外一次课为交流英语,由外教担任任课教师,主要提高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日常口语表达能力。经过四个学期的试行,纵向上英语教改班的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流能力都较入学来取得很大的进步,阅读外文文献资料,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都显著提高,横向上教改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速度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学生多来自特定的行业领域,并且大多都有工作精力。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鼓励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开设专业英语来代替公共英语,更有针对性地去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经济管理学院为会计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商务英语》,由具有海外教育经历或英语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任课教师。公共管理学院聘请外国语学院有相关教育知识背景的老师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开设《MPA英语》。这些具有显著学科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取代《第一外国语》,节省大量的学时,而且对提高研究生专业英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要求各工程领域必须开设《专业外语》(32学时,2学分)作为学生必选的选修课。《专业外语》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翻译外文专业文献为主,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词汇,了解国际学科前沿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外文水平,也有利于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开设学科前沿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指导意见对学术硕士所有学科和专业硕士所有专业领域,都明确要求开设学科前沿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对所有硕士都提出了科研与实践并重的要求。要求学术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都必选选修不低于1个学分的前沿类课程。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侧重点不同。前沿类课程主要以学术前沿进展及专题类讲座为主,介绍学术前沿动态,强化科研方法训练,提高学术素养与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实践类课程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前沿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工程领域开设不少于4门的实践课程,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不少于4个学分。实践课由学院自行确定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课为主的专题课,也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共建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或者是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的工程设计、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或者是与学科和专业领域应用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或机构设计。
前沿类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开始,邀请校内外专家介绍国际、国内学术动态,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术创新与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四)精品课程建设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课程,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每两年开展一次精品课程的立项遴选工作,每次遴选6-8门。重点建设一批一级学科通开课程,以学位课为主。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要在全校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交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学科脉搏、适应社会及竞争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先进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要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微客、慕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研究生院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原则上建设周期为2年,立项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每项精品课程配套经费3万元,分两次发放,签订立项责任书后下拨第一次经费,中期检查通过后下拨第二次经费。同时,精品课程立项期间,每年还给予工作量补贴。近年来,研究生院共立项建设50余门研究生精品课程。从立项的研究生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0年以来,我校共成功申报13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其中2016年我校共有7门研究生课程成功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对成功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的课程,江苏科技大学根据省立项经费进行1:1经费配置。除此之外,还给予5年50%工作量补贴。
充足的建设经费、中期检查的督促与淘汰,为建设高质量精品过程提供重要保障。经过近七轮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与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建设全英文授课核心主干课,提升国际化水平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有国际思维,建设一批高水平全英文授课课程,鼓励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能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需要,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过程中,省优势学科建设立项学科中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努力与国际接轨,各学科积极引入国外经典原版教材,全英文课程及双语课程占了较大的比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有不少于1/3的专业课为全英文课程,引用国外原版经典教材,全英文授课,全英文考核。博士点学科有1/3的专业课为全英文或双语课程,其他学科全包至少2门专业课程为全英文或双语课程。鼓励留学研究生与国内研究生同步同堂授课。 此外,为加快推进我校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提高任课教师对全英文授课的重积极性,研究生院通过工作量补贴、重點立项建设全英文核心课程,重点推荐核心课程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等方式,提高学院开始全英文授课核心主干课程的积极性。
通过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聘请国外留学回国人员讲授全英文课程、鼓励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原版外文学术图书资料和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等渠道,努力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
(六)提升人文素养,增设“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
受当前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研究生人文素质有所下降, 这不仅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也对研究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本次的培养方案修订/制订过程中,全日制研究生增设“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由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和管理。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作为全部硕士研究生必选的公共选修课,与“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必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必选)的重要性相等。“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虽然也是公共选修课,但是他们不是必选的,每个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是否选取这些课程。
与此相配合,还针对研究生的心智特点, 开展人文素质讲座。通过这些措施, 不断促进研究生增强民族意识、公德意识、职业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自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结束语
本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索,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希望能紧跟科学发展动态,制订出更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念,关少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关键点-以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2]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3-29.
[3]杨再明.创新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构的实践与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8-21.
[4]刘德民,侯江霞.直观性教学法在最优化课程中的应用案例[J].高教学刊,2016(02):85-86.
[5]李顺杰.运筹学与最优化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5(21):64-65+67.
[6]姜金林.产学研一体化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7(20):26-28.
[7]许志红,鞠志宇.基于URAP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2):15-16.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040-03
Abstract: Training program i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This paper introduces specific measures for optimiz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o revise training program.
