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现结合某公路的实际情况,对沥青路面常见的车辙、裂缝、松散、泛油等常见病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病害的处治措施。实践表明,有效的沥青路面处治措施,可提高车辆的行车舒适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 车辙病害
车辙是针对车辆在行驶中,将轮胎印记留于公路平面上,轮胎印记一般以竖向条形凹陷印记为主,此印记垂直深度超过15 mm。车辙主要是由于汽车长期应用对路面形成塑性变形,形变破坏形状以条形坑槽较为多见,如若车辙逐渐加深,雨后会在坑槽中留下一定量的雨水,难以排出,基于此驾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车轮和路面摩擦力会逐渐减少,容易出现车轮打滑失控的风险问题。经勘察此条公路沥青路面情况,发现多处出现了车辙病害问题。
1.2 裂缝病害
公路路面上生成细微裂缝之后,会向三个不同方向发展,以至于容易出现竖直断裂、水平斷裂、网状断裂的情况。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存在许多裂缝,容易使路面积水不断向下渗透,会对沥青层与混凝土垫层造成破坏影响,增加交通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1.3 龟裂
龟裂是指裂缝纵横交错,将沥青路面划分为类似龟纹状的裂纹,按照裂缝产生时间不同,则龟裂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主要分为3类,即轻度、中度、重度。龟裂轻度时期,裂缝宽度不超过2 mm;龟裂中度时期,裂缝宽度在2 mm
~5 mm,且局部裂缝宽度在0.2 m以内。龟裂重度时期,裂缝宽度大于5 mm,且多数裂缝宽度在0.2 m以上。根据长期实践及研究表明,龟裂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路面整体性下降,在行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路面产生疲劳破坏,进而产生龟裂。除此之外,当路面基层强度下降、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同样会产生龟裂病害。
1.4 松散病害
松散典型的表现是麻面与坑槽。受温度变化和车辆反复荷载及汽车在公路上出现碰撞事故导致滴落的机油或者汽车发动机燃料渗入至公路沥青路面层,加快沥青路面的分解速率,促使沥青混合物产生分散现象,降低沥青路面的承载力,通过来往车辆不断行驶,使凹槽病害问题日益显著。其坑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上形成的凹陷,垂直度已经超过20 mm,破坏面积超过40 dm2。
1.5 泛油病害
沥青混凝土中沥青在天气比较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表层,而在天气比较寒冷时无法深入下层,导致沥青集聚于路面表层,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此种现象被称之为泛油病害。
1.6 坑槽病害
坑槽容易导致路面大范围破损,进而对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坑槽产生的原因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无法承受路面荷载。在重载影响下,沥青路面将逐步产生坑槽病害;第二,水损害的影响下,同样会产生坑槽病害。雨水逐步渗入结构层,若无法及时排除渗水,将会降低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结作用,进而产生坑槽。
2 病害的处治措施
2.1 车辙病害处治对策
车辙病害作为此公路沥青面临的典型病害,针对轻微车辙病害问题,可运用铣刨机设备,将突出位置实施铣刨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稀浆封层方法,进一步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可有效处理沥青路面典型病害问题。对于比较明显的车辙病害,可应用罩面处理方法,同时根据车辙病害形成的根本原因,如若车辙是因面层沥青混合材料高温性能较弱导致的,需要把原路面面层展开铣刨重铺,在重新铺筑中,尽可能选取模量比较大的沥青混合材料。如若车辙病害是因路基失稳导致的,需要把整体路面结构挖除,展开路基重新铺设,再以分层方式,铺筑沥青混合材料。
2.2 裂缝病害处治对策
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缝隙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灌入乳化沥青。乳化沥青黏结性较弱,高温状况下容易流动,低温情况下韧性较弱,应用期限较短,基于此,不仅增加了作业量,还会提升养护处理费用。为了解决这些弊端问题,在此条公路沥青路面修建中,可以采用密封胶开槽贴缝处理方法,实际施工环节也有人工实践转变成机械灌注形式。此方法并不能达到100%的灌注效果,这就需要在施工建设中,应根据具体的施工环节,选取适当的密封胶,确保密封胶与缝隙壁具有稳定黏结的效果。
2.3 坑槽处治方法
坑槽病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热料填补、热烘修补、冷补。也可以采用微波养护车对其进行处理。一次加热沥青混合料(冷材料)重量600 kg,加热时间大约20 min,可修补坑槽5 m2~6 m2(厚度50 mm~70 mm)。在坑槽回填期间,还要根据具体状况,选取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已知此次坑槽病害的处理应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展开回填修补。
