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之思的生成与呈现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拜读赵长春《我的袁店河》(大众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一书,感觉到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情感,对已逝岁月的牵挂。作者以家乡袁店河为小说中地标性符号,对曾经的农村生存状态进行了精致的再现,描绘出了一幅动态感人的袁店河人文风俗画。为什么作者要在新乡抒写故乡,在牧野大地描述古宛旧事?难道就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那样,只想抒写美好?或者像是田中禾先生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是为了重构心中的家园?
  其实这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即,作为作家的赵长春为什么需要写作《我的袁店河》,原因何在?这个为什么作为写作的目的, 应当为写作者自觉把握,因为它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从人的本质角度理解了作家为什么需要写作时,我们也就明白了写作其实是无可逃避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和应当做的,只能是如何有效地更好地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也就是如何有效地更好地通过写作实现人的本质。
  有人认为写作是一种逃避,有人认为写作是一种征服手段,其实都有一定道理的。那么赵长春写作《我的袁店河》是在逃避什么,又是在征服什么?换句话说,赵长春为什么选择写作作为一种逃避或征服的方式?
  作家作为存在之此在,必须证明、展示此在的意义,为什么必须以写作来作为证明存在的方式?这与作家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或者说,作家曾经的生存状态是其作品的源泉,换句话说,作品是作家的已在之再现。
  袁店河作为赵长春创作中地标性符号,那里的人、事、物、村庄、河流、一草一木、风俗、习惯甚至自然界的气候,对赵长春创作《我的袁店河》都是一种写作源泉。是袁店河成就了作家赵长春的写作灵感,但严格说来,袁店河的自然环境并不能产生作家,只所以说袁店河成就了赵长春的写作灵感,取决于作家的存在之思。
  作家既是个人,同时也是他所生活在这个社会集体的一分子,对于存在之此在,作家不能选择,他要像别人一样吃、喝、住、行,然后才能进行所谓的此在之思。他生活中所闻所见人、事、物,都具有特定时期的此在印记,他要为他们欢乐、痛苦,替他们高兴、担惊受怕,正如为自己欢乐、痛苦,替自己高兴、担惊受怕一样。亲身经历连续不断的欢乐与苦楚,本性快活的人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快活,本性抑郁的人却可能会有某种欢乐。这是环境的第一个作用。
  作家从童年起,他日常感受的观念成就了作为日后成为作家的前提。作家从出生到死,心中都刻着曾经生活的这些印象,把自己曾经的生活烙印不断加深。存在之思越強,那些作为印象的生活本质就越加深他的思之深度。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他惯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我的袁店河》是赵长春曾经生活的农村生态的印记,他在书中所写的当然是真实的生活。不但如此,作为作家的赵长春还放大已在之特征,推之笔端。特征印在赵长春心上,赵长春又把特征印在作品上,以致他所看到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比当时别人所看到所描绘的色调更具有个人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赵长春的《我的袁店河》。
  当然作家的工作还必须有同时期的人协助。一个人文章写得再好,也决非是与纸笔单独相对。相反,他需要交往,和人谈话,有所见闻,从朋友与同伴那儿得到指点,在书本和周围的艺术品中得到暗示。正如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的那样:“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取养料;观念的成熟与成形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发展。”赵长春所生活的南阳宛东地域特色,农村生活的人和事,周边人的生老病故,一系列生活的变迁,在精神上都能给他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和人文地理的暗示。这能从《我的袁店河》中管窥一二。
  第一篇小说《瞎奶》,从故事内容看,应是1995年前后的事,这应该是作者经过的故事。第二篇小说《墨猴》则是人口相传的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听来的事实。接下来的几十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都是袁店河边的农村生活里极其普通的人和事,涉及了当时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习俗、风物人情、人生百态,到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的日常琐事、心理变化、个性生成,以至命运变化、生活变迁等。但无论赵长春在写什么,怎么写,都是在写自己曾经的已在。因为人作为存在,无论在任何时候,总是面临着一个客观世界,或者说,人生活在一个客观的、现实的世界之中。人之所以高于动物,是因为人不只是像动物那样机械地顺应自然的因果规律而生存。人总是要把自己的灵性彰显出来,使其让整个生活世界罩上一个虔敬的、富有柔情的、充满韵味的光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能居住下去。赵长春作为作家,是一种特殊存在。而作为存在者的人,总观察自己的内心,个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的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无论表现得如何精彩,对他都不起作用。眼睛望着,心中一无所感,眼睛马上会转向别处。赵长春作为一个生活在袁店河畔的农家子弟,之所以能写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精美的文字,除了他个人的苦功与天赋之外,还要归功于他生活的袁店河畔的父老乡亲的苦功与天赋。是他们把那个时期,那个区域生活的色彩,以存在的方式,构成了赵长春在《我的袁店河》那种文学上的,带有宛东农村原生态的美感。
