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措施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学历教育通道、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农业职教集团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1-0031-05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并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另外,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懂专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农业部编制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一、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城镇、乡村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8%攀升至2016年的57.4%,但由于一产的积累不断投到二、三产业的建设发展,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及规划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衰落现状。据统计,2010年,全国自然村数量为270万个,比2000年减少了25%,平均每天有240多个自然村落消失。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入,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为2.72∶1[4]。如果将教育、医疗、文化等维度的统计数据纳入福利测算的指标体系,则城镇、农村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矛盾会进一步凸显。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2015年的抽样调查与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及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提升,具有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农村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离开了农村,实际上农村成人受教育程度并没有明显上升。中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显然,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加快农村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供给,应是国家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要内容。
二、农业职业经理人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
近年来,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预示着农业发展不仅需要现代物质条件来支撑、需要最新科技来武装,而且还必须依靠先进发展理念来引领,依靠专业人员以职业化的手段来推进。近几年,成都市在全国首先出台《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5],率先启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规模经营迅速发展。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81家,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6所、行业协会学会2个、科研院所1家、事业单位12家、企业37家。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四川省政府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整合西南地区农业企业、涉农行业资源,搭建“政、行、校、企”多元合作发展平台,构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朝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景,创新合作模式,精耕合作领域,合力培植合作品牌,形成具有生态体系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将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创新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把理想扎根大地,把希望寄于田野,整合资源要素,改革教学管理,推进机制创新,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做出了不懈努力。
三、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的要求,积极营造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生态体系[7];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教育生态资源共享,优化教育生态资源配置,共同培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服务四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吸引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四川省在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有效模式。
(一)整合农业教育資源
职教集团内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实行省农业厅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整合集团内院校、协会、科研院所等优质农业科教资源,同时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组建。学院院长由集团理事长担任,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学院独立开展工作的运行模式。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的成立,为农业职业经理人建立了一个高起点的窗口平台和交流之家,也为做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
自2012年承担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任务以来,学院以满足农业职业经理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参训对象职业素养为核心,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方面狠下功夫。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联合大北农集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等行业500强企业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数字资源在线开发与远程共享平台,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开发现代农业职教培训体系。依托中国智慧农业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实行以奖代补机制,推进联合开发精品课程和微课、慕课资源,并建设空中课堂,促进教学资源远程共享。建设现代农业职教云学院平台,积极构建种业、粮食、农资农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综合服务,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水平。2016年探讨跨校组建在线课程开发联盟和跨校修读课程,并借助“爱课程网”推广网上自学。2017年试点北京农信互联班即时互动教学模式,试行学生在线辅修专业。专业教师在“互联网 现代农业教育培训”模式下主要做好资源开发、网上答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网上自学方法指导。该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淡化了学校和空间的界限,适应了时代发展,提高了集团优质资源的共享度和集约使用效益。 (三)提高培训实际成效
集团以专项经费注入和承建单位优质资源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域遴选建成现代种植养殖业等7个公共实训基地和5个专家顾问工作站,打造了四川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培养平台、项目成果孵化与转化平台、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与服务平台。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发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项目库,落实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了成本多元分摊补偿机制,实现培训师资跨区互聘共享,从而保证基地正常运转。集团整合政行校企各方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就地、就近、就需的原则,采取送技术上门的形式,把教育培训办在生产一线、办到田间地头,根据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安排教学和实训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场教学与远程教学对接。拓展个性培训空间,根据学员文化程度不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的情况,制定“缺什么、补什么”的订单式培训,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员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灵活多样的培训,学员获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提升。
(四)打造一主多元格局
