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有个“雷锋班”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沙雷锋班”战士杜小亮为学生讲解雷锋精神

  在祖国最南端、最年轻、最美丽的城市三沙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逢年过节进渔村送服务,他们自学修补焊接学雷锋。大到舰船坦克火炮,小到电视风扇高压锅,样样精通。身着海岛迷彩服、心怀三沙军警民,他们就是海军驻西沙某水警区“三沙雷锋班”。

群众需要时总有“雷锋”忙碌的身影


  说起“雷锋班”的来历,就不得不讲讲美丽的西沙群岛。作为祖国南海的边陲,全年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使得岛上的各类装备设备故障连连,但远离大陆,装备维修工作一度成为岛上令人头痛的问题,许多设备因无法维修而只能废弃。2012年7月1日,为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西沙某水警区结合驻岛实际,着眼驻岛军警民服务保障需求,把部队擅长装备维修的战士集中起来,在三沙永兴岛正式成立“三沙雷锋班”。7年来,“雷锋班”全体成员不负驻岛军警民的嘱托,在普通的岗位上,在点滴小事中,以自身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们的真心诚意、过硬作风,赢得驻岛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受到一致好评。各级首长和领导更是对“雷锋班”的优质服务保障给予了高度肯定,国家海洋局三沙市环境监测站、三沙市永兴村、“琼沙号”运输船等分别向“雷锋班”赠送锦旗。
  有需要的时候就有“雷锋”出现,有困难的地方就有“雷锋”忙碌的身影。“雷锋班”秉承着“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理念,深入西沙永兴岛常态化开展便民活动,为岛上军警民提供了“全面、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从三沙市区到友邻单位,从机场到码头,从渔民村到海上渔船,炎炎烈日下,狂风暴雨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就这样,雷锋精神在岛上开了花。
  2012年,作为三沙市唯一的“琼沙3号”运输船,在台风来临之际,准备返航的时候,发动机排烟管发生故障,船上人员技术力量有限,无法进行自主修理。眼看台风即将登陆,运输船在三沙港内无法避风,如不能及时起航,船上的人员和装备在台风的破坏下,必将遭受严重损害。关键时刻,“雷锋班”挺身而出,全力搶修装备,终于赶在台风到来前保证运输船顺利返航。2016年年底的某一天凌晨一点多,“雷锋班”接到渔民求助电话,三沙市唯一一座用于储存鱼的冻库出现故障,无法制冷,几千斤鱼在湿热的三沙很快就会腐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足以重创每一位驻岛渔民的收入来源。接到消息后,“雷锋班”战士们立马带齐工具火速前往现场,经过现场勘验,初步认定故障是由线路老化引起的开关和制冷电机失灵。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奋力抢修,制冷机恢复正常,渔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维修任务还有很多很多。

成为团结驻岛军警民的重要精神纽带


  平日里,他们坚持每月在三沙市、渔民村、码头等场所集中开展“便民维修活动日”,对驻岛军警民的空调、电视机、冰箱等生活电器进行全面的巡检保障,并广泛普及维护保养常识。通过主动询问、上门服务、印制“雷锋班”名片、设立“雷锋班”便民维修点、开通便民服务热线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保障的质量效果。在完成永兴岛军警民服务保障的基础上,他们还着力做好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自身维修保障技术薄弱的小岛保障,安排得力的专业骨干,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巡岛服务保障。紧急情况下,以视频通信为平台,为远方小岛提供远程技术支援,及时解决问题。
  点滴小事浇开雷锋之花,方寸之间尽显军人本色。7年来,“雷锋班”共集中组织开展便民维修服务活动70余次,共计修理安装空调、冰箱4800余台次,维修车辆600余台次,维修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360余台次,抢修地方船只180余次,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建设美丽三沙作出积极贡献,“雷锋班”已然成为西沙群岛一张耀眼的名片,更成为团结驻岛军警民的一个重要精神纽带。
“三沙雷锋班”战士刘洋为学生们讲雷锋故事

