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美育的有效融合探究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创新活动方式,还要转变思维方式,要将劳动与现实艺术、时代潮流紧密结合,通过新兴媒体全方位育人等方式打通劳动与美的界限,让劳动成为大学生喜欢并向往的事物.高校可将劳动美育融入课程实践设计,创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劳动教育路径,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劳动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劳动中提升艺术审美,在美育中养成劳动习惯,从而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审美意识.
其他文献
近年来,美育教学过程中价值引领功能弱化、学科视野封闭、育人育才功能不足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下的新文科建设,为美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在改革过程中,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指导,践行课程思政,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创新,有助于高校美育教学摆脱困境,完成育人育才的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历史悠久、内涵精深的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戏曲”单元为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策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途径,如增设课前调研、课堂活动、课后实践、课程考核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发现传统戏曲所蕴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写到黄河的诗歌众多,既有摹景状物,对黄河生态的深情描绘,又有咏史咏怀,诗人情感意志的抒发表达,还有忧国伤时,对战争与和平的沉重思考.唐代诗人或描绘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或慨叹黄河烟波浩渺、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象,或感伤战火频仍的生民苦难,或表达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现当代黄河散文中有较多著名篇章,但以其为对象的整体性研究少之又少.文章以五十余篇经典作品为对象,对这一题材作品从题材分类与文学性、作家地域特征与思想性、创作的时代特征与艺术性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推动当下的黄河文学创作,促进当下黄河文化建设.
网络小说经过多年发展,作品数量极为庞大,难以尽观,从排行榜看网络小说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客观分析网络小说排行榜,可以了解网络小说发展的大概走向和阶段性特点,推动网络小说向精品化、经典化方向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日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纸质教材诸如枯燥、不便携带、缺少互动、内容陈旧无法及时更新等弊端日渐显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融媒体教材则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成为当下不少高校的新选择.文章分析了融媒体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大学语文融媒体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以期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理解课程思政理念,并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和重点内容.以艺术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为例,从专业现状和学生现状两个角度分析艺术概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探索艺术概论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并指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而培养出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够高的综合型人才.
青铜礼器是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承载者,也是以和谐为核心的礼乐审美精神的体现者.这种和谐精神关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身心三个维度,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相契合.因此,当下开展礼乐美育,理应充分发掘青铜礼器的礼乐美,讲好青铜礼器的礼乐故事,提升青铜礼器相关礼仪的审美体验,从而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增加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媒体网络相结合,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故此,文章对基于易班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环境会对高校学生的“三观”形成、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程度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来说,就应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制定出良好的教育策略,保障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冲破困境,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提出网络环境下实施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