在集团内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政产学园协同育人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政府为保障、以产业为导向、以大学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合作方式。政是指政府和政策,产是指产业(企业)和生产实践,学是指涉农高职学院和学习,园是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四者分别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项目和案例支持、知识和人才支撑、实践和孵化载体。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整合区域行业的聚合功能,调动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高起点、能管用、见成效的政府主导、集团承办、行业协同、企业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根据需要调整教育体系,实行学历与非学历融合、短期与长期互补、现场与远程交互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
四、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
(一)以联盟促进交流
成都市农委牵头组建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同时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迁入,日常工作都由集团牵头开展,实行集团、联盟、协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方式。职业经理人学院执行院长担任协会秘书长,集团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分别负责协会和联盟的日常工作。集团培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既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会员,也是创新创业联盟的成员,平台的搭建使农业职业经理人找到了学习交流的大本营、解疑释惑的充电站。联盟为四川省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或农业企业经营者等提供交流合作、智力支撑、金融支持、创业孵化和政企对话的公共平台。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依托联盟定向承接政府农业创新创业领域的培训、评优、考核等服务,切实形成了政产学园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为集团培养涉农高职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以活动牵引互动
农业创新创业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以活动为媒介,以资源促互动,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深度交流和广泛合作。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培育依托联盟开展主题沙龙、项目路演、农业创享会、政策解读会、资源对接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实现了政产学园有效沟通和无缝衔接。提供线上“农创通”微信服务,及时发布信息;拓展线下“农业嘉年华”交流,举办大型活动、主题沙龙20余场,吸引1300余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参加,现场解决问题50余项;强化导师团队服务,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主管部门等人员构成的6个组共54人的导师团队,积极主动服务于联盟成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三)以载体支持孵化
为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发挥学院、联盟、协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作用,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逐步建立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大数据库,搭建农业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教育培训及农业科技服务;加强线上“农创通”微信服务平台和线下“农业嘉年华”交流平台建设;引进北京农信互联进驻校园;同时依托2000亩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成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茶叶、农村电商及营销策划 6 大类导师团队 45人。通过“政府 专家团队”帮扶模式,予以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智力保障,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成功率。
五、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集团立足“农”字特色,创新学历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大专生”,把农民由一种身份变成一种职业,有效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地、谁来服务”这个根本问题[8]。集团把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重点,从政策支持、管理创新等层面引导和扶持,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9]。
(一)形成新的培育模式
为适应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新要求,集团主动对接,充分利用单独招生考试录取资格和成都籍学生就读涉农专业免学费的政策,结合学院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批准)工作要求,向四川省教育厅申报农业经济管理專业单独招生考试计划并获得批准。招生主要面向具有中级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或新型职业农民,采用“产教融合”、模块教学、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10]。2016年9月全国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徒制班)正式开班,21名学员全部来自成都各区市县,并且从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种植 养殖,这些学员接受为期3年的系统高职学历教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班培养体系见图1。
(二)建立新的标准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班,集团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全面调整,聘请地方农业领头人为导师,通过学徒制、导师制等方式传授农业知识技能;引入EMBA的教学方式,将龙头企业经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事迹编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逐步探索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化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上以模块化教学为主,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基础能力与素质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拓展、学徒方向选修、生产一线学徒及综合实训模块,将每个教学模块分解成若干核心能力,每项核心能力又分解成若干教育专题和相应课程,共计135个学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知识架构,见图2。同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构建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产经营为主的农业技术课程体系,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为主的农业信息化课程体系,以农场经营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等为主的农场经营与管理课程体系,以农业政策、农业保险、金融、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实践操作等为主的综合课程体系。学生实行双证毕业,除了拿到大专学历外,还能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 (三)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采用三结合管理:首先,系统学习与个性定制相结合。与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脐橙产业协会、成都市蒲江县红心猕猴桃协会等6家行业协会达成共识,联合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徒制班学员,还组建经营管理服务专家团队,在3年学习期间为学员企业诊断把脉。为每一位学员建立企业经济数据库,学员毕业时能看到他们的经济数据。其次,系统学习与游学培训相结合。优秀学员将获得去台湾、北京等地游学的机会,通过游学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再次,系统学习与资源整合相结合。依托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和创新创业联盟的资源,多措并举助力互联网 现代农业建设。
六、成效与展望
