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2Z画廊
A2Z ART GALLERY,由李子薇和Anthony创建。从巴黎起点,超越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打造走向国际的平台
微信订阅号:A2zartgallery
新浪微博:@A2Z-ART-GALLERY
当我们说起70年代,第一个涌入脑海的印象是什么?筒子楼、样板戏、喇叭裤、邓丽君……当然还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活。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70年代的人的个性特征并不像80年代的人那么明显,他们在个性表达上更靠近60年代的人,深沉内敛。
没错,70年代出生的人在小时候还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接受的是红色教育,刚经历过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大家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很多食物还实行供给制度,信息渠道相对封闭。但随着改革开放,境外的文化和流行音乐开始涌入,影响了那一代的人。当时的“的确良”布料是“洋气”的代表,时髦又前卫,还有刚刚进入中国的可口可乐和皮尔·卡丹,邓丽君的《甜蜜蜜》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和我们合作的中国艺术家中,有好几位都出生于70年代。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张立涛,他平时话不多,偏爱思考,善于观察他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或许这和他出生于天府之国成都有关,那里舒适、安逸的生活让他更能安下心来创作。
张立涛197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曾经工作几年,也尝试过去北京,后觉得不适应又回到成都,一直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书。画画是他一直热爱并坚持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参观张立涛的工作室,在城市高耸的建筑物中,他的工作室隐蔽在毫不起眼的某座高楼的底层。打开工作室的大门,我们立刻就被他作品中散发出来的忧郁色调吸引住了。
张立涛的作品里透着一股浅色调的诗意,旧厂房的建筑、红色的铁皮门,还有一直在低头作业的工人们,这些都是他对旧时生活场景的印象,通过创作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重新组合,仿佛时空倒流。
今年2月,张立涛在巴黎A2Z画廊举办了最新的展览,名称是“西城的维度”。西城是成都市的一个旧城区,他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西城有旧时毛式建筑,也有让70年代人记忆犹新的“筒子楼”。70年代,一些企事业单位分配的住房基本以筒子楼为主,这些筒子楼的前身大多是单位的办公室或单身职工宿舍。在筒子楼里住过的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在楼道里,对门就是同事,整栋楼的人差不多都认识,邻里关系特别密切,到了晚上下班的时间,楼道里家家户户油烟飞溅、吵吵嚷嚷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我曾问张立涛,是什么让他对旧建筑感兴趣?他说因为哥哥是学建筑的,受哥哥的影响很大,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他自己也在建筑设计公司里工作过,对旧建筑浓厚的兴趣来自儿时无法忘却的回忆。他的作品也在不断地诉说着内心的对过往经历的感受。
70年代的人经历过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新潮,又在热血青年时期经历了学运,受到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的影响。有些人在90年代成为南下经商的一分子,经历跌宕起伏。他们曾经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青年,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不可否认,70年代的人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没有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更多的是实在,低调地延续着生活。
生活始终不会停息,理想也并非触不可及,不论用艺术或任何方式,都应该让这些有故事的,还怀揣着理想主义种子的现实主义者,继续地坚持他们的理想。
A2Z ART GALLERY,由李子薇和Anthony创建。从巴黎起点,超越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打造走向国际的平台
微信订阅号:A2zartgallery
新浪微博:@A2Z-ART-GALLERY
当我们说起70年代,第一个涌入脑海的印象是什么?筒子楼、样板戏、喇叭裤、邓丽君……当然还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生活。
在我接触的人当中,70年代的人的个性特征并不像80年代的人那么明显,他们在个性表达上更靠近60年代的人,深沉内敛。
没错,70年代出生的人在小时候还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接受的是红色教育,刚经历过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大家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很多食物还实行供给制度,信息渠道相对封闭。但随着改革开放,境外的文化和流行音乐开始涌入,影响了那一代的人。当时的“的确良”布料是“洋气”的代表,时髦又前卫,还有刚刚进入中国的可口可乐和皮尔·卡丹,邓丽君的《甜蜜蜜》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和我们合作的中国艺术家中,有好几位都出生于70年代。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张立涛,他平时话不多,偏爱思考,善于观察他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或许这和他出生于天府之国成都有关,那里舒适、安逸的生活让他更能安下心来创作。
张立涛197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曾经工作几年,也尝试过去北京,后觉得不适应又回到成都,一直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书。画画是他一直热爱并坚持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参观张立涛的工作室,在城市高耸的建筑物中,他的工作室隐蔽在毫不起眼的某座高楼的底层。打开工作室的大门,我们立刻就被他作品中散发出来的忧郁色调吸引住了。
张立涛的作品里透着一股浅色调的诗意,旧厂房的建筑、红色的铁皮门,还有一直在低头作业的工人们,这些都是他对旧时生活场景的印象,通过创作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重新组合,仿佛时空倒流。
今年2月,张立涛在巴黎A2Z画廊举办了最新的展览,名称是“西城的维度”。西城是成都市的一个旧城区,他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西城有旧时毛式建筑,也有让70年代人记忆犹新的“筒子楼”。70年代,一些企事业单位分配的住房基本以筒子楼为主,这些筒子楼的前身大多是单位的办公室或单身职工宿舍。在筒子楼里住过的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在楼道里,对门就是同事,整栋楼的人差不多都认识,邻里关系特别密切,到了晚上下班的时间,楼道里家家户户油烟飞溅、吵吵嚷嚷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我曾问张立涛,是什么让他对旧建筑感兴趣?他说因为哥哥是学建筑的,受哥哥的影响很大,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他自己也在建筑设计公司里工作过,对旧建筑浓厚的兴趣来自儿时无法忘却的回忆。他的作品也在不断地诉说着内心的对过往经历的感受。
70年代的人经历过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新潮,又在热血青年时期经历了学运,受到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的影响。有些人在90年代成为南下经商的一分子,经历跌宕起伏。他们曾经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青年,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不可否认,70年代的人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没有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更多的是实在,低调地延续着生活。
生活始终不会停息,理想也并非触不可及,不论用艺术或任何方式,都应该让这些有故事的,还怀揣着理想主义种子的现实主义者,继续地坚持他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