亮丽名片背后是“雷锋班”官兵的默默付出


  随着义务维修点的人气越来越旺,送修家电的群众越来越多,为节省送修者的时间,“雷锋班”建立了“一点一线”的服务模式。“一点”即在永兴岛北京路路口定点维修;“一线”则是每周走访岛内渔村和友邻部队,环岛检修、“上门收货”。除此之外,他们还制作了信息登记表,记录送修者的联系方式,并在电器上贴上相应标签。送修者登记完毕,回家等待电话通知即可。如果正好顺路,西沙“雷锋班”还会主动“送货上门”。
  亮丽“名片”背后,是西沙“雷锋班”官兵的默默付出。就日常空调检修工作来说,其实并不轻松。有些渔村房屋老旧,空调安装在狭窄角落里,修理时必须蜷缩着身子,忍受烈日和闷热的“双重考验”,机器锈蚀严重,检修时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刮伤。西沙“雷锋班”成员脸部、脖颈被晒得脱皮,双手被刮破是常有的事……但“雷锋班”官兵们却始终坚信付出的汗水将化作暖流,流进岛上群众的心田。
  七载春秋辛勤耕耘,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杜小亮作为“雷锋班”现任班长,见证了“雷锋班”自成立以来的成长壮大,见证了雷锋班用自身的实际努力和行动不断推动雷锋精神在西沙开花结果。从最初的8人到今天的10人,他自豪地告诉笔者,每个班员都是有10年以上海岛工作经验的党员,且都荣立过三等功,均具备了舰船、军械、修理、电焊、电工、机加工、油机、空调等专业中3种以上的过硬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都考取了高级技师认证书。谈到首任班长王时达,他的语气中无不透露着崇敬之情。王时达在海岛工作16年,经验丰富且车钳铆焊样样精通,原本只有初中学历的他通过努力考取了大专文凭,拿到了高级技师证书,并有两项提高装备性能的发明创造。就是这样一股自强上进的精神激励着他在军旅路上不断前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锐意进取、技能精湛、经验丰富、作风优良的先进集体克服了工作任务重、维修工具紧缺、作业环境条件差等诸多困难,给全岛群众提供了最有效可靠的服务。如今,“有困难就找‘雷锋班’,有困难就会有‘雷锋班’”已然成为每个岛民心中一股最坚强、最温暖的精神力量。
  虽然年轻,却成绩斐然;虽然辛苦,激情似火。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雷锋班”全体成员更加斗志昂扬,阔步前进,用更突出的工作业绩完美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他文献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以来,收视率持续攀高。这个节目通过对习主席在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的生动阐释,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理政新举措,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细心琢磨不难发现,这些政治智慧,都与中华优
期刊
正在营业的襄城免费爱心粥屋  清晨六点,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凤凰路的免费爱心粥屋的门前已是人头攒动,只见刚刚忙完城区街道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人们“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附近柱着拐杖、推着三轮车的老人也“姗姗来吃”,一群穿着“学雷锋志愿者”红马甲的服务人员正忙碌地打饭、打菜、发馒头、刷碗筷……  “这饭吃着真得劲!再给我来一碗!”  “好!祝你们越吃越健康!”  这间粥屋的发起人叫焦绍华,是河南南阳人
期刊
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10月12日,《雷锋》杂志顾问、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书画院院长朱剑平,“身边的活雷锋”杨宗华,《雷锋》杂志品牌主管、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馆长袁雪雪,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副馆长陈飞燕,厦门丙洲学雷锋基地主任吕进昌等组成的“雷锋学校”考察团,莅临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乡——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就首批全国“雷锋学校”的评选工作开展考
期刊
在长沙雷锋学校,不管是雾色朦胧的清晨还是漆黑寂静的深夜,你每天都会看到一个行色匆匆、奔波于葱茏校道上的身影;在办公室忙里忙外、废寝忘食的身影;在教室里、课堂上激情澎湃的身影;在尚善楼巡视着每一间教室的身影,5个楼层,120级阶梯,每一阶梯都深深烙着他的脚印。他,就是高二年级组长龚高标老师。每一个班级的“问题学生”都与他有过“亲密交流”,每一位同学都熟悉他那不甚标准,却透露着殷切期望的普通话。龚高标
期刊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文物,还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抚顺雷锋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就具备这样的闪光特质。这些文物也许初看上去并不惹人注目,如雷锋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袜子、雷锋穿过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雷锋用过的存折、雷锋用过的修车工具、雷锋用过的肥皂盒等等,但是,这一件件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其本身具有着直观和强大的感染力。细细感受
期刊
用几千块钱的救助金引诱患者就医,使之付出高达5万至7万元的治疗费用。近期,来自湖南、广西多地的众多脑瘫患儿家庭遭遇了这一“变味儿”的爱心基金和医院营销手段。这种欺骗行为对于众多脑瘫患儿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爱心救助作为一种慈善行为,其初衷是为了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然而从2015年至今,报道中的医院为了盈利,打着“爱心基金”的旗号引诱患者就医,导致无数不明情况的脑瘫患儿家庭上当受骗。很显然,“爱
期刊
这是一支有着37年历史传承的学雷锋分队,他们引领发起的南京路为民服务活动成为黄浦江畔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这是一群“90后”为主体的“暖男”,他们擦亮前辈们创造的闪亮文明“名片”,在新时代学雷锋的征程上不断开拓创新。  在第56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笔者走近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民兵连为民服务队,聆听新时代民兵雷锋的动人故事,感悟他们带给这座城市的温暖。帐篷“快闪”,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2019年
期刊
当今世界,关注中华民族发展命运的人们都不能不注意到,当今中国,有一种充满“德圣”魅力的神奇设施——雷锋纪念馆已经星罗棋布遍布神州大地,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到风姿绰约的南国热土,从浪花飞溅的沿海都市到大漠戈壁的西部新城,处处可见矗立着雷锋雕像的纪念场馆,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人物中拥有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纪念设施,已经成为闪烁着时代光芒的道德圣殿。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心怀敬仰与虔诚纷纷来到雷锋纪
期刊
上甘嶺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对抗最为惨烈、军力最为集中的一次,双方军队动用兵力将近11万人,双方反复争夺43天,联合国军的空军和炮兵,对两个山头进行炮轰,发射炮弹190万余发,投下炸弹5000余枚,使得土地松软的阵地被炸矮两米。志愿军始终贯彻防守阵地的策略,依靠工事坑道抵抗联合国军的炮轰攻势,上甘岭战役也成为美军的“伤心岭”。  那一战使得美军把战略预备部队提前投入战争一线,进一步加剧了后备兵
期刊
年逾花甲矢志不渝,四十余载献身边防。  近日,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七连巡逻誓师大会现场,一对藏族父子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  老人名叫扎西达杰,驻地布宗村村民,1974年至1978年在该边防团某连服役。退役后,他主动申请加入驻地民兵排,同边防官兵一起执行巡邏任务。40年来,老人数十次踏上这条巡逻路,经历生死考验10余次。  对于多年前的一次巡逻时救人的经历,扎西达杰至今记忆犹新——将儿子车成从点上带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