(一)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集团自承担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任务以来,以满足农业职业经理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参训对象职业素养为核心,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方面狠下功夫。目前,集团已为全省培训6000余名农业职业经理人,活跃在四川省19个地市州的田间地头,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四川省首届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中,有8人在集团接受过专门培训。一批又一批经过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成为新型的“农业CEO”,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和“科学种田”的问题,有效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延伸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有效做法,共建“专家大院”,结合地方花卉、蔬菜、果树、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集团分别在成都4个区市县、广安市武胜县、简阳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共建科技专家大院。集团派出专家与当地农技人员组成专家工作组,负责推广以现代种植养殖为主的科技成果。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原则[11],利用循环经济的模式,重点开展新品种、新养殖技术示范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指导农户建立规范化科技示范点,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科技专家大院 地方 业主”的科技推广体系和产业服务方式实现了先进实用技术与农村需求、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搭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12]。
(三)有效拓展学历教育通道
通过集团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大专班的开设,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的通道,逐步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提升平台。
(四)有效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为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将明确工作任务和经费来源、健全执行机构、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把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打造成培育现代农业人才的摇篮。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EB/OL].(2017-10-18)[2018-01-10].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01-02.
[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Z].农科教发[2017]2号,2017-01-09.
[4]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2.
[5]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Z].成办发[2014]39号,2014-09-0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发[2007]1号,2006-12-31.
[7]顾馨梅,吴志娟,沐卫萍.城乡统筹视角下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23-24.
[8]赵永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来自山东两个产粮大县(市)的土地托管调查[N].人民日报,2017-09-17(10).
[9]许伟.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EB/OL].(2016-06-18)[2018-02-11].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618/3772292.shtml.
[10]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8-25.
[11]耿元进.积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N].江苏经济,2012-10-27(B02).
[12]张俊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推广模式的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
On Reform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nager under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ase of Sichuan Moder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Jin Jin
Abstract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农业职教集团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1-0031-05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并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另外,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懂专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农业部编制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一、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城镇、乡村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已从1978年的18%攀升至2016年的57.4%,但由于一产的积累不断投到二、三产业的建设发展,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及规划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衰落现状。据统计,2010年,全国自然村数量为270万个,比2000年减少了25%,平均每天有240多个自然村落消失。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入,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为2.72∶1[4]。如果将教育、医疗、文化等维度的统计数据纳入福利测算的指标体系,则城镇、农村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矛盾会进一步凸显。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2015年的抽样调查与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及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提升,具有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农村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离开了农村,实际上农村成人受教育程度并没有明显上升。中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显然,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加快农村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供给,应是国家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要内容。
二、农业职业经理人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
近年来,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预示着农业发展不仅需要现代物质条件来支撑、需要最新科技来武装,而且还必须依靠先进发展理念来引领,依靠专业人员以职业化的手段来推进。近几年,成都市在全国首先出台《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5],率先启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规模经营迅速发展。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81家,其中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26所、行业协会学会2个、科研院所1家、事业单位12家、企业37家。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四川省政府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整合西南地区农业企业、涉农行业资源,搭建“政、行、校、企”多元合作发展平台,构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朝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景,创新合作模式,精耕合作领域,合力培植合作品牌,形成具有生态体系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将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创新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把理想扎根大地,把希望寄于田野,整合资源要素,改革教学管理,推进机制创新,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做出了不懈努力。
