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大学校园边界空间形态功能变化及其对学生出行时间成本的影响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磨合。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这些变化在校园边界空间和学生的日常出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過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Arc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疫情前后大学校园边界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疫情前后学生各项出行时间成本的变化,探讨疫情暴发后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对城校关系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思考如何能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满意度,旨在为疫情背景下大学校园边界空间的规划设计、品质提升和日常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校园边界空间;疫情;学生出行时间成本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1 背景
  1.1 大学校园边界
  大学校园边界是划分城市空间和大学校园空间的具有不同形态特征和组织形式的界线,它通常根据边界两侧的空间连通情况被分为维和式、半围合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且具有以下功能和意义[1]。
  第一,明确大学校园与城市的空间范围;第二,在校园空间和城市空间中间起过渡的作用;第三,管控大学校园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人员流动;第四,反映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考察和ArcGIS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南京林业大学边界空间的变化,尤其是出入口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同时,选择取外卖和校外通勤两个方面,建立OD成本矩阵计算疫情前后学生日常生活出行时间成本的变化。
  1.3 疫情造成的大学校园边界管理政策的变化
  疫情暴发后,我国高校的校园边界管理变得更加严格,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大多数高校减少了校园出入口的数量,只保留主要的进出通道;第二,非本校师生或工作人员无法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进入校园;第三,学生进出校园需要请假或申请,并且可进出的时间段和频率受到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1.4 学生对于疫情后校园边界空间变化及出行时间成本的看法
  对象为来自15所不同高校的5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的在校大学生对疫情时期校园边界空间的变化持消极看法,主要原因包括疫情时期严格且封闭的管理政策降低了边界的开放、便捷程度以及边界空间的活力和品质等。
  52%的学生表示疫情暴发后在校生活的出行成本有所增加,尤其是收取外卖和校外通勤的时间成本增幅较为明显;20%的受访者表示日常出行时间成本没有变化;28%的受访者表示出行时间成本减少或不清楚。
  2 疫情前后边界空间对比
  2.1 校园分区和出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可大致按功能划分为学生宿舍、教学及行政办公、体育活动场地、图书馆等几个分区(图1),校园边界内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居民区。
  南京林业大学边界上共有A—I九个出入口,其中西门(E)、北一门(D)、东门(I)、北三门(B)和香樟苑出口(H)为疫情前校园的主要出入口(见下表)。
  受疫情影响,学校关闭了北三门(B)、北一门(D)和香樟苑出口(H),疫情前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三个出入口平时使用者均以学生为主。其中,北三门和北一门是疫情前学生外出的主要出入口;香樟苑出口靠近教学区和新图书馆,连接着餐饮、商业、便利店聚集的学生街[2],被封闭后,学生街便随之失去活力并逐渐消失。
  通过图2和图3可以看出,疫情过后校园内的出入口集中在校园的西南方和东部,学生宿舍聚集的北部和居民区聚集的南部均没有出入口分布,使得大量学生和居民前往校外目的地的出行时间成本大幅增加。
  2.2 校园边界的形态分类和功能
  边界空间可以依照功能结构、开放程度、通行状况等不同的标准划分成很多种类[3],本文将校园边界空间划分为围合式、半围合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图4)。
  第一,围合式。围合式边界空间主要存在于校园的北侧和东南角,特点是具有实体的构筑物(围墙或建筑物)阻挡视线和人员流动、分隔边界内外。此类边界体现出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的对抗,不利于校园与城市的沟通和联系,以及边界内外融合共生,但有助于疫情防控。其功能、数量和形态在疫情前后的变化不大。
  第二,半围合式。半围合式边界主要位于校园东北和西南侧,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特点是具有实体的构筑物(围栏、隔离绿化带),但只阻断人员往来,不遮挡视线。此类空间使城市和校园共享了部分景观、信息。疫情期间许多半开放和开放空间被改造成了半围合空间,然而,部分的改造工作依然存在问题。例如,北一门和香樟苑出口封闭后加装了铁丝网,存在安全隐患,对南林的形象和城市空间的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三,半开放型。半开放型边界主要位于校园出入口,总体数量较少,承担了大量的校园内外人员、物资、信息流动的功能,特点是边界内外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但相较于完全开放边界,半开放边界更灵活,可根据需求开放或封闭。疫情时期,半开放型空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管控区域,一部分半开放边界被改造为半封闭边界或封闭边界。
  第四,开放式。开放式边界多分布于居民区校园交界处,特点是不存在具有划分两侧空间功能的实体边界,物资、人员和信息可完全自由流动。由于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开放式边界周边大多会形成餐饮、商业集群的学生街。这类空间往往伴随着开放式边界的产生而兴盛、封闭而衰落。疫情前,香樟苑依托开放式边界形成了学生街,但出口封闭后,该学生街逐渐衰落,主要店铺和服务功能现转移至南林二村。然而二村学生街存在严重的空间脏乱差、餐饮店铺缺乏监管以及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问题。   3 疫情前后学生出行成本变化计算
  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现状,选取出行时间成本变化最大的两个方面:取外卖和出校門,建立OD成本矩阵计算学生日常出行时间成本平均变化量[4](图5、图6)。
  3.1 出校门时间成本
  疫情前学生出一次校门的平均校内通行时间为7.7分钟;疫情后学生出一次校门的平均校内通行时间为11.1分钟。调查显示,南京林业大学在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周进出校门4.3次,出行时间成本平均每人每周增加14.6分钟。
  3.2 取外卖时间成本
  疫情前外卖可送至楼下,取外卖时间成本是疫情暴发后新增的。根据计算,疫情后在校学生取一次外卖的平均出行时间为4.4分钟。调查显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平均每人每周取外卖10.5次,故疫情后每人每周出行取外卖时间增加46.2分钟。
  3.3 综合出行时间成本变化量
  对取外卖、出校门两项出行时间成本变化求和,可以得出每人每周综合出行时间成本平均增加约60.8分钟。
  4 优化策略
  第一,优化出入口布局。开放北三门以解决北部学生宿舍区距校门过远的问题。第二,考虑裁撤铁丝网和防盗网。通过种植绿篱或刺篱的方式防止行人穿越边界。第三,增设跨越边界的互动装置,缓解边界空间的对抗性。第四,在进行高校半开放式边界空间设计规划时,可事先预留检查站、测温亭等场地。
