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肇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青白瓷起源问题的探讨,二十余年来考古界与陶瓷界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繁昌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提出了繁昌窑青白瓷创烧于五代的观点,是我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址。而近几年的研究则倾向于“青白瓷的出现时间为10世纪中叶前后”(黄义军《宋代青白瓷起源的背景初探》,《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2期),“最早大量生产青白瓷的窑场可能是安徽繁昌窑”(黄义军《宋代青白瓷的历史与地理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这种观点。发表于2007年11期《中国陶瓷》的《景德镇青白瓷起源与发展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分析景德镇早期青白瓷与青瓷、白瓷之间的胎釉化学成分,及制瓷原料在化学组成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景德镇青白瓷起源于五代白瓷烧制的过程”这一观点(作者:熊春华、曹春娥、郑乃章、曹建文)。由于景德镇缺乏五代窑址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对五代景德镇地方陶瓷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往往认为景德镇青白瓷是在安徽繁昌窑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在时间上或晚于繁昌窑,景德镇仅在北宋中期才成为青白瓷的生产中心,这些观点远远不符合景德镇五代青白瓷起源与发展的历史事实。
  根据近年对景德镇窑址的一些考古调查和出土器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景德镇青白瓷产生的时间完全可以确定是在五代,不会比安徽繁昌窑晚,且生产量大、质量更好。景德镇青白瓷完全是自创的品种,在五代时期青白瓷已具雏形,可以说景德镇青白瓷的肇始是五代白瓷(曹建文《景德镇五代白瓷兴起原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8年第8卷第3期)。
  从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古窑址调查来看,景德镇现已查清和发掘的古窑址,大体分布在三个区域:市区和近郊、南河流域、东河流域。五代时期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白虎湾、外小里、塘下、盈田、湘湖、凉伞树下、灵珠、柳家湾、南市街等。据近期发现最新的五代窑址如南河流域的焦坑坞水库窑址、铁索桥窑址、盈田大山坞窑址及东河流域的三步源窑址,可简单勾勒出景德镇五代时期的瓷业概貌与分布特点:依山傍水,邻近瓷土矿坑和窑柴产地,借水力之利,图水运之便,大都始烧于五代。景德镇五代瓷业以湘湖地区为中心,窑址分布多、窑业堆积厚、生产规模大,为入宋景德镇青白瓷生产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景德镇五代古窑址出土的白瓷多见花口或唇口浅腹的碗、盘、碟及长颈喇叭口圆腹或瓜棱的执壶等残器,另有水盂、三脚香炉、锯齿口沿类钵、大钵、扁壶、盖盒(图1)等器型,其中一类为支钉叠烧法烧成,另一类为一匣一器的仰烧法烧成。匣钵装烧的白瓷品种多为盘、碗,普遍胎质洁白坚致,釉色纯净润泽,有的显乳白色,有的积釉处微微泛青而显青白色,有的标本釉面已经完全具备青白釉的典型特征(图2),属于青白瓷了(周丽丽《关于南方青白瓷即白瓷的探讨》,《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
  通过多次窑址调查并收集了各地墓葬出土的五代白瓷完整器,结合各地博物馆的实物,对比参照了各地五代墓葬出土的白瓷的特征,逐步对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1.造型:
  景德镇五代白瓷的造型种类常见的主要有:碗、盘、碟、壶、罐、钵、盒、水盂等。白瓷的造型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造型轮廓大小基本固化,与其他不同窑口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于白瓷细部特征。五代时白瓷造型圆器多而琢器少,碗、盘的造型又以花口为特色,盘出现折腰造型。以景德镇白瓷碗、盘类为例,造型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识:
  口沿:常见的口部造型主要有敞口、侈口、敛口、葵口等。其中敞口与侈口的差别不大,侈口主要指口沿向外延伸,与敛口相对应,区别是敛口向内收,侈口外溢。敞口与侈口也包括唇口、葵口等口部造型,是白瓷碗、盘类口部造型比例较大的品种之一。唇口碗为厚卷唇口,中空,口沿微外撇,有的有一条细细的实唇边。碗的口径有大小的不同变化,一般多在14~17厘米左右,甚至也有大至29厘米的。盘类的口径一般为14厘米左右,还有小碟、小盏类口径约9~10厘米左右。
  腹部:碗类有弧壁、斜壁两种,弧壁碗高于斜壁碗(浅口碗)。碗壁斜出而微带弧,口沿薄,碗下部较厚。碗身上肆而下钦,作平坦势。有的碗下半部壁压出四至六道外凹内凸的瓜棱状直纹,上半与直纹相对削出葵口,亦也有有瓜棱而无葵口的。景德镇五代白瓷的口沿与腹部的特征同其他窑口比较来看,差异性较小。
  底足:内壁与底有明显的相交轮廓线,似“月亮底”,内底广而较平,支钉装烧的碗盘内心和足端有支钉痕迹。盘类圈足大而矮,足外壁垂直或微外撇,足壁厚近1厘米,足端平切,内墙外切,足底较平。另外还有平底内凹、卧足不明显的卧足盘类(图3)。碗类足径一般接近口径的1/2。足端平切,约厚8毫米。壶类圈足较矮、足壁较厚、足端平切。留有支钉痕,砂底。
  与同时期安徽的繁昌窑白瓷相比,底足的差异较明显。景德镇的白瓷圈足较厚,多为利坯挖足,圈足大而矮,足外壁垂直或微外撇,足端平切,内墙外切,足底较平,且因垫圈含铁量高,底部有明显的垫圈痕迹和类似“火石红”的颜色,并因烧制温度高,有黑褐色粘渣,粘沙跳起黏住底足(图4)。而北方的定窑、邢窑的底足有粗有细,多为挖足及后加的接足(图5),粘沙为白色,因垫饼瓷化程度高,底部较白,底足的主要特征是外撇,且因为手抓底足施釉而留有明显的“指甲痕”(图6)。
  2.釉色
  景德镇五代白瓷的釉中白中偏青,白度达70℃以上,釉面细腻光洁,透明度好,有的见“泪痕”,积釉处呈淡青釉色。景德镇窑一般施釉到底,带支钉类的底部一般都满釉,垫圈类的底部无釉(图7)。而繁昌窑釉色偏黄或偏灰,一般底部无釉或施釉不到底。定窑虽然也有白中泛青的釉色,但是釉色的透明度不如景德镇白瓷,“泪痕”处有微微泛灰青的乳浊感(图8)。
  3.胎质
  胎洁白,较致密,孔隙度为0.81,透光度良好,烧成温度在1150~1200℃。景德镇五代白瓷透光性很好,与之相比繁昌的白瓷胎色泛灰黄、胎质较粗。这一点是区别景德镇白瓷与其他窑口的白瓷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窑口所无法比拟的。
  关于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景德镇五代白瓷的研究既可以确立景德镇五代白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地位,推动景德镇地方陶瓷史研究的进程,同时对于填补五代白瓷历史研究的空白也具有重要意义。(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读《收藏界》2012年第8期所载《识者为宝物,不识为废物—评述一枚独特的印章》,文章写道:“我收藏的这枚印章(图1、2)。……初见它时,只过了一下手,瞟了一眼就放下了,没觉察到它的好处!后来我刻苦学习钻研了400多枚印章图案和资料,抄录了明清以来的400多位治印大师的姓名和字号,同时也断断续续地购买了20多枚印章,啃了几本厚厚的篆书大字典,死记硬背地将它们的特征藏于心间……慢慢地便有了一些有关印材
期刊
不得不承认周洪彬是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有天赋的紫砂陶手。在与洪彬相识的数年间,正是因为他的想法和天赋,使我感觉他一直在“变”,变得每一次与他见面都有着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这种变,其实是一种蜕变,也是一种自我的突破。  数年前的洪彬,是傲气的,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然而此番再见到他,这种傲气已不露声色,正如他的作品“大蕴系列”一样,把所有精气内敛,傲气无存,只留傲骨。何为大蕴?庄子有言:
期刊
近年来,广西东兴市依托紧邻东南亚红木原料基地和便捷的贸易通道,再加上海上运输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红木材料及红木家具加工的集散中心,红木产业发展迅猛,红木企业从几年前不到10家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家,形成了东盟国际商业中心、东兴东盟红木家具市场、东兴国际红木博览城等三大红木家具专业卖场。  为了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创立红木家具国际品牌形象,展现东兴口岸红木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东兴市红木家具品位、档
期刊