三、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的要求,积极营造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进一步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生态体系[7];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教育生态资源共享,优化教育生态资源配置,共同培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服务四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吸引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四川省在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有效模式。
(一)整合农业教育資源
职教集团内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实行省农业厅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整合集团内院校、协会、科研院所等优质农业科教资源,同时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组建。学院院长由集团理事长担任,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学院独立开展工作的运行模式。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的成立,为农业职业经理人建立了一个高起点的窗口平台和交流之家,也为做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
自2012年承担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任务以来,学院以满足农业职业经理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参训对象职业素养为核心,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方面狠下功夫。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联合大北农集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等行业500强企业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数字资源在线开发与远程共享平台,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开发现代农业职教培训体系。依托中国智慧农业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实行以奖代补机制,推进联合开发精品课程和微课、慕课资源,并建设空中课堂,促进教学资源远程共享。建设现代农业职教云学院平台,积极构建种业、粮食、农资农药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综合服务,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水平。2016年探讨跨校组建在线课程开发联盟和跨校修读课程,并借助“爱课程网”推广网上自学。2017年试点北京农信互联班即时互动教学模式,试行学生在线辅修专业。专业教师在“互联网 现代农业教育培训”模式下主要做好资源开发、网上答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网上自学方法指导。该教育培训模式的实施,淡化了学校和空间的界限,适应了时代发展,提高了集团优质资源的共享度和集约使用效益。 (三)提高培训实际成效
集团以专项经费注入和承建单位优质资源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域遴选建成现代种植养殖业等7个公共实训基地和5个专家顾问工作站,打造了四川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培养平台、项目成果孵化与转化平台、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与服务平台。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发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项目库,落实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了成本多元分摊补偿机制,实现培训师资跨区互聘共享,从而保证基地正常运转。集团整合政行校企各方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就地、就近、就需的原则,采取送技术上门的形式,把教育培训办在生产一线、办到田间地头,根据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安排教学和实训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场教学与远程教学对接。拓展个性培训空间,根据学员文化程度不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的情况,制定“缺什么、补什么”的订单式培训,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员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灵活多样的培训,学员获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提升。
(四)打造一主多元格局
在集团内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政产学园协同育人创新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政府为保障、以产业为导向、以大学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合作方式。政是指政府和政策,产是指产业(企业)和生产实践,学是指涉农高职学院和学习,园是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四者分别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项目和案例支持、知识和人才支撑、实践和孵化载体。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整合区域行业的聚合功能,调动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高起点、能管用、见成效的政府主导、集团承办、行业协同、企业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根据需要调整教育体系,实行学历与非学历融合、短期与长期互补、现场与远程交互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
四、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
(一)以联盟促进交流
成都市农委牵头组建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同时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迁入,日常工作都由集团牵头开展,实行集团、联盟、协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方式。职业经理人学院执行院长担任协会秘书长,集团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分别负责协会和联盟的日常工作。集团培养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既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会员,也是创新创业联盟的成员,平台的搭建使农业职业经理人找到了学习交流的大本营、解疑释惑的充电站。联盟为四川省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或农业企业经营者等提供交流合作、智力支撑、金融支持、创业孵化和政企对话的公共平台。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依托联盟定向承接政府农业创新创业领域的培训、评优、考核等服务,切实形成了政产学园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为集团培养涉农高职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以活动牵引互动
农业创新创业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以活动为媒介,以资源促互动,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深度交流和广泛合作。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培育依托联盟开展主题沙龙、项目路演、农业创享会、政策解读会、资源对接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实现了政产学园有效沟通和无缝衔接。提供线上“农创通”微信服务,及时发布信息;拓展线下“农业嘉年华”交流,举办大型活动、主题沙龙20余场,吸引1300余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参加,现场解决问题50余项;强化导师团队服务,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主管部门等人员构成的6个组共54人的导师团队,积极主动服务于联盟成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三)以载体支持孵化
为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发挥学院、联盟、协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作用,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逐步建立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大数据库,搭建农业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教育培训及农业科技服务;加强线上“农创通”微信服务平台和线下“农业嘉年华”交流平台建设;引进北京农信互联进驻校园;同时依托2000亩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成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茶叶、农村电商及营销策划 6 大类导师团队 45人。通过“政府 专家团队”帮扶模式,予以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智力保障,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创业成功率。
