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的红梅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住一楼,楼的南边,有一个小院。
  红梅一到家,我便在院中选个比较适中的地方,砸开水泥地面,挖了个不大的坑,放了些花肥,栽上树苗,踩实,浇水。
  第二天,没见变化。第三天,原先略显青绿色的树皮变暗了,我很纳闷儿。又过了一天,红梅病恹恹的,快日薄西山的样子。我慌了,次日一早,去了王姐那儿。她说,刚栽下的树苗不该施肥,要等树苗成活了,才能在根部以外的地方稍稍施点儿肥料,树苗是被花肥烧死了。说着,她随手又拿了棵红梅给我。我哪好意思再要?借故上班带着不便,谢绝了。
  一上午,我工作时颟顸了事,一个血性男儿竟然被一株小小的树苗绑架了!下班回家的路上,头脑中突然闪出了在校时学的知识。一到家,鞋也没换,拿来个盆子,盛了半盆水,把红梅从土里刨出来,把红梅的根部放进水里浸泡,得把根部吸进去的肥料倒逼出来。又把土坑里的花肥连同泥土全部掏出来扔掉,从外面的空地上挖了些土块,敲碎,填到坑里。之后,把红梅重新栽到原先的坑里,踩实,浇水。
  次日,紅梅的颜色一点儿没见好转。再次日,红梅仍然朱颜未改。真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气之下,我便狠了狠心:如此矫情,死了不足惜!再买一棵得了。嘴上虽这么说,心却不甘,管它红梅听懂听不懂,我禁不住脚一跺:“何必呢?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知是红梅听懂了我的话,还是小巷中过来的一阵风,细细的枝条弱弱地抖了一下。
  不几天,周末的早上,我到院中拿东西,无意中瞥了一眼红梅。“呀!”我下意识地大叫了一声。红梅活了!枝干的叶腋间点缀了几粒褐色中略显绿意的嫩芽。此后,我精心培育,红梅像是要回报我对它付出的心血,拼命地向上长。
  一年多时间,红梅长到了三四十厘米高。红梅的主干褐紫色,屈曲盘旋,多纵驳纹。发了不少带刺的岔枝,间或垂枝。
  红梅成活的第二年,春节前,连着几场雨后,一场大雪飘然而至。春节后,我突然发现,红梅树干部分虽然屈曲盘旋,老柴柴、皴巴巴的,没有花骨朵,可纤细的枝干末端显露出鲜亮的青绿色,鼓鼓囊囊挤满了差不多一般大小的小苞苞,红红的,像初生婴孩般可爱!
  红梅的花骨朵渐渐地饱满放大,越来越红,一天一个样。正月十五前后,满枝头密密麻麻的花骨朵次第昂首怒放了,几乎看不到枝干。淡淡的梅花香气逼走了小院里的寒气,深红色的花瓣娇小玲珑,盛开的花朵烈焰般艳丽。
  方寸之地,红梅绽放在寒风中,美在皑皑白雪中。那份美,宛若一位姿色妖娆的女人,浑身上下散发出无限的风情;那份美,有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连梅花自己都觉得过分了,趁着一阵微风,摇了摇头,低下羞涩的面庞。
  院里院外,厚厚的白雪,红梅却承受着严寒刺骨,绽放出如此绚烂、如此娇艳的花朵。大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之意境!
  在遍地皆白的雪地里,小院中的这株红梅,如同上天送到人间的精灵。
其他文献
月牙酥和北方的饺子类似,只是做法不同。餃子通常是蒸着吃的,而月牙酥是炸着吃的;饺子的馅以各种鲜肉、蔬菜为主,而月牙酥面包的馅,千年不变——花生和糖,最多最多,再加点儿芝麻或蒜泥。  姐姐必定是主事儿的,采购面粉加花生油,炸出香香的生猪油,放桌上晾着。小妹就会乖巧地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三妹手劲大,揉捏面粉团便成了她的拿手戏。月牙酥制作工序启动后,她必定会招呼大姐把备好的材料拿到大桌
期刊
张恨水,一个被老舍先生赞誉为“中国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他通俗文学的起点是从江西上饶开始的,最终走向文坛的金顶宝座——成为中国20世纪通俗文学大师。近日,择一时机,我在“三江口”与大师来了一次“遇见”。  信江与丰溪河,摆脱了重重山峦,急匆匆来到上饶信州区主城区的东南方向,彼此像互相倾慕已久的一对儿恋人,在葱翠黄金山的见证下相拥合抱。这个交集点,上饶人习惯上称之为“三江口”。这是一个嘹望口,是江
