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感性的艺术边缘人,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带着敬畏的思想开始翻阅《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
  初读苦涩,觉得自己像小鸡食米似得咀嚼书籍中的字眼,后来,我发现艺术家纪保超朗读过这本书,在认真聆听后,我鼓起勇气我才勇敢的翻开这五十五万字的长篇艺术著作,长期以来在我心里,艺术都是以绘画和立体设计雕塑为主流,然而接受并学习了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之后,在潜移默化中我开始留心艺术理论并不知不觉的关注起它的发展。《艺术与视知觉》我长期以来一直觉得它的名字与艺术有些边缘化,更加注重理性而走进了它,感觉像是一位老人在夏日的午后,坐在藤椅上,与我静静交谈,用他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带我走入艺术的圣殿。在他的带领下,我继续翻开《艺术与视知觉》,感觉对它的了解更加深入,文章虽然有些地方比较晦涩难懂,但却不似枯燥的理论书籍,只用简单的图示和风趣的语言,阐述了本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我曾经心生疑惑但不求甚解后忽略的,或者是从未意识到,一朝发现却觉得异常有趣的。
  我想我们也许是游离在艺术边缘的未知者和探索者,有时我们会止步不前,有时又对艺术恍然大悟,艺术与视知觉带领我们更加深层的解剖了人们眼中那些神秘的艺术理论,尚未读完却早已让我受益匪浅。
  在阅读中,很多语言让我感慨颇多:
  儿童美术之所以有一种简化和几何化倾向,可以用格式塔理论来解释,就是人类的认识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渐分化的。从最简单的因素——线条开始其美术活动,而后进入最简单的形状——圆形。随着区别律的强化,儿童开始将最简单的圆形加以分化。在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儿童在作品中形成了用水平和垂直关系来表现物体,最终,儿童在自己的作品中增加了倾斜关系,而使作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儿童美术正是这种由整体到分化、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人美术的,阿恩海姆找到了教育的最基础的因素。
  任何地方的建筑,只有在抛弃那些以旧的建筑的方法建成的砖石建筑式样的同时,又把那些较为优雅的骨架结构暴露在外,其风格也就算是技术的进步。也只有在这时,人们在观看这样的建筑时,才感到不那么刺眼。艺术的眼光和角度指引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利用了心理学和生理的角度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对艺术有美的感受、为什么艺术能吸引我们的视觉,并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读,大量的分析和例证为我们这些入门级的学生理解艺术的原理提供了很大的指引。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那些纷繁复杂的艺术作品里最本质的共性,也明白那些仅仅浮于表面创作的是远远不够的,深入去理解艺术的原理才能在艺术这条大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以“导演”的身份出现,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既无独立思考活动,也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
期刊
编号:H1(2015)2-04-02  作者:任惠宁   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而关于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导语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适用尤其重要。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犹如小说的“引子”
期刊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又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三基”,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即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它们与解题能力的关系,恰如屋基与高楼、树根与大树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抓起。  二、方程和函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方程和
期刊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对如何打造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感到太多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真是百感交集。几年来我一直有些困惑,如何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做练习?多考试卷?还是多留学生?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初中任教,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
期刊
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就有一个不仅爱哭而且还闹的孩子。  农历兔年除夕之夜妻子临产生了一个胖小子,因为小家伙这几天在妈妈肚子里把我们一家子折腾的够呛,我取乳名“杜闹闹”(我妻子姓杜),也正因为他在没出生前就背负了家里人太多的期望与寄托,对这个小家伙的到来深感不易,我取学名“史乃得”。说来也怪,小家伙自从生下来就没让人消停过。父母已年过六旬,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照料小家伙的事就只能我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感情,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应如何激趣促学呢?  —、在新课的导入中激趣  1.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浓郁,注
期刊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很多,并且非常零碎,学生们提起这一学科都感到十分的头疼,背来背去经常出现啼笑皆非、张冠李戴的现象。  升入初三后,课程增多,老师们为了在中考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各科都在奋力的赶进度,课上的飞快,学生们旧课还没有熟悉,就又开了新内容,这样一来,历史学习成了走马观花,潦潦草草,想学好是难上加难。  怎样让历史学的更轻松一些,记得更准一些?采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很必要的。下面就教学中的
期刊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简洁、准确、明白、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言要简洁、明了化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在思考、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讨论、验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
期刊
《红楼梦》一书共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莫不穷形尽相,栩栩如生。我虽然比不上大家们的深刻,但也颇为喜欢,今天就用明清的小说理论来对其中的个别人物进行评析。  首先就从小说中的两大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开始。对于这两个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学界像著名学者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