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提高人类素质的关键,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资本动力的转化器,也是国家经济和政体发展的不竭动力。义务教育又是教育事业中基础的基础,是人才成长的第一步。然而在我国不同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农民本身受教育状况堪忧,其自身的文化程度影响了其价值取向,这关系到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不均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各地区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问题,十七大更是把教育置于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教育是民族整形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石。
一、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
(一)支出差距离均等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经济的发达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教育的投入不尽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豎一方面,义务教育存在着总体下降的情况,例如,2004年,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3.1%,比200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豏同时,义务教育的支出存在“重城市、轻农村”、“中高教、轻义务”的问题。以城乡学生教育经费为例,2004年,城镇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980元,农村仅为1326元,农村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仅相当于城镇的67%。而农村中学生的教育经费仅相当于城镇的51.87%。城乡教育支出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差距更甚。
(二)办学条件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城镇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责,而农村则由县级统筹为主。与城镇相比,农村校舍简陋,20世纪末,全国的中小学危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部分学校因为财务负担,影响了上课和日常运转,这些债务学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同时,城乡学生的人均教学设备上,城乡差距很大,并且在进一步扩大。
(三)师资力量差距。
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对于教育的力量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城乡存在着严重的教师资源不均的问题,并且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村学校教师地位不高,待遇欠佳,工作环境差,学校不被重视,生活质量低等问题,使得教师不断流失,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得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不断拉大,并且得不到缓解。
二、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教育支出偏向的差距。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经费本身就存在短缺问题,而这有限的经费中,实际上是一种城市偏向的支出政策,城乡差距拉大。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部分教育附加税,但是基层的政府无力承担这个缺口,使得差距拉大。
(二)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更倾向于受教育者本身,而初等教育的受益者则更倾向于整个社会。但是在我国的三级教育经费中,国家更倾向于高级教育的投资,这样就使得初级教育本身的经费很低,并且在总量较低的情况下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义务教育的外部性很强,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义务教育这个包袱,他们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试图减少对于教育的投入,使得教育投入处于边缘的位置。
(四)农民本身贫困及教育观念的落后。
在实行税费改革前,农民实际上是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收入低是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障碍。如果把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分为两大利益集团,农民显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教育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个人的教育投资被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豐城镇居民享受的教育保障程度更大,并且城镇居民有更为强大的利益表达渠道,他们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另外,农村地区存在忽视教育的作用的观念和现象。
(五)教师结构的二元化。
在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状况,对教师实行城乡分割的待遇。农村教师在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存在差距,生活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因素使得很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这一状况对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六)教育监督机制的缺失。
在实践层面,很多义务教育的资金被挪用;另外很多地区将教育视为形象工程,使得教育经费被浪费在无足轻重的地方。由于监督机构的不完善和缺失,使得义务教育的监督变为乌有。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一)稳步扩大教育支出。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作为后盾,政府的投入是教育主要的资金来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稳步扩大教育支出。增大支出力度,并且建立起中西部、城乡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二)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划分责任。
明确政府在农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豑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难点,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县级的管理功能,提高县级以上政府的投入责任。建立起问责机制,并且完善制度保障。豒
(三)探索农村义务教育新形势。
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是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完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利用现代手段提升农村教学水平发挥社会办学的力量等,都是义务教育的新形势。
(四)发展评估机制。
义务教育监督,是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合理性和是否真正就位问题进行监督,以确保各项教育投入能够各就各位,实现教育资金真正为义务教育所用。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该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使得教育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注释:
豍韩兆柱.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文化因素分析.中州学刊,2004
豎马文起,韩兆柱.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分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豏李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作用——以河北省为例.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豐马文起,韩兆柱.农村义务教育个人投资行为分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豑樊清.农民教育的推进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教育评论,2012.
豒司林波.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行政论坛,2008.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问题,十七大更是把教育置于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教育是民族整形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石。
一、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
(一)支出差距离均等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经济的发达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我国不同地区,教育的投入不尽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豎一方面,义务教育存在着总体下降的情况,例如,2004年,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3.1%,比200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豏同时,义务教育的支出存在“重城市、轻农村”、“中高教、轻义务”的问题。以城乡学生教育经费为例,2004年,城镇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980元,农村仅为1326元,农村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仅相当于城镇的67%。而农村中学生的教育经费仅相当于城镇的51.87%。城乡教育支出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差距更甚。
(二)办学条件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城镇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责,而农村则由县级统筹为主。与城镇相比,农村校舍简陋,20世纪末,全国的中小学危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部分学校因为财务负担,影响了上课和日常运转,这些债务学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同时,城乡学生的人均教学设备上,城乡差距很大,并且在进一步扩大。
(三)师资力量差距。
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对于教育的力量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城乡存在着严重的教师资源不均的问题,并且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村学校教师地位不高,待遇欠佳,工作环境差,学校不被重视,生活质量低等问题,使得教师不断流失,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得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不断拉大,并且得不到缓解。
二、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教育支出偏向的差距。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经费本身就存在短缺问题,而这有限的经费中,实际上是一种城市偏向的支出政策,城乡差距拉大。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部分教育附加税,但是基层的政府无力承担这个缺口,使得差距拉大。
(二)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更倾向于受教育者本身,而初等教育的受益者则更倾向于整个社会。但是在我国的三级教育经费中,国家更倾向于高级教育的投资,这样就使得初级教育本身的经费很低,并且在总量较低的情况下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义务教育的外部性很强,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义务教育这个包袱,他们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试图减少对于教育的投入,使得教育投入处于边缘的位置。
(四)农民本身贫困及教育观念的落后。
在实行税费改革前,农民实际上是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收入低是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障碍。如果把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分为两大利益集团,农民显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教育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个人的教育投资被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豐城镇居民享受的教育保障程度更大,并且城镇居民有更为强大的利益表达渠道,他们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另外,农村地区存在忽视教育的作用的观念和现象。
(五)教师结构的二元化。
在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状况,对教师实行城乡分割的待遇。农村教师在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存在差距,生活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因素使得很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这一状况对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六)教育监督机制的缺失。
在实践层面,很多义务教育的资金被挪用;另外很多地区将教育视为形象工程,使得教育经费被浪费在无足轻重的地方。由于监督机构的不完善和缺失,使得义务教育的监督变为乌有。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一)稳步扩大教育支出。
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作为后盾,政府的投入是教育主要的资金来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稳步扩大教育支出。增大支出力度,并且建立起中西部、城乡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二)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划分责任。
明确政府在农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豑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难点,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县级的管理功能,提高县级以上政府的投入责任。建立起问责机制,并且完善制度保障。豒
(三)探索农村义务教育新形势。
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是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完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利用现代手段提升农村教学水平发挥社会办学的力量等,都是义务教育的新形势。
(四)发展评估机制。
义务教育监督,是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合理性和是否真正就位问题进行监督,以确保各项教育投入能够各就各位,实现教育资金真正为义务教育所用。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该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使得教育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注释:
豍韩兆柱.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文化因素分析.中州学刊,2004
豎马文起,韩兆柱.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分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豏李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作用——以河北省为例.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豐马文起,韩兆柱.农村义务教育个人投资行为分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豑樊清.农民教育的推进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教育评论,2012.
豒司林波.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行政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