  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只是在于他能征服自然,而在于他能在自己的个人或社会生活中,构造出一个符号化的天地,正是这个符号化的世界提供了人们所要寻找的意义。赵长春为什么要写作《我的袁店河》,为什么要在新乡抒写故乡,在牧野大地描述古宛旧事?我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寻找他生命存在的意义——一种此在之思的生成与呈现。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学识有限,管窥一二,不知当否?愿与长春兄商榷。
其他文献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想那才气灵气心气高如爱玲者亦难免人世间不尽意,有恨有憾。何况我们庸庸俗世中人,寻常日子的不尽意事该是三百件也说不完罢。  宋人方岳有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简洁的话,却切切实实道出了生活的本质。虽如此,而日子是已经扬起的帆,有风有浪有暗礁,也依旧要向前。所以南宋的无门慧开禅师劝世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期刊
小鱼把细小的波纹送到岸上  和我一起散步  它好像是我的前世  和风一起生于青蘋之末  脚下的鹅卵石上  蜿蜒着不易察觉的纹路  像我的一生  仰望着天空這个巨大的裂缝  高楼把落日撕成   一个个星星   夜空是一片凌乱的拼图  让人着迷
期刊
晴空如玉,凉风习习,秋天适合找一处地方走走看看。哪怕熟悉的风景,也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这个时候,人在天高云淡的旷野里也最易平静明达,在寻常的事物里心平气和。  一个人,穿过热闹的街市,明晃晃的秋阳里游走,像一尾自由自在的小鱼。一个人的形单影只不是人群里的孤独,而是喧闹里的寂静,宛若馄饨店门前那一株盛开的一串红,在人来人往里独自美好着。  走过馄饨店两三米远,向左转,悠闲地游进闹市中的一条古老胡同。
期刊
王长征的诗歌中很少有议论、隐喻,甚至连形容词的运用他都惜墨如金。他就是如实记录着一个北漂诗人的日常生活,简单、随意,却又直指人心:“孤独的人最怕下班/最怕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房子/不是出租屋的床不够温暖/不是陌生的邻居不够善良/关上门就会被安静所淹没/静静躺在床上/隔壁偶尔传来窸窸窣窣的细语/脚步轻得像踩着棉花/同是异乡人,不一样的方言/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每个人都是一只胆怯的刺猬/通过疏离别人
期刊
周末,读李小琳的短篇小说集《万物生》。  这是一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河南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尽管集子中所选的小说,我基本都深读过,但仍然让我手不释卷,因为她的小说非常好看,有浓郁的当代生活气息,描写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的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更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篇是《蛊》,第二篇是《去狐村的经历》,这两篇都读过,重读感觉仍然引人入胜,回味无
期刊
南阳之暖  盆地之光  世界之眸  七彩波澜  旋转成大海旋涡  风吹动,云飘落  黄,闪烁着金币的光芒  红,绽放着少女的笑靥  白,集结在枝头的云朵  走进庭院,成为亲人  守卫门户,泰然自若  站在路旁,接来送往  向谁点头致意?  向谁舞蹈欢歌?  大海的波涛,涌出盆地  情暖亿万个家庭  根系每一个角落  走出国门,每一朵云朵  成为中国,绽放给世界的一个个笑涡……  春天的火焰  这燃
期刊
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就是作者自己另一个生命,这一点也不假,因为它放射的丝丝光芒照亮了别人,也感染了别人,从而形成一股精神当量,让人们更纯净、更充实地去工作和生活。俗话说:成熟的麦子总是低着头。越是大家越是不张扬、不显摆、不造作,而是让自己的思想都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你从张虎山老师所著的《清代县衙五品官》书中,可以读懂他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是啊!真正的作家们都是静默的,因为他们摒弃浮华和诱惑,在一
期刊
一、书香浸润百花洲  邓州,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交界处,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北宋时期中原重镇。公元1046年秋,怀着“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的愿望,抱病的范仲淹到任后,看到邓州“风俗旧淳,政事绝简”,而“心方少泰,病宜有瘳”。范公的心灵和身体在获得慰藉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著述,去深刻地思考如何去治理脚下的土
期刊
初春,很多樹还是光秃秃的时候,柳芽便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开始只是一点浅绿,不几日,嫩叶便舒展开来,微风一吹,千万条柳枝随风摇摆起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不久,杨树也开始吐露新芽,开始是黄褐色的尖芽,十来天,就能长出许多叶片来。天渐渐地暖和起来,鸟儿在树上清脆地叫着,仿佛在呼朋引伴。看到灿烂的阳光,人们的心也跟着灿烂起来,春风带着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给人以青春的气息,青春的活力!一场春雨过后,麦苗、油
期刊
热雪  越野车转过一个近于九十度的急拐弯,周琳琳眼睛猛然一亮,眼泪也就哗啦啦汹涌澎湃。她知道,这车暂时是不能继续往前开了,于是从纸盒里抽出两张纸,揩了揩眼泪,将车停在路右边石壁下稍微宽展的地方。打开车门,下车,以身后半里外一座巍峨入云霄的山峰为背景,久久伫立,让泪水更加恣意汪洋。  周琳琳是两个月前,开始这趟寻访之旅的。  两个月前的那个晚上,她又做了一回梦。这里说“又做了一回梦”,并不是她很少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