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干扰RNA抑制2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在体外抑制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作用.方法 根据HSV-2 VP16和DNA聚合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siRNA.采用病毒产量减少实验测定siRNA对病毒复制的抑制,在预防性作用研究中,24孔板Vero细胞转染siRNA,4h后换液并接种HSV-2病毒(0.02~0.05 PFU/细胞);在治疗性作用研究中,24孔板Vero细胞接种HSV-2,1h后转染siRNA.荧光定量RTPCR测定siRNA对病毒靶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分别针对HSV-2 VP16基因及DNA聚合酶基因设计的siRNA——VP2-1和DP2-1,在预防性及治疗性作用研究中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滴度降低约1个log10.siRNA VP2-1使病毒VP16 mRNA的水平在感染后6h和12 h分别降低58.6%和79.5%,而siRNA DP2-1使病毒DNA多聚酶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59.8%和77.4%.结论 HSV-2 VP16和DNA聚合酶基因的siRNA体外能有效抑制HSV-2复制,VP16和DNA多聚酶基因可以作为RNA干扰抑制HSV病毒复制的靶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热处理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作用对正常人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20、30、50、70、90、120、180 mJ/cm2 NB-UVB辐射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选择最佳照射剂量;以42℃,1h为热处理干预剂量,将黑素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UVB组、加热组、UVB+加热组,连续干预3d,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
患儿男,5岁.因左下颌无症状斑块6个月余,于2011年3月15日来我科就诊.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局限性硬皮病,局部外用喜辽妥和口服活血中药(具体成分不详)治疗2个月,皮损无明显好转.患者既往体健,发育和智力正常,无癫痫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例1女,72岁,主因左面部皮肤硬化1年、加速生长1个月入院.追溯病史,1973年患者不明原因发热伴鼻塞2个月,检查发现左下鼻甲肿物,病理报告为未分化癌.给予X线照射鼻两侧(照射剂量:0.557~0.645 C/kg)及左鼻腔(照射剂量:1.032 C/kg),共治疗78 d.出院后患者鼻腔干燥,左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双侧鼻腔黏膜苍白,X线照射区色素沉着.继续X线照射左鼻腔(照射剂量:0.637 C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PCBCL)的高发年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7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天津市肿瘤登记中心共记录PCBCL 31例,其中26例临床资料完整.收集该2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部位、病变范围、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治疗方法、生存期等资料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
患者女,46岁。因下肢麻木8年、面部红斑伴下肢水肿2年于2010年9月3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以双足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小腿,未予重视。2年前,出现双手麻木、颜面部红斑,红斑可自行消退,同时有双下肢水肿,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中药治疗后水肿可消退(用药不详),但红斑及下肢水肿症状反复发作。
期刊
患者女,30岁,2009年11月2日因面颈,胸背及前臂灰褐色斑丘疹20余年,面部多处肿物10余年来我院就诊患者7岁时,面部出现散在灰褐色斑点,随年龄增长皮损增多,逐渐扩展至胸背和前臂.12岁时,面部出现肿物,逐渐增大增多并伴有破溃.2006年于外院诊断为着色性干皮病,上唇肿物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行面部肿物切除术、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术及上唇基底细胞癌放射治疗.治疗后上唇癌肿消失,而皮肤及软组织出现萎
期刊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是皮肤科常见病,而细菌对常用的外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正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这些药物包括莫匹罗星与夫西地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在拉丁美洲为1.3%,欧洲为8.7%,美国为32.5%;凝血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率欧洲为12.7%,美国为38.8%[1].Shah等[2]从英国一家医院皮肤科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为50%,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
期刊
目的 探讨改良皮肤点刺试验在婴幼儿湿疹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自我对照实验方案,对入选的婴幼儿湿疹患者,使用8种常见的变应原,设立阴性、阳性对照,分别在患儿左右前臂曲侧进行传统和改良皮肤点刺试验,比较两组试验方法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结果 248例数据中,改良皮肤点刺试验和传统皮肤点刺试验的过敏原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3%和38.7%.最常见的致敏原都是户尘螨和粉尘螨,提示尘螨在婴幼儿湿疹发病中的意义
期刊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分泌、排泄、代谢、免疫、体温调节及感觉功能,其中,皮肤屏障(skin barrier)功能是基础,即对外抵抗抗原物质、微生物、日光等的侵袭,对内防止体内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使皮肤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某些皮肤病的发生[1].如果皮肤屏障受损,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增加,皮肤将出现干燥、脱屑.同时,对外界抗原及微生物的抵御作用减弱,可诱发和加重某些皮肤病发生。
期刊
患者女,47岁,左下肢肿胀47年,左足疣状表皮痣30余年.患者于出生2个月后发现左下肢较右下肢明显增粗、肿胀,未予任何诊治,左下肢肿胀逐渐加重,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该患者17岁时发现左足拇趾处出现散在疣状物,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冷冻处理,3个月后皮损再次出现,且渐增多,累及左足趾,近10年左下肢肿胀加重,未予诊治,于2011年6月10日来我科就诊.右下肢静脉曲张史20年,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