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谈晏殊的《浣溪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而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人,是北宋初期重要词人,著有《珠玉词》。燕归来”千古流传。可见这首小令甚得世人喜爱。今天我们就走进晏殊的《浣溪沙》,从美学角度去探讨以下它得以流传的魅力所在。
  一、内容的含蓄性所引发的美感
  个人认为好词贵在含蓄。明白如话的词固然易懂,但终归缺少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成分,少了含蓄美。含蓄之词则多让人深思,让人从中领略那难以言传的微妙之感。另外含蓄多产生多意性。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首含蓄之词,它本身的包容性是很大的,不同亲感,不同经历的人都可以跟它对话,并从中寻觅各自所钟情的归属。
  而晏殊这首词正是一首可以对不同时代的人敞开心扉、与之共鸣的含蓄多义词。也许作者作词之初只是表达某一种情绪,但事过境迁。当这首词穿过了宋元明的时空隧道直抵我们今人面前是,它变了,变的含蓄了,变的丰富了。这是因为它一路中承载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色,才使它永远浮在时间的海面上,千百年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含蓄并不代表这首词不可理解或可任意解读。对它的解读仍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否则任何解读都是不准确的。人们历来对它有以下四种解读,略加整理并加上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一)表现晏殊生活空虚之词
  如詹天泰在《宋词散论》中写到:“晏殊生当真、仁年代,又位极人辰,在作品中对当时的国计民生无所无映而流连歌酒。”“内容上没有什麽可取的。”再如靳极苍在《唐宋词百首评解》中写到:“‘一曲新词酒一杯’——这是作者说自己的全部生活的原因。创作一曲新瓷就喝一杯酒,以下全是说明所以这样生活的原因。”“他(晏殊)的词温润凄婉,但是内容却单调空虚。
  不一一而足。个人认为这种解读实在枉屈了晏殊。难道身为宰相就只能写政治词?就不能写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之词?毕竟宰相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因而我们不能为此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晏殊的这首词。另外这首词所要表现的真的是晏殊的空虚生活吗?我看未必。对此仅有体现的就是词的头一句:“一曲新词酒一杯”。但是难道喝酒、作词就是空虚生活的表示?就是生活的全部?未必太偏见了。个人认为还是含蓄的理解更妙。“新词”是为了和后面的“旧亭台”做对比,意在为表达一种惆怅、莫名的情怀做作烘托。如果硬把它与晏殊的为人生活扯在一起,那就完全破坏了词幽美的意境。
  (二)抒发个人情感之词
  如唐圭璋在《唐宋词解释》中写到:“此首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但以景衬情。”再如詹天泰在《宋词散论》中的《清新含蓄》一文中写到:“对落花、燕子出神,其实只对可爱人的怀念。什麽人呢?就是开首所提到的酒筵歌席中人。酒筵歌席中人是不值得的神魂颠倒的,何况羡慕她的还是一个当朝的显贵?说破了反不美。”“钟情女人”二者认为此词是怀人之作,且采用了含蓄的手法,并未直接表露心声。知识一种为指明所怀何人,一种认为怀念的是酒筵歌席中人是女人。我更加赞同前一种说法。作者在此并未点明他所怀念的是何人。在落英缤纷的小路上,作者独自徘徊,也许是在惦念莫逆之交,也许在思念红颜知己......因此不宜落实。后者认为怀念的是酒筵歌席中人,是个女人就有点太实了。我想的他的依据就是词的头一句,但仅凭这一句就武断的理解作者所怀念的是酒筵歌席中人,太片面且与最后一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不符。既是独徘徊何来酒筵歌席。
  (三)伤春、感叹时光飞逝之词
  如詹天泰在《宋词散论》中的《清新含蓄》一文中写到:“这首词不外是伤春、惜别。”徐荣街、朱宏恢在《唐宋词选译》中写到:“这首词主要是流连光景之作,作者悼惜春天的衰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也认为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靳极苍在《唐宋词百首评解》中把这首词的内容定性为“悼惜春残、伤年华飞逝”。我认为这种解读、是讲的通的。中国文人自古多伤春悲秋。晏殊作为中国传统文人,这种情结应深深的烙在他的心中。看见西归的夕阳,满地的落花,似曾相识的燕子,作者伤春、感叹时光流逝也在情理之中。
  (四)表达哲理之词
  这是比较新的解读。如刘学锴在《名家品诗坊》一书中认为这是一首能给人一种哲理性启迪的词。“‘夕阳西下几时归’,这既是即景兴感,但所感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再如王强在《唐宋词讲录》中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好象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转回来,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关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想的不是‘独’,是面对落花满径,面对宇宙人生的悟入,是悟入之后的超脱。”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也认为“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以上的解读是从哲理,从人生的角度对它进行关照,可谓匠心独具。这其中渗透的更多的是他们本人的感悟,感性多于理性。对于我们重新解读这首词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以上四种解读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可以说正是因为这首词的含蓄性,才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首词提供了可能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的这首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二、夕阳燕子审美意象的运用
  这首小令身受世人喜爱,原因除了上面论述的以外,我想两个弥足珍贵的审美意——阳、燕子也同样起着承接千载思绪,叩开历代读者心扉的重要作用。
  首先来谈一谈审美意象。关于审美意象的论述,观点主要采纳了本人老师邢建昌教授所编的《美学》一书。从现代美学意义看,意象即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意象。意象顾名思义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意只主体在创作是的情绪和思想。象指有想象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直接可感的非现实的表象。此时的象已经不是纯然的物象,它是体现了主体之意的心理意象,具有以形传神的特点。因此借助意象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才得以展开、完成。同时意象具有会意性。也就是说一星打动读者的往往是我们早已感到但从未说出或无法说出的某种感觉。而小令《浣溪沙》中的“夕阳”“燕子”两个古典传统意象几乎已成为两个抽象的文化符号,蕴涵了中华儿女共通的情感理趣。所以不同时代的人们都能感觉到它的亲切。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饱含中华情结的审美意象——???夕阳、燕子。   (一)夕阳