  5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校园边界空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边界空间的形态、质量上,部分空间由原先的开放转为封闭,由原先的自由包容转变为对抗和割裂。边界空间的变化对学生的出行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疫情背景下的校园边界空间管理与规划中,可以采用更加安全美观的方法封闭部分出入口,加设景观设施,将部分服务功能集中布置,促进城市与校园的融合、共生。
  参考文献:
  [1] 王开泰.城市中心区大学校园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尔滨工业大学,2017.
  [2] 王健.基于学生行为的高校老校区学生街空间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3] 马文瑞.界与域-高校校园边界空间整合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4] 张冬晖.基于共生理论的校城边界影响域空间效能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作者简介:靳咏睿(1999—),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战争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向西方世界呈现了“一个迄今尚不为我们所知的中国”。但作为一名外国记者,其在中国报道时也深刻感受到由于两国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困扰。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观为视角,对斯诺作品中的新闻精神进行解读。  关键词:埃德加·斯诺;跨文化传播;新闻精神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
期刊
摘要:我国对于乡村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广泛参与到“艺术+乡村建设”的热潮中。探索立足于地域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设计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模式,事关国民经济效益及文化发展全局。本文以贵州省地方文化产业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例,揭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驱动乡村振兴的困境,为促进创新,提升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出从全局规划、资金融合、人才引入与培养、管理及品牌建立五个方面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承意识也逐渐淡漠,导致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维护华夏文明的丰富多样性。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相关法律和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失。本文主要以我国部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文化资源的村寨极具优势,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村民、游客三者形成了微妙的互动空间,并在互动中不断形塑空间形式,共同推动着旅游的发展。本文以有着独特瑶族文化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瑶山古寨为案例地,借助常人方法学的局部性、权宜性、索引性和反身性等概念分析该古寨的资源现状、社会空间、发展路径,以期
期刊
摘要:简约主义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风格,菲利普·格拉斯是该风格的代表音乐家之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究简约主义音乐的定义与发展,并以简约主义代表音乐家菲利普·格拉斯的钢琴作品《变形》(1~5)为例,分析该作品的节奏节拍与创作技法,以此论述简约主义音乐的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  关键词:20世纪音乐;简约主义;菲利普·格拉斯;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创作有9部交响曲、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作品,并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其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贡献最大,创作有600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因而也荣获“德奥艺术歌曲之王”之称号。《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的代表作,体现了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与思路。本文以该声乐套曲中《风信旗》《凍泪》为例,进行调性、钢琴织体、和声特色三方面的分析,便于今后对舒伯特音乐
期刊
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是德奥著名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创作的艺术歌曲数量更是多达600余首,被后人誉为“艺术歌曲之王”。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舒伯特创造性地将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和,让声乐与钢琴相互补充。他的作品《冬之旅》创作于1827年,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这部音乐套曲由24首艺术歌曲组成,歌词来源于德国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  关键词:弗朗茨·舒伯特
期刊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Shubert,1797—1828)作为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中心,其创作技法使得艺术歌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冬之旅》是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具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本文以《冬之旅》的第四首作品《凝结》为例,从曲式结构、音乐情感、和声以及与歌词、旋律相融合的钢琴伴奏四个部分,尝试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以感受舒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利·波特》系列魔幻文学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从其主题创造一个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世界,将暗喻与伏笔交叉作为叙事手段,从塑造具有优秀品质的巫师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哈利·波特》全球走红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哈利·波特》;走红;魔幻与现实;僭越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J.K.罗琳以
期刊
摘要:广告心理学是从消费者角度审视广告活动全过程的学科,它为广告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然而,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广告心理学研究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年代。因此,本文选取广告心理学研究方向中的广告诉求的心理基础方向,通过分析现代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求,深入探究广告心理学在当下的发展;并以“薇娅现象”为案例,探索广告心理学在当下的应用,旨在为新时代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广告诉求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