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探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及对策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当前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它关乎国家政权稳定、关乎社会前途命运。高校作为各类思想的汇集地,势必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主体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生群体既是中国形象的感受者,也是不容小觑的传播者,如何在国度差异的前提下有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牢牢把握话语权,是高校当前乃至未来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术界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定义为高校控制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换言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高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意识形态话语主体。
在高校范围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借助各种有效话语载体来传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话语内容,做好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之间的纽带,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与说服力,引导师生以此为信仰,从而实现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与管理。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囊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和话语效果四要素,即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效果怎样。客观而言,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话语主体方面,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绝大多数人能充分认识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落实;话语内容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主流话语内容;话语载体方面,突破了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载体形式,积极开发、运用新媒体;话语效果方面,受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以我校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例,中国教师用无私的爱与关怀阐释了中国形象,得到了留学生的高度赞许。但问题依然存在,如话语主体的权威性有待强化、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有待提高、话语载体的传播性有待发展、话语效果的保障力有待增强等。笔者试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主体、内容、载体、效果四因素现存问题,一一探究其对策。
一、全面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能力及素养,把握话语主导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包括学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要让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传播出的话语内容深得受众认可,这一目标的达成与话语主体的能力和素养密切相关。高校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政治责任首当其冲,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导权,首先要树立高校党委的话语权威地位。高校党委只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为民办事才能赢得受众的尊重,真正明确自身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责任才能确保话语权威地位;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话语主体要各司其职,结合岗位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目标。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直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必须牢牢坚守课堂宣传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能力,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打造相关研究中心,引领高校意识形态研究新风尚。专业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更生动更具体的形式落实课程思政,让主流意识形态无形中深入人心。辅导员、班主任要于日常中向学生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现实往往是在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过程中,部分话语主体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如理论素养不强、道德素养欠佳、媒介素养欠敏感、知行不能统一等,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知半解,不能向受众准确阐释其理论内涵,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效果不佳,故一个合格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崇高的道德素养、过硬的媒介素养、绝对的知行统一等。
二、结合受众需要合理设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提升话语表达权
總体而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也随之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实现了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等就是在结合国情与学情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使话语内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国大学生普遍为“90后”,其价值 观正处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获得话语权,就必须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吻合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求,注重知、情、意、信、行的综合发展,变说教为感召,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多角度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载体,增强话语传播权
高校传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载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有其固有优势,但在坚守高校传统意识形态话语阵地的前提下,还需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创新话语载体,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受众接受。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在校园氛围营造上积极宣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话语内容,利用校史馆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校歌、校训等内容选择上注重职业道德的融入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速度优势与广度优势,加快官方网络自媒体建设进度,依托校园官网、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生动、活泼的形式传达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广大师生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成绩;积极创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基地,如在校园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展、我向雷锋同志学习、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等系列实践活动,也可带领师生走出校园去农村、去企业、去部队感受奋进中的新中国等。
四、建立长效机制综合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效果,强化话语掌控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掌握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综合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效果,具体来说,制度保障是根本,经费保障、技术保障、政策法规保障是前提。一方面,高校要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优秀话语主体的表彰力度,树立榜样效应;此外还要强化技术保障,新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要加大新媒体技术开发,完善网络安全制度,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安全;最后,党和国家要不断健全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保驾护航。(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论文用于校级党建研究专项课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为HNHYDJ201902 )结题。
当前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它关乎国家政权稳定、关乎社会前途命运。高校作为各类思想的汇集地,势必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主体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生群体既是中国形象的感受者,也是不容小觑的传播者,如何在国度差异的前提下有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牢牢把握话语权,是高校当前乃至未来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术界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定义为高校控制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换言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高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意识形态话语主体。
在高校范围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借助各种有效话语载体来传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话语内容,做好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之间的纽带,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与说服力,引导师生以此为信仰,从而实现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与管理。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囊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和话语效果四要素,即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效果怎样。客观而言,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话语主体方面,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绝大多数人能充分认识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抓落实;话语内容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主流话语内容;话语载体方面,突破了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载体形式,积极开发、运用新媒体;话语效果方面,受众对主流意识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以我校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例,中国教师用无私的爱与关怀阐释了中国形象,得到了留学生的高度赞许。但问题依然存在,如话语主体的权威性有待强化、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有待提高、话语载体的传播性有待发展、话语效果的保障力有待增强等。笔者试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主体、内容、载体、效果四因素现存问题,一一探究其对策。
一、全面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能力及素养,把握话语主导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包括学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要让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传播出的话语内容深得受众认可,这一目标的达成与话语主体的能力和素养密切相关。高校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政治责任首当其冲,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导权,首先要树立高校党委的话语权威地位。高校党委只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为民办事才能赢得受众的尊重,真正明确自身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责任才能确保话语权威地位;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话语主体要各司其职,结合岗位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目标。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直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必须牢牢坚守课堂宣传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能力,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打造相关研究中心,引领高校意识形态研究新风尚。专业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更生动更具体的形式落实课程思政,让主流意识形态无形中深入人心。辅导员、班主任要于日常中向学生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现实往往是在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过程中,部分话语主体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如理论素养不强、道德素养欠佳、媒介素养欠敏感、知行不能统一等,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知半解,不能向受众准确阐释其理论内涵,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效果不佳,故一个合格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崇高的道德素养、过硬的媒介素养、绝对的知行统一等。
二、结合受众需要合理设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提升话语表达权
總体而言,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内容也随之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实现了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等就是在结合国情与学情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使话语内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国大学生普遍为“90后”,其价值 观正处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获得话语权,就必须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吻合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求,注重知、情、意、信、行的综合发展,变说教为感召,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多角度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载体,增强话语传播权
高校传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载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有其固有优势,但在坚守高校传统意识形态话语阵地的前提下,还需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创新话语载体,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受众接受。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在校园氛围营造上积极宣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主流话语内容,利用校史馆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校歌、校训等内容选择上注重职业道德的融入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速度优势与广度优势,加快官方网络自媒体建设进度,依托校园官网、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生动、活泼的形式传达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广大师生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成绩;积极创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基地,如在校园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展、我向雷锋同志学习、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等系列实践活动,也可带领师生走出校园去农村、去企业、去部队感受奋进中的新中国等。
四、建立长效机制综合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效果,强化话语掌控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掌握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综合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效果,具体来说,制度保障是根本,经费保障、技术保障、政策法规保障是前提。一方面,高校要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优秀话语主体的表彰力度,树立榜样效应;此外还要强化技术保障,新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要加大新媒体技术开发,完善网络安全制度,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安全;最后,党和国家要不断健全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保驾护航。(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论文用于校级党建研究专项课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为HNHYDJ201902 )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