  夕阳这一审美意象在先民的脑海中是思归的代码。如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另外夕阳代表着一天劳顿的短暂休止,是疲惫后的放松,因此它本身又带有温馨浪漫的光环。如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但在更多的情形下夕阳本身包含更多的是浓浓的惆怅伤感。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一缕斜阳分明就是凭吊古迹似的惆怅伤感。而晏殊的《浣溪沙》中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更是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同时在夕阳斜照下,词人、落花、幽径四者构成一幅精美绝伦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无限美感。
  总之,夕阳与青山古道,衰柳楼台等组合在一起,显示出深广的意蕴,表达惆怅伤感之情。而而晏殊的《浣溪沙》也正是成功的运用了夕阳这一审美意象,恰如其氛地把自己难以言说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一意象我们仍能感受到美,感受到作者那沉甸甸的思绪。
  (一)燕子意象
  首先,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词人以双飞之燕映衬独立之人,构成了一幅极具反差,极其凄婉的艺术画面,表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我想唐圭璋、詹天泰把这首词解释为怀人之作,大概跟燕子的这一意象有着千思万缕的关系。
  另外燕子在每年三月初,会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它的故居。因此,燕子也成为词人诗人表达物是人非、时事变迁的首选意象。詹天泰、朱宏恢、靳极苍把这首词解释为感叹时光流逝之作,大概是由燕子的这一意象感发而来。
  但是正因为年年燕子都由南方飞到北方,亘古不变,人们又从中赋予了燕子新的内涵:希望的象征,宇宙永恒的缩影。因此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为花落的不可追,而燕归来则可期,就不足为奇了。
  纵上所述,本人从《浣溪沙》内容的含蓄性和夕阳燕子两个审美意象的运用两方面探讨了它之所以流传至今,深得人们喜爱的原因。我想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首词一定也会紧随其后,人们也会逐渐从中获得新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詹天泰著《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2]徐荣街、朱宏恢著《唐宋词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3]程郁缀选注《两代词选》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5]靳极苍著《唐宋词百首评解》山西人民出版社
  [6]夏承焘等著《名家品诗坊》上海辞书出版社
  [7]王强《唐宋词讲录》昆仑出版社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9]王恩涛著《珠玉词》三秦出版社
  [10]陶敏等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岳麓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一、  数学教育应该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数学创新教育,必须立足于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创设情境引入课堂,有意识的设制一些开放性问题,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为手段,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
期刊
目的:观察并探讨HAG方案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5月—2014年3月在医院接受化疗的AML患者96例,按照随机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层推进,逐渐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背景及意义,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教学流程:即唤醒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引领生活探究、激活创新思维和回归生活实践,旨在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注重情感体验”。在阶段目标中把“体验情感”与“领悟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从体验型课文中“体验”极为重要。  “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
期刊
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枝叶鲜嫩时家畜喜食 ,调制成青干草是冬春补饲家畜的优良牧草。其粗蛋白含量在盛花期为 1 8 44% ,结荚期为 1 6 1 6% ,可与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e)媲美[1 ]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教学案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一张纸,上面画了一条直线,问:你认识这是什么图形吗?直线有哪些特点呢?  2.这条直线是画在这张纸上的,我们把这种平的纸面、桌面、黑板面称为平面。平面也是可以放大的。(课件相机将纸面放大)  3.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无限大的平面上,一条直线无限延长,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文言文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变成复制课文的工具。近年来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已经不能从根本意义上让孩子成为热爱学习的主体了,更不用说把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了。为此,我设计的文言文教学考虑了孩子发展的需要(马斯洛教授“5中需要说”中特
期刊
【摘 要】 导游专业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在导游专业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 模拟导游;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能获取知识的实用性人才,而且更需要能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导游人才。所以《模拟导游》课程将面临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
期刊
目的评价60例舌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运用UW-QOL~(V4)调查60例舌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比较临床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行下颌骨切除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患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