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工程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案例资源库,利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材料;案例教学;工程应用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资助(“《工程材料》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探索”,编号14KZ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面向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为此开设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工程材料部分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理论基础、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等四大部分,涵盖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四大类常用工程材料,具有专业概念多、理论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差。工程材料又与后续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等课程有很强的关联性,是培养装备设计技术人才的学科基础课程。但是从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经验来看,多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装备设计时,选材、用材上出现较多问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普遍较弱。
传统的工程材料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相关概念和理论,课上相关工程背景与工程应用实例介绍较少,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的融合度较差。在本校2015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专业课程教学学时普遍压缩,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课时压缩到24课时。基于以上现状及问题,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同时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习效果。从2015年开始,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地方制造产业特色及教师科研成果,课堂教学融入案例教学,开展提高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工程材料课程以材料的四要素(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为主线,教学过程紧扣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以材料设计、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生工程观念,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对工程材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减少了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加入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内容经梳理后,分为四个项目:材料性能、材料结构、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教学过程按材料四要素串联各部分的知识点,教学实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二、課程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式教学,构建了案例资源库,共计二十多个教学案例。案例的教学实施分为三种形式:一为引导型,利用工程案例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二为工程认知型,课堂知识点介绍后,引入工程案例或工程问题,以刚学到的知识内容来分析工程问题,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三为工程应用型,以工程设计应用为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分析工程问题,提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三种教学形式层层递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一例多用,逐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例,此案例在教学中应用次数较多:在讲授材料力学性能一章开始时,即引入本案例,提出“为什么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首航时却沉没了”的问题,供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内容。当讲到冲击韧性时,再次分析此案例,从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角度解释轮船沉没的原因,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理解。当讲到工业用钢时,又结合此案例,介绍钢中S、P杂质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即“如果在寒冷地区采用碳钢作为工程构件,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需要满足哪些力学性能?”,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此工况下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并寻求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中引入了与失效分析相关的热点新闻报道,比如从今年SpaceX火箭爆炸事件引申到1986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故分析。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提示学生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避免零件因材料失效造成严重的事故。在教学中还结合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如讲到表面处理时,以本地特色产业——直线导轨的热处理为例,介绍不同企业高频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差别,从提高产品性能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讨论在生产中如何设计直线导轨的热处理工艺,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
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固化案例教学效果,通常在课堂上布置2-3个案例相关的问题或方向,学生在课后查找文献资料,深入拓展案例教学中的知识点,同时提交与案例相关的书面报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案例教学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资料,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有比较广的学科知识积累,将案例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融合,并且巧妙的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教学团队不断积累、筛选教学案例,初步建立了案例资源库,后期仍需要继续增加案例,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中期调查结果显示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比例达到了79%。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同时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有效的组织案例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总结
在教学课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学团队实施了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图片、影像立体展现知识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繼续探索以工程教育为目标的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东, 李合琴,张学斌,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教育, 2014(02): 117-118
[2]钟涛生,付求涯,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中国冶金教育, 2014(06): 14-18.
[3]李辉,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开封大学学报, 2013(02): 71-73.
[4]冷永祥,杨苹,陈俊英等,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立体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构建.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0(5): 171-173.
作者简介:苗义高(1986-),男,博士,丽水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热处理、纳米材料制备。 E-mail: miao@lsu.edu.cn 电话:15706807636
关键词:工程材料;案例教学;工程应用
基金项目:丽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资助(“《工程材料》应用案例式教学的探索”,编号14KZ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面向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为此开设了《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工程材料部分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理论基础、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等四大部分,涵盖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四大类常用工程材料,具有专业概念多、理论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差。工程材料又与后续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等课程有很强的关联性,是培养装备设计技术人才的学科基础课程。但是从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经验来看,多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装备设计时,选材、用材上出现较多问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普遍较弱。
传统的工程材料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相关概念和理论,课上相关工程背景与工程应用实例介绍较少,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的融合度较差。在本校2015年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专业课程教学学时普遍压缩,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课时压缩到24课时。基于以上现状及问题,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同时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习效果。从2015年开始,我们教学团队结合地方制造产业特色及教师科研成果,课堂教学融入案例教学,开展提高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工程材料课程以材料的四要素(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为主线,教学过程紧扣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以材料设计、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生工程观念,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对工程材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减少了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加入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工程材料部分的教学内容经梳理后,分为四个项目:材料性能、材料结构、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选用,教学过程按材料四要素串联各部分的知识点,教学实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二、課程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与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式教学,构建了案例资源库,共计二十多个教学案例。案例的教学实施分为三种形式:一为引导型,利用工程案例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二为工程认知型,课堂知识点介绍后,引入工程案例或工程问题,以刚学到的知识内容来分析工程问题,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三为工程应用型,以工程设计应用为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分析工程问题,提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三种教学形式层层递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一例多用,逐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例,此案例在教学中应用次数较多:在讲授材料力学性能一章开始时,即引入本案例,提出“为什么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首航时却沉没了”的问题,供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内容。当讲到冲击韧性时,再次分析此案例,从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角度解释轮船沉没的原因,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理解。当讲到工业用钢时,又结合此案例,介绍钢中S、P杂质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一个假设问题,即“如果在寒冷地区采用碳钢作为工程构件,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需要满足哪些力学性能?”,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此工况下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并寻求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中引入了与失效分析相关的热点新闻报道,比如从今年SpaceX火箭爆炸事件引申到1986年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故分析。通过这一案例分析,提示学生在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避免零件因材料失效造成严重的事故。在教学中还结合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如讲到表面处理时,以本地特色产业——直线导轨的热处理为例,介绍不同企业高频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的差别,从提高产品性能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讨论在生产中如何设计直线导轨的热处理工艺,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
案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固化案例教学效果,通常在课堂上布置2-3个案例相关的问题或方向,学生在课后查找文献资料,深入拓展案例教学中的知识点,同时提交与案例相关的书面报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案例教学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资料,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有比较广的学科知识积累,将案例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融合,并且巧妙的设计案例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教学团队不断积累、筛选教学案例,初步建立了案例资源库,后期仍需要继续增加案例,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中期调查结果显示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的比例达到了79%。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同时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案例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有效的组织案例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总结
在教学课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学团队实施了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图片、影像立体展现知识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繼续探索以工程教育为目标的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东, 李合琴,张学斌, 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大学教育, 2014(02): 117-118
[2]钟涛生,付求涯,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中国冶金教育, 2014(06): 14-18.
[3]李辉,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开封大学学报, 2013(02): 71-73.
[4]冷永祥,杨苹,陈俊英等,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立体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构建.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0(5): 171-173.
作者简介:苗义高(1986-),男,博士,丽水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热处理、纳米材料制备。 E-mail: miao@lsu.edu.cn 电话:1570680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