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齐精进德文共馨香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学为乐,以德为先,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科研三不误。”宋永吉正是凭借这一人生信条,培育了如今遍布天下的桃李学子。
  上下求索,鼎彝学界
  与催化领域结缘,宋永吉经过了几次转折。从1981年进入大连工学院学习煤化工专业学习,到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研究所以传热为主要研究方向,再到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石化总公司辽阳石化高等专科学校,期间分别在中科院大连化学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在香港科技大学作为博士后研究学者从事新材料的热化学性质和热驱动MEMS研究,宋永吉积累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性研究的丰富经验,并在35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进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作后,根据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定位,宋永吉更注重应用型研究,开始主攻催化燃烧。
  2003年,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复合物催化剂催化燃烧消除有机废气污染”资助下,宋永吉领导的课题组开始了催化燃烧方向的深入研究。2005年,他带领团队申请到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逆微乳液合成新型天然气燃烧催化剂研究”,在六铝酸盐型耐高温催化燃烧催化剂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他将其应用逐渐扩展到石化工业污染物——氧化亚氮的催化减排上,收效显著。
  在工业催化方向深耕10多年,宋永吉在科研上成绩斐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从1997年起,他的科研事业迎来了高峰期,曾多次参加国內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多次参加世界流体力学、传热学及热力学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持续的学术交流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更让他对科研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我觉得一个人的最大成就,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润物无声,以德为先
  科研工作虽然繁重,但对宋永吉来说,他更看重自己的另一重身份——人民教师。
  自进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作以后,他就一直担任“化工原理”“化工传递过程”等本科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本科生授课在许多人看来似乎占用了科研的时间,但在宋永吉看来不是负担,反而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他说:“虽然我工作以后一直主要教授这两门课程,但是每次备课时都会有新的想法。做老师是个良心活儿,老师付出的不一样,学生得到的就不一样”。
  多年来不管多忙、多累,宋永吉始终坚持亲自批改作业的习惯,他说:“虽然可以让研究生帮着改作业,但是他们改完,我不知道学生们哪个地方不懂,哪些地方需要我的帮助,只有我亲自批改作业,才能更好地了解我的学生。”宋永吉的付出被学生看在眼中,让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也让自己收获累累硕果。2006年,他所在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称号,他还主编和参编教材4部、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0余人。
  “作为教师,就要教书育人,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对待教学和对待学生,更重要的还是用心,只要你用心,学生们一定会感受到。”在与宋永吉的交谈中,记者总是能时刻能感受到他对教学洋溢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传承科研的责任在他看来,甚至比自己的科研取得成就更重要。
  教学科研齐精进,道德文章共馨香。如今,作为化学工程系资深学科带头人的宋永吉仍保持着他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执着,没有停止传承育人的脚步。他依旧与时代同步,与事业为伍,行走在美丽校园内,行走在他深爱的学生间,行走在他一生钟爱的化学教育事业征程上。
其他文献
一天24小时,你是怎么度过的?  做实验、看文献、找资料、写项目,与专家和学生一起讨论、谋发展,努力探寻与人骨相近、更为贴合的骨植入体……如此紧张的行程,就是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邓怡每日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与“骨”打交道的科研工作者,邓怡长期聚焦于人类重大疾病,研发用于疾病诊治的生物材料及其多功能适配表/界面,目前他已围绕医用特种高分子、生物异质结、全水相生物材料、干细胞成骨分化等多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  Nature封面:研究团队所用方法的艺术示意图,该方法让圆偏振光照射1T-TiSe2的同时将其冷却在临界温度以下,从而优先形成一个手性畴。Nature杂志第779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研究。手性是自然界材料的一个常见属性。对某些材料来说,电子可以自发地重新排列,让原来的非手性结构具有手性。这种回旋排序被称为胆固醇液晶的量子
胶原蛋白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人们曾经从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检测出胶原纤维;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动物皮制胶,我国西汉以前开始利用动物皮熬制中药;1935年人们初步确定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1945年后欧洲出现水解胶原产品,1980年后胶原蛋白肽吸收和功效的研究日益增多。到了21世纪,生物材料蓬勃发展,胶原逐渐被用于组织工程和组织医学,又渐渐拓展至干细胞转化、细胞培养、药物控释和医
随着集低损耗、大带宽、高稳定性、抗电磁干扰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光纤问世以来,光纤频率传输技术在现代科技和基础应用等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高精度时间频率技术在国防军事、深空探测、国民经济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众多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而随着原子钟,光钟的发展,频率标准的不断提高,基于卫星实现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方式(如卫星双向比对或GPS载波相位测量)已经不能满
集成电路的发明,引爆了智能电子产品的潮流;巨磁阻材料的发现,促使了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蓝光LED的出现,开辟了照明的新纪元……循着2000年、2007年、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脉络,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材料学科的每一次进步,推动着科技时代的进程。  近十几年,先进材料研究成果密集涌现,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材料革命的时代。石墨烯是当前最神奇的材料之一,是最薄、最坚韧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物理性质
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中叶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中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实验动物不是一般动物,它已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研究的一般概念上的动物中分化出来,是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实验动物同设备、信息、试剂一样,是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不可缺乏的基本要素。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
极端条件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而且用通常的手段難以实现的某些物理条件,如极低温、超高压和强磁场等。在传统科学日臻完善的今天,为了能制造出更多机遇以取得全新的突破,非常规的极端实验条件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物理条件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发现并研究物理、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中许多奇妙的新现象,为未来能源、信息和材料等领域中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核心技术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大大拓展
科学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场测量难题新途径  中国科学家在日冕磁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量到太阳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为日冕磁场测量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从而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两篇相关论文近日分别发表在《科学》和《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  磁场对于太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对太阳磁场的常规测量仅局限在光球层。光球之上的太阳大气,尤其
海洋拥有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是人类生存之源。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拓展国家粮食来源战略空间,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过容易受到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真正实现如此大面积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绝非易事。  “我们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和调查还十分有限,而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受限于船载调查方法的局限性。”中国海洋大
2010年,由克雷格·文特(Craig Venter) 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纯人工合成DNA编码的细菌物种——“Synthia”。标志着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与传统生物学通过不断深入剖析生命体以研究其基本组件的办法不同,合成生物学是从最基本的组件开始重组生命体。马红武早在2006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合成生物学竞赛iGEM时就已开始从事合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