期刊
甘蔗命贱,容易种。  春天,母亲整好地垄,铺上牛栏粪,用锄头把粪和土拌匀,牛栏粪有一股陈旧的霉味散发出来,吸引来一些蚊子,围着母亲转,嗡嗡地,不停。母亲把上年留着做种的甘蔗切好段,每段都留有芽胚,甘蔗种按一定的距离放入垄沟,覆上粪土,浇了清水,过几天,甘蔗苗就破土而出。甘蔗的生长期大约八九个月。我有时去菜园摘菜,看到一丛丛甘蔗长势喜人,扁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总会想到那蜜一般的甜。待它们长到一人高的
期刊
制作柿霜,时在秋季。此时,柿子圆润,还没有红软,必须爬树摘几十个下来,记得柿蒂上要保留一截树枝。之后,刮去柿皮,将一个个水灵灵的柿子串起来。  串柿子有技巧,要用一根粗一点儿的绳子做主线,再用细白绳,将一个个柿蒂上的小树枝捆在粗绳上,来回捆紧,提起那根粗绳,悬在采光充足、透气干燥的屋檐下,从远处看,真像一串串小红灯笼。  秋深了,柿子外皮结了一层薄薄的霜,白白的一层。老乡称之为“上霜”,说是辅助治
期刊
大雪前,乡下的亲戚给我家背来了半编织袋他自己种的红薯。  亲戚离开后,我把那浑圆、饱满、粉嘟嘟的红薯晾晒于阳台一角,而后,就没上心当回事。时光匆匆,两个星期一晃而过,居然一直未碰它。  假日,颇爱下厨的我自告奋勇,围裙一系,从容上阵。煮饭前,我从红薯堆里信手捡了只红薯,去根,洗净,削掉皮,对开切成四瓣,放在电饭煲里的大米上烀。  揭开饭锅盛饭时,黄澄澄的红薯,香气随着袅袅蒸汽吸入鼻翼,人倏地为之一
期刊
天气在逐渐变冷。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我一个人在家看书码字,吃早点或有快递才下楼活动活动。  我进门时,一只苍蝇不知何时尾随我悄悄地溜了进来,我坐到客厅的沙发上扭头才发现。它先围着餐桌转了一会儿,见没有残羹剩菜供它享用,就停在玻璃茶具上,它似乎不高兴,又朝敞亮的窗口飞去。它不认识挡风的玻璃,以为可以直接飞走,短距离碰撞了几个来回。它没有回头,随意地歇在窗户上,好像在环顾窗外蓝天下的树影婆娑,防盗
期刊
印象中,二妈是全村唯一与人碰面会给男人“打铺子”(递烟)的女人。二妈顶爱摆老资格,天天嘴里叼着烟,鼻子喷着烟气,满村子转悠。瞅见谁家菜上桌,她进门就坐在厅上等着人给盛饭,吃完,烟一点,手一背,走了。村里人一般不计较:又不是粮食关,谁家歉口饭呢?  而我今天回乡,再次遇见二妈,她已经八十有六。二妈很显老相,两颊深陷,头发花白,背弯成了弓。她的眼能认出我,耳朵似乎全聋了,我连声的喊话,一直没有获得她的
期刊
老屋的炊烟是长在房顶上的,炊烟维系着一家人的生计。  那时我们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父亲又在外地上班,家里兄弟姊妹五个全靠母亲一人挣工分,经济十分困难,在生产队属“超支户”。每年除口粮外,分得的粮食少之又少,一年四季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青黄不接之时,农村人常说的过荒月,锅里没有丰盛的食物煮,炊烟自然也是毫无生机,稀稀淡淡地悬挂在房顶。  火旺,日子自然红火。可我家角落堆放的柴火尽是房前屋后捡拾的树叶
期刊
枣红牛犊死去的那年夏天,额吉正怀着姐姐。  一夜未归的枣红母牛卧在山脚的草丛里,一边哞哞叫,一边频频朝额吉呼唤的方向点头。额吉判断,枣红母牛自山腰向下奔跑时不幸被草丛里的石头绊倒,右后大腿粉碎性骨折。西日嘎草原把它养得膘肥体壮,额吉抱住它粗壮的脖子,使出浑身的力量也无法扶起。草甸子上撒欢的一群孩子来帮忙,他们的小手插进枣红母牛的肚皮下合力向上抬,它终于站起来了。孩子们前呼后拥,把枣红母牛小心翼翼地
期刊
把近在眼前的云烟,柔美娟秀,变化万千。轻轻牵动你的眉眼,追着蝴蝶,去那翩翩流水边。  一袖含情脉脉的承转,提挽折甩,风雅无边。写意曼妙身段的画面,惊艳花飛,如此芬芳入眼。  水袖悠悠随那流光翻转,万水千山抵不过一曲缠绵;儿女情长,泪水沦陷,相信美是善良,爱是永远。  水袖悠悠舞动美好心愿,沧海桑田镌刻下一句诺言;暗香盈袖,光阴潺湲,唯愿春色满园,花好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