2.4 麻面与松散处治方法
此公路沥青路面存在麻面与松散病害,根本原因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少,使沥青混合料粘聚力降低,针对小面积的麻面与松散病害,可在清理路表面后,应用嵌缝料,对其展开合理修补,而针对面积比较大的松散病害,且路面贫油现象较为严重时,可通过将粘度比较大的沥青喷洒至路面,同时撒布适当的粒径集料,避免整体处理对原有路面平整度带来一定影响。
2.5 泛油病害的处治方法
根据此条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实际情况,泛油与车辙病害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理车辙病害的基础上,对泛油病害展开养护处治。而对于只存在泛油病害的路段,轻度泛油情况,可洒玄武岩石料,玄武岩石料尽可能选用直径为0.5 cm~
1.0 cm。但是在实际的处理中,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应用机械喷洒打毛方法,把沥青路面的油膜打除。如若还不能解决泛油问题,需要应用铣刨方法,进行沥青面层的重新铺筑。
3 总结
在此条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处理中,需要对沥青用量加以管控,保障沥青用量的合理,避免出现泛油等病害。当然,目前也无法排除沥青混合料设计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就要求施工人员结合此条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并协调好内部各个施工环节,减少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邬振海.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0(3):62-64.
[2]刘海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20(7):331-332.
[3]尹彦锋.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20(17):91-92.
[4]刘长华.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和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8(10):130-131.
[5]翁盛林.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7):284-285.
[6]菅恒津.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9(26):83-84.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 车辙病害
车辙是针对车辆在行驶中,将轮胎印记留于公路平面上,轮胎印记一般以竖向条形凹陷印记为主,此印记垂直深度超过15 mm。车辙主要是由于汽车长期应用对路面形成塑性变形,形变破坏形状以条形坑槽较为多见,如若车辙逐渐加深,雨后会在坑槽中留下一定量的雨水,难以排出,基于此驾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车轮和路面摩擦力会逐渐减少,容易出现车轮打滑失控的风险问题。经勘察此条公路沥青路面情况,发现多处出现了车辙病害问题。
1.2 裂缝病害
公路路面上生成细微裂缝之后,会向三个不同方向发展,以至于容易出现竖直断裂、水平斷裂、网状断裂的情况。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存在许多裂缝,容易使路面积水不断向下渗透,会对沥青层与混凝土垫层造成破坏影响,增加交通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1.3 龟裂
龟裂是指裂缝纵横交错,将沥青路面划分为类似龟纹状的裂纹,按照裂缝产生时间不同,则龟裂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主要分为3类,即轻度、中度、重度。龟裂轻度时期,裂缝宽度不超过2 mm;龟裂中度时期,裂缝宽度在2 mm
~5 mm,且局部裂缝宽度在0.2 m以内。龟裂重度时期,裂缝宽度大于5 mm,且多数裂缝宽度在0.2 m以上。根据长期实践及研究表明,龟裂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路面整体性下降,在行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路面产生疲劳破坏,进而产生龟裂。除此之外,当路面基层强度下降、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同样会产生龟裂病害。
1.4 松散病害
松散典型的表现是麻面与坑槽。受温度变化和车辆反复荷载及汽车在公路上出现碰撞事故导致滴落的机油或者汽车发动机燃料渗入至公路沥青路面层,加快沥青路面的分解速率,促使沥青混合物产生分散现象,降低沥青路面的承载力,通过来往车辆不断行驶,使凹槽病害问题日益显著。其坑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上形成的凹陷,垂直度已经超过20 mm,破坏面积超过40 dm2。
1.5 泛油病害
沥青混凝土中沥青在天气比较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表层,而在天气比较寒冷时无法深入下层,导致沥青集聚于路面表层,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此种现象被称之为泛油病害。