五、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集团立足“农”字特色,创新学历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大专生”,把农民由一种身份变成一种职业,有效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地、谁来服务”这个根本问题[8]。集团把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重点,从政策支持、管理创新等层面引导和扶持,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9]。
(一)形成新的培育模式
为适应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新要求,集团主动对接,充分利用单独招生考试录取资格和成都籍学生就读涉农专业免学费的政策,结合学院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批准)工作要求,向四川省教育厅申报农业经济管理專业单独招生考试计划并获得批准。招生主要面向具有中级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或新型职业农民,采用“产教融合”、模块教学、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10]。2016年9月全国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徒制班)正式开班,21名学员全部来自成都各区市县,并且从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种植 养殖,这些学员接受为期3年的系统高职学历教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班培养体系见图1。
(二)建立新的标准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班,集团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全面调整,聘请地方农业领头人为导师,通过学徒制、导师制等方式传授农业知识技能;引入EMBA的教学方式,将龙头企业经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事迹编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逐步探索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化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上以模块化教学为主,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基础能力与素质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拓展、学徒方向选修、生产一线学徒及综合实训模块,将每个教学模块分解成若干核心能力,每项核心能力又分解成若干教育专题和相应课程,共计135个学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知识架构,见图2。同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构建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产经营为主的农业技术课程体系,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为主的农业信息化课程体系,以农场经营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等为主的农场经营与管理课程体系,以农业政策、农业保险、金融、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实践操作等为主的综合课程体系。学生实行双证毕业,除了拿到大专学历外,还能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 (三)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采用三结合管理:首先,系统学习与个性定制相结合。与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脐橙产业协会、成都市蒲江县红心猕猴桃协会等6家行业协会达成共识,联合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徒制班学员,还组建经营管理服务专家团队,在3年学习期间为学员企业诊断把脉。为每一位学员建立企业经济数据库,学员毕业时能看到他们的经济数据。其次,系统学习与游学培训相结合。优秀学员将获得去台湾、北京等地游学的机会,通过游学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再次,系统学习与资源整合相结合。依托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和创新创业联盟的资源,多措并举助力互联网 现代农业建设。
六、成效与展望
(一)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集团自承担全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任务以来,以满足农业职业经理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参训对象职业素养为核心,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方面狠下功夫。目前,集团已为全省培训6000余名农业职业经理人,活跃在四川省19个地市州的田间地头,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四川省首届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中,有8人在集团接受过专门培训。一批又一批经过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成为新型的“农业CEO”,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和“科学种田”的问题,有效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延伸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的有效做法,共建“专家大院”,结合地方花卉、蔬菜、果树、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集团分别在成都4个区市县、广安市武胜县、简阳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共建科技专家大院。集团派出专家与当地农技人员组成专家工作组,负责推广以现代种植养殖为主的科技成果。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原则[11],利用循环经济的模式,重点开展新品种、新养殖技术示范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指导农户建立规范化科技示范点,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科技专家大院 地方 业主”的科技推广体系和产业服务方式实现了先进实用技术与农村需求、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搭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12]。
(三)有效拓展学历教育通道
通过集团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大专班的开设,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的通道,逐步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提升平台。
(四)有效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为推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将明确工作任务和经费来源、健全执行机构、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把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打造成培育现代农业人才的摇篮。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EB/OL].(2017-10-18)[2018-01-10].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01-02.
[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Z].农科教发[2017]2号,2017-01-09.
[4]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2.
[5]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发《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Z].成办发[2014]39号,2014-09-0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发[2007]1号,2006-12-31.
[7]顾馨梅,吴志娟,沐卫萍.城乡统筹视角下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23-24.
[8]赵永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来自山东两个产粮大县(市)的土地托管调查[N].人民日报,2017-09-17(10).
[9]许伟.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EB/OL].(2016-06-18)[2018-02-11].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618/3772292.shtml.
[10]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8-25.
[11]耿元进.积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N].江苏经济,2012-10-27(B02).
[12]张俊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推广模式的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
On Reform of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nager under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ase of Sichuan Moder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Jin Jin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