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探究时空让科学课更生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确实,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要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勇于打破课堂的界限,让科学探究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突破时空局限,真正回归生态。
  一、突破探究时间,科学探究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我们以往的科学课教学,都是在教室内完成的,特别是在实验室里。因为在那里我们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都已按我们的教学要求和设想有序的摆放好了,只等教师和学生拿来进行实验了。这是“拿来主义”。试问,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伟大发现,有多少是在实验室里诞生的?其实,教室,仅仅是学生整个探究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其中一个空间形式罢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过于完备的准备和器材,是一个非生态的环境存在,也可能是遏制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多给学生一个更自由的时间,让他们把探究从课堂带到他们的生活,或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五年级《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一个处理,尝试着将其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液滴加热”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回到家里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为了实现这个构想,我在课堂中安排了一个不断提升的疑问情境,以调动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兴趣。1. (猜测)老师在上面演示用的水里加了什么? 2.(思考)除了加盐以外,会不会加其他的物质也会使马铃薯浮起来?3.(判断)能不能确定水槽中一定加了盐?4.(课外延伸)如何去检验水中到底加了什么?再如,教学五年级摩擦力后,让学生回家用筷子插在有米的杯中,用筷子把杯子提起来。几天后,很多同学都兴奋的找到我,汇报他们回去以后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在他们的零零碎碎的叙述中,虽然听不到科学的逻辑分析,但我猛然感觉到,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实践证明,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生活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相当必要的。探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课堂为载体的教学,只能完成浩大工程的一小部分。
  二、突破探究空间,科学探究给学生更多发挥余地
  传统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实验。他们内心对实验的强烈渴望被老师的眼睛、严格的纪律牢牢的钳制着,得不到任何的发挥,这也是一种“非生态”现象。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你还有什么时间用来思考?”(爱因斯坦语),哪来的灵感,又如何去进行创造?创新,是以充分的自主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处处留意、自觉的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做到“三多三少”。
  1、多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启迪创造的灵感。在探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多一些对学生的鼓励,少一些批评。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缺乏严格的纪律意识,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乱哄哄的教室时,千万不可厉声呵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引导、甚至是诱导学生集中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如可以采取表扬优秀的方法,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等等。另外,对学生个性的、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更要注意评价的方式和程度。要知道,很多创造的东西,往往首先出现在这样的零碎的只言片语之中。
  2、多实践、少总结。教师往往很担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或预期的现象和结论,所以会经常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总结,希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其实,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应该完全渗透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过多的总结和归纳,反而会打断学生的实验,扰乱学生的思绪,结果适得其反。
  3、多参与、少讲解 。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在实验之前先将整个实验的方法过程一一说给学生听,自认为交代清楚,就会毫无纰漏。但这样的教学效果却是极差的,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实验的兴趣;或是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或方法,对实验根本无法下手;再可能会导致后面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而教师不得不再重申,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前面的讲解显得更加苍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制订实验计划的方法是十分适用和合理的,主要优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计划的制订,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便于激励学生高质量的投入实验,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二是制订的计划以书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严格按计划实施,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在课堂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合作者”、“共同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共同参与中引导学生自主、自由的经历探究;在共同参与中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和进行点拨;在共同参与中与学生一起经历困惑、享受成功。 这就是生态的共生性。
  综上所述,科学课教学要突破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是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更是生态课堂的主要表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理论,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实践,为学生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 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为此,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压力容器是多个工业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为此,对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评估与结构分析等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分析与安全评估展开分析,对国内外在压力容器方面的使用现状展开了分析,旨在确保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的应用更为有效。结构分析;压力容器;安全评估  当前,压力容器已经被各个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压力容器是内
都市人心态的追踪描绘──读长篇小说《栖凤楼》胡德培一直关注现实生活的刘心武,又写出一部中国现实心态录──《栖凤楼》,在《当代》杂志全文发表后,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钟鼓楼》、《四牌楼》之后,新建起来的第三座楼。这是他自成名作《班主任》之...
琉璃厂的阳光祝勇若不是台湾女作家苏伟贞来京,也许不会舍得抽出一整个下午去逛琉璃厂。电话里苏女士心情急切,她恨不得在下飞机的那个晚上就去。琉璃厂永远是书生的乐园。可惜我整日埋头于编稿出书,已经许久没有享受“淘书”的乐趣了,自然乐意给自己一个理由,可以安...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现就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材《蜡烛的变化》一课谈谈笔者的想法。  【片段一】通过“蜡烛熔化“研究物质的物理变化  教者提问“熔化!蜡块在什么条件下会熔化?”引导出“受热”、“加热”的蜡块熔化条件,接着引导学生
摘要:目前再制造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再制造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是“再制造计划”中重要内容,本文将对其再制造技术和工艺展开详细分析。首先对该产业背景进行相关介绍,然后着重对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工艺流程进行探讨,最后以某四缸柴油机曲轴为例,分析再制造设计技术。  关键词: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工艺流程  再制造,主要是指对工业废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或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自主、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IPAD已经开始进入课堂。使用IPAD,化难为易; 可以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丰富资源,深化探究;虚实互补,优势互补。它为学生在小学科学传统的实验探究中增添风采!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我就I
纪实与传奇:在厚重的历史中凝结——评长篇小说《我是太阳》王福和这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断代史,这又是一部讴歌英雄的一代中国军人的传奇史。它将唤起老一代元勋的激情,使他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去再度跋涉那极不平凡的沟沟坎坎,它将启迪新一代骄子的心灵,让他们...
展示出版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在第三届国家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于友先同志们:在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我代表新闻出版署向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的出版社、作者、责任编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始终关心和支持...
目的 探讨心导纳微分环(ADL)与大动物血流量间的内在联系,观察控制冠状动脉流量造成ADL形态改变与常规心电图的关系。方法 检测37只犬ADL面积与电磁流量计(EFM)测定主动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