1.6 坑槽病害
坑槽容易导致路面大范围破损,进而对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坑槽产生的原因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无法承受路面荷载。在重载影响下,沥青路面将逐步产生坑槽病害;第二,水损害的影响下,同样会产生坑槽病害。雨水逐步渗入结构层,若无法及时排除渗水,将会降低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粘结作用,进而产生坑槽。
2 病害的处治措施
2.1 车辙病害处治对策
车辙病害作为此公路沥青面临的典型病害,针对轻微车辙病害问题,可运用铣刨机设备,将突出位置实施铣刨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稀浆封层方法,进一步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可有效处理沥青路面典型病害问题。对于比较明显的车辙病害,可应用罩面处理方法,同时根据车辙病害形成的根本原因,如若车辙是因面层沥青混合材料高温性能较弱导致的,需要把原路面面层展开铣刨重铺,在重新铺筑中,尽可能选取模量比较大的沥青混合材料。如若车辙病害是因路基失稳导致的,需要把整体路面结构挖除,展开路基重新铺设,再以分层方式,铺筑沥青混合材料。
2.2 裂缝病害处治对策
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缝隙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灌入乳化沥青。乳化沥青黏结性较弱,高温状况下容易流动,低温情况下韧性较弱,应用期限较短,基于此,不仅增加了作业量,还会提升养护处理费用。为了解决这些弊端问题,在此条公路沥青路面修建中,可以采用密封胶开槽贴缝处理方法,实际施工环节也有人工实践转变成机械灌注形式。此方法并不能达到100%的灌注效果,这就需要在施工建设中,应根据具体的施工环节,选取适当的密封胶,确保密封胶与缝隙壁具有稳定黏结的效果。
2.3 坑槽处治方法
坑槽病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热料填补、热烘修补、冷补。也可以采用微波养护车对其进行处理。一次加热沥青混合料(冷材料)重量600 kg,加热时间大约20 min,可修补坑槽5 m2~6 m2(厚度50 mm~70 mm)。在坑槽回填期间,还要根据具体状况,选取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已知此次坑槽病害的处理应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式,展开回填修补。
2.4 麻面与松散处治方法
此公路沥青路面存在麻面与松散病害,根本原因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少,使沥青混合料粘聚力降低,针对小面积的麻面与松散病害,可在清理路表面后,应用嵌缝料,对其展开合理修补,而针对面积比较大的松散病害,且路面贫油现象较为严重时,可通过将粘度比较大的沥青喷洒至路面,同时撒布适当的粒径集料,避免整体处理对原有路面平整度带来一定影响。
2.5 泛油病害的处治方法
根据此条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实际情况,泛油与车辙病害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理车辙病害的基础上,对泛油病害展开养护处治。而对于只存在泛油病害的路段,轻度泛油情况,可洒玄武岩石料,玄武岩石料尽可能选用直径为0.5 cm~
1.0 cm。但是在实际的处理中,此条公路沥青路面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应用机械喷洒打毛方法,把沥青路面的油膜打除。如若还不能解决泛油问题,需要应用铣刨方法,进行沥青面层的重新铺筑。
3 总结
在此条公路沥青路面泛油病害处理中,需要对沥青用量加以管控,保障沥青用量的合理,避免出现泛油等病害。当然,目前也无法排除沥青混合料设计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就要求施工人员结合此条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并协调好内部各个施工环节,减少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邬振海.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0(3):62-64.
[2]刘海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20(7):331-332.
[3]尹彦锋.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20(17):91-92.
[4]刘长华.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和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8(10):130-131.
[5]翁盛林.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7):284-285.
[6]菅恒津.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9(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