Keywords: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ability
一、概述
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综合[1]。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根据培养方案,研究生制订充分体现研究方向与学术兴趣的培养计划,并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确保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的思路[2]。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学术、科研创新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具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江苏科技大学认真落实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围绕提高人才创新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于2015年启动了全面修订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工作。江苏科技大学原则上四年开展一次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本次主要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新增学科与领域的培养方案进行制订。在本次培养方案的修(制)订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突出产学研结合,全面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框架与蓝图,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和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的一些举措。
(一)明确课程设置原则
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不仅更好地体现上级文件要求,规范了培养方案修订过程,而且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确定了基础性指导思想。
新版《江苏科技大学关于修订/制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各学科与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分要求。降低课程总学分要求,调整选修课与学位课比例,开设短而精的模块化课程;精简公共课课时,降低学位课学分要求,确保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开展专业科学研究;鼓励交叉学科增设跨学科课程,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不限制研究生的选课范围,增加选课自主权,研究生可以从不同学科汲取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启迪创新思维。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时间去从事专业科学研究,为培养高层次极具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
认真研究同一学科专业博士、硕士课程体系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既要体现硕士、博士两级学位授予标准,又要统筹兼顾,保证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延续性和层次性[3]。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主要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只做较小调整。对于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课单位在课程设置时要保证硕、博士课程体系的延续性与层次性,同一学科硕士研究生課程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既要与博士课程有所区别,又要保证知识结构的延续性。为吸引优秀生源,江苏科技大学新修订了硕博连读实施办法。延续一体、层次分明的博、硕士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更为有继续深造意向的硕士研究生打下了理论基础,为提高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也提供了保障。
(二)推行基础学科教学改革
2015年,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带领学科团队在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基础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推行基础学科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院本次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广泛而深入地借鉴了本次基础学科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果,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基础学科改革的具体要求。 以《第一外国语》为例,开设了3个英语教改班,船海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和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作为一组,开设2个教改班,2个普通班,土木工程與建筑学院开设一个教改班,1个普通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教改班选课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普通班人数控制在35人左右。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入学后英语分班考试的成绩,结合面试中口语表现,把每个学院英语成绩前1/3的学生安排在教改班,另外2/3的学生分在普通班,不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区分。教改班英语一周两次课,一次为学术英语,任课教师为中国老师,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另外一次课为交流英语,由外教担任任课教师,主要提高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日常口语表达能力。经过四个学期的试行,纵向上英语教改班的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流能力都较入学来取得很大的进步,阅读外文文献资料,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都显著提高,横向上教改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速度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学生多来自特定的行业领域,并且大多都有工作精力。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鼓励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开设专业英语来代替公共英语,更有针对性地去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经济管理学院为会计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商务英语》,由具有海外教育经历或英语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任课教师。公共管理学院聘请外国语学院有相关教育知识背景的老师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开设《MPA英语》。这些具有显著学科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取代《第一外国语》,节省大量的学时,而且对提高研究生专业英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要求各工程领域必须开设《专业外语》(32学时,2学分)作为学生必选的选修课。《专业外语》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翻译外文专业文献为主,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词汇,了解国际学科前沿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外文水平,也有利于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开设学科前沿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指导意见对学术硕士所有学科和专业硕士所有专业领域,都明确要求开设学科前沿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对所有硕士都提出了科研与实践并重的要求。要求学术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都必选选修不低于1个学分的前沿类课程。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侧重点不同。前沿类课程主要以学术前沿进展及专题类讲座为主,介绍学术前沿动态,强化科研方法训练,提高学术素养与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实践类课程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前沿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工程领域开设不少于4门的实践课程,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不少于4个学分。实践课由学院自行确定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课为主的专题课,也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共建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或者是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的工程设计、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或者是与学科和专业领域应用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或机构设计。
前沿类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开始,邀请校内外专家介绍国际、国内学术动态,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术创新与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四)精品课程建设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课程,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每两年开展一次精品课程的立项遴选工作,每次遴选6-8门。重点建设一批一级学科通开课程,以学位课为主。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要在全校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交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学科脉搏、适应社会及竞争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先进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要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微客、慕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研究生院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原则上建设周期为2年,立项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每项精品课程配套经费3万元,分两次发放,签订立项责任书后下拨第一次经费,中期检查通过后下拨第二次经费。同时,精品课程立项期间,每年还给予工作量补贴。近年来,研究生院共立项建设50余门研究生精品课程。从立项的研究生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0年以来,我校共成功申报13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其中2016年我校共有7门研究生课程成功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对成功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的课程,江苏科技大学根据省立项经费进行1:1经费配置。除此之外,还给予5年50%工作量补贴。
充足的建设经费、中期检查的督促与淘汰,为建设高质量精品过程提供重要保障。经过近七轮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与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建设全英文授课核心主干课,提升国际化水平
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有国际思维,建设一批高水平全英文授课课程,鼓励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能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需要,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过程中,省优势学科建设立项学科中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努力与国际接轨,各学科积极引入国外经典原版教材,全英文课程及双语课程占了较大的比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有不少于1/3的专业课为全英文课程,引用国外原版经典教材,全英文授课,全英文考核。博士点学科有1/3的专业课为全英文或双语课程,其他学科全包至少2门专业课程为全英文或双语课程。鼓励留学研究生与国内研究生同步同堂授课。 此外,为加快推进我校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提高任课教师对全英文授课的重积极性,研究生院通过工作量补贴、重點立项建设全英文核心课程,重点推荐核心课程申报“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等方式,提高学院开始全英文授课核心主干课程的积极性。
通过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聘请国外留学回国人员讲授全英文课程、鼓励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原版外文学术图书资料和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等渠道,努力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
(六)提升人文素养,增设“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
受当前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研究生人文素质有所下降, 这不仅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也对研究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在本次的培养方案修订/制订过程中,全日制研究生增设“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由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和管理。学术与职业素养类课程,作为全部硕士研究生必选的公共选修课,与“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必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必选)的重要性相等。“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虽然也是公共选修课,但是他们不是必选的,每个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是否选取这些课程。
与此相配合,还针对研究生的心智特点, 开展人文素质讲座。通过这些措施, 不断促进研究生增强民族意识、公德意识、职业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自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结束语
本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索,对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希望能紧跟科学发展动态,制订出更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念,关少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关键点-以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2]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3-29.
[3]杨再明.创新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构的实践与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8-21.
[4]刘德民,侯江霞.直观性教学法在最优化课程中的应用案例[J].高教学刊,2016(02):85-86.
[5]李顺杰.运筹学与最优化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5(21):64-65+67.
[6]姜金林.产学研一体化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7(20):26-28.
[7]许志红,鞠志宇.基于URAP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