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学中提问技巧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通过课堂结构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上升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提问技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以便抛砖引玉。
  一、提问的方法
  1、引趣法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用于新课开始时承上启下,可以不要求学生马上作答,等课讲完时,答案就随之引出。例如:讲“彗星”前,问学生:“人们都把彗星叫扫帚星,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彗星的形态像扫帚?”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想知道答案,从而为“彗星”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讲“季风”时,问学生:“广州冬天吹什么风?夏天吹什么风?”这样,就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新的教学之中。
  2、发散法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方法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从反面提出问题:①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七压六风将如何变化?②假设黄赤交角扩大或减小,地球上的四季、五带、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用这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效果好,既能防止思想僵化,又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图示法
  在地理教学中,图表和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所以运用地图和地理统计表提问,可以将传授知识与地图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图表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讲“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这一节时,就利用了“世界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设问如下:①要求学生看图中温度数值的变化,找出两图温度变化的共同点。②要求学生比较南北两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并指图说明原因。③比较北半球一、七月等温线走向的变化,说明北半球同纬度上,大陆、海洋的变化规律。④在“世界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世界七月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学生指图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读等温线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提问的时机
  平时课堂提问,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还要设计好最恰当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要依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教学中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及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通常在一节课中,要把握好三个阶段的时机,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结束阶段。
  1、课前阶段
  教师在课前阶段提问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次服务;二是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导入新课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最好采用富有悬念的“开场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讲“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1498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时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好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可是这只椰子壳却漂到大西洋的比斯开湾,直到1856年才被因遭暴风雨而停泊在比斯开湾的船员们发现。开场白讲完后,马上提问:①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②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通过设置这两个具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是洋流,从而很轻自然地引入到“洋流”这一节的学习中。
  2、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提问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转折过渡;二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为了启发学生深入学习。
  当教师把新课的一个问题讲完后,要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而转入下一个问题。例如:讲“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时,当讲完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知识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转折到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类似于鸡蛋结构,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是否也类似鸡蛋结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预学,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的学习中去。
  3、结束阶段
  当全部内容结束以后,为了巩固本次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做铺垫,也需要提问。
  ⑴为巩固本课内容的提问要在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一般教师应先归纳总结,然后自然地引出问题。例如:讲完“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后,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结构是类似于圈层的结构。哪位同学能复述一下各圈层的名称、界线、范围和特点?”
  ⑵为下次课做铺垫的提问多用于本课内容与下次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时使用。比如:本次课讲的是季风的特点和规律,下次课讲季风的成因时,就可以采用铺垫式提问,为下次课设置一个悬念,起到评书中,“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
  总之,提问的方式很多,究竟如何安排课堂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提什么问题等,应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只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不同,准确、科学地运用课堂提问技巧,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指导学生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在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读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的逻辑理论。他的思想感情往往要随着形象的展开而波动起伏。同时,读者又必须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去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丰富和充实作品里形象的内涵。它明显地带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
期刊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领。有些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在评价上也花样翻新,但往往流于形式,有作秀之嫌。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进而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评价时要切忌“假、大、空”,力求“真、善、美”。  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期刊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为了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社会各界的联系,我校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为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家校互动,促进教学健康发展  通过家访,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学生家庭锻炼的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法。通
期刊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精当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利用作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我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给作文定性评价  学生完成习作后,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称赞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只要学生的作文格式基本正确
期刊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开始时,我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拥有了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叫他
期刊
文科综合地理高考非常重视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但从高考学生答题情况看,存在的问题颇多。区域地理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抓住空间分布,突出区域特征,重视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定数量题目的训练,在考试时就能做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复习:  一、提高认识,主动复习  一方面通过呈现区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贝,再加上部分家长的溺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处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
期刊
由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逻辑主语,加上一个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作为逻辑谓语构成,这种结构在形式上与主句没有关系,通常被称为独立主格结构。
期刊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
期刊
现在,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以致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