古时的西市是唐长安城内的国际市场,被称为“金市”,位于唐长安皇城的西南方,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繁华程度盛极一时。当时的西市商业贸易西至罗马、东到高丽,是当时占地面积最阔、建筑面积最大、业态最发达、辐射面最广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作为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遗址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丝绸之路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唐长安城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则是
期刊
引 子:  “接底”是古陶瓷常见的一种造假手法。造假高手将名窑名瓷或官窑的瓶、碗、盘底经过重新粘接,上釉烧制,一件官窑重器瓷底的残片,经浴火重生,破烂的瓷底摇身一变身价万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数控窑炉的诞生,使得“接底”技术成为造假高手的举手之劳。本文所讲的故事,意在希望收藏陶瓷的朋友对接底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011年春,南方古玩市场爆出一条特大新闻,中国古玩收藏大家马天将一件雍正珐琅彩
期刊
刘亚谏,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执行主席,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宝艺苑艺术馆、宝艺苑会所董事长,国际注册高级古玩书画鉴定师,中国名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名家书画》杂志主编。  曾为户县农民画家、美术教师。早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近年在清华大学研修,取得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30年来,先后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珠海
期刊
谁感动了谁  一九八一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刚刚二十岁的邓伟,利用暑假自费到西安,寻访他并不认识、但渴望一见的石鲁。然而,石鲁正病在医院里,一般不让会客。邓伟几次只能在玻璃窗外悄悄看一看他所崇敬的“病人”。到了第四次,趁石鲁中午精神稍好,邓伟终于得到医生的允许与石鲁相见了。一个弱冠之年的北京学生,远道来西安拍摄老画家,石鲁感动了,他从床上下来,让人搀扶着走到过道里照了张相。兴奋而激动的邓伟采
期刊
据说人到中年就开始怀旧,箱子底的儿时收藏,也开始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儿时的童趣,少年的顽皮,历历在目。那些装在旧铁皮盒子里的烟盒、糖纸总是能把我带回到天真岁月。  怀旧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道流光溢彩的风景线,身处当今社会这个养尊处优、追逐享受的时代漩涡中,有时反而会眷恋当年缝缝补补粗茶淡饭的那份简单与清静。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那时候出生的人不像现在的小孩有那么多玩具。当大人们忙碌工作时,
期刊
水晶,历经亿万年的生长,蕴天地间灵秀之气,晶莹璀璨,五彩缤纷,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考古资料得知,新石器时代晚期,水晶就已被人们作为饰品,倍受珍爱。距今五千余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有水晶耳,广东珠海宝镜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晚期的水晶玦。  水晶,古称水玉、水碧、水精、石英、放光石、千年冰等等,说是“千年之冰所化”。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山海经
期刊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初凉透……  —宋 李清照《醉花荫》  多年来,研究古陶瓷的人都执着地认为,被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称为“玉枕”的其实是一件宋代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枕,理由何在?根据今人的考古资料,宋代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胎质细腻洁白,薄巧坚致,釉质晶莹洁净,釉面明澈丽洁,釉色白中透青,青中映白,似澄澈之秋水,如温润之美玉,因之,当时人送给它一个“饶玉”的美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