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阐述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一直以来,民族精神中最为注重的便是和谐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其更是受到高度重视,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起到的引领性作用,这些都要求人们应对创造性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其并非是因循守旧的,而要在此基础上确保中华传统文化更具创新特色。在处理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时,必须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看作主要参考依据,将其中包含的有价值的文化继承下去,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创新性的突破延伸,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扮演着引导角色。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一般来说,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差异和变动上,往往每个时期都容易受到该阶段独特环境条件的制约,具备当代标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相同民族也可能呈现出对立局面。由此可知,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有效克服这一现状,需保证社会始终处于相对公平的环境下,构建完善的经济体制,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文化的继承得以顺利进行。并且,每个公民还要树立诚信友善的精神。此外,还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真实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经济基础,并为其提供便利性服务。例如,我国的农耕经济可以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经济基础保障,普遍具有持续性和多元化特征,致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源远流长的局面,但也使传统文化呈现出了不成熟状况,构建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君主制度,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迷信的特点,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继承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联系
  (一)傳统和现代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具有双重属性,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逐渐衍生出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中华文化的传统性往往集中展现在现代文化中,尽管最初提出了与传统完全相脱离的主张,但人们渐渐认识到传统与现代不仅仅具备对立关系,还呈现出统一性的特征。上千年积累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凝聚力、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奋斗精神等,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起到了重大作用,促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能够不断坚持、完善,从而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民族和世界的关系
  据实践了解到,民族文化在世界多种文化中占据首位,文化具备的民族性特征可以说是该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与其他一般文化存在的最大不同便是具备较强的精神标记和文化基础。我国之所以能在漫长历史背景下始终保持不断发展,主要在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开放性。同时,民族文化还与世界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不仅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还受到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两者无法完全分离。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演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应为民族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确保与现代社会保持一致状态,在相互促进的情况下获得共同发展。
  (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存在的联系中,最矛盾的便是继承与创新。众所周知,继承代表着守旧,而创新则是突破,两者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矛盾性的局限。但在当前的具体实践中却发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非始终呈现对立局面,具体有两点:第一,继承优秀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首要前提,没有继承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文化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结果,要求其能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创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活力。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文化决策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发扬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也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大力弘扬,彼此之间相互依靠而非相互抵触。因此,需要积极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准确鉴别并找出其中不利的内容,在合理改造后,确保其能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仅是民族形式,同时也是民族具体内容,若想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展现,则必须准确找出传统文化中生命力较强的文化,将其有效融入渗透到现代社会文化中。同时,还要帮助社会公民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效地继承精华、去除糟粕,避免不良文化对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一种和谐关系,并针对传统文化展开创新性的研究,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真正目的。
其他文献
音乐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小学音乐教学也在逐渐走向现代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展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想要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就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学生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能
期刊
我们生活在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很多东西,我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应把口号叫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我们应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培养,重视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因此,我从中提炼了五种有效的方法。  一、精神鼓励法  幼儿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就是什么。在班级里,要让我们的小主人充分
期刊
一、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识谱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识谱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手势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进行识谱教学的时候,很多音乐教师都过度强调音符的高低,但因为音符过于抽象,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而通过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教学,可以将不同的音符通过手势直观地表现出来。手势教学法可以通过变换手势位置的高低来直观地表现出音符的高低,使学生识谱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从而提升了识谱教学的教学效
期刊
一、幼儿童话表演游戏的重要性  五花八门的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课程游戏化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有助于使幼儿阶段的课程更贴合幼儿的发展,其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童话表演游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幼儿童话表演游戏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幼儿受年龄的限制,社会阅历少之又少,对事物的认知度有限,而童话表演游戏则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引导他们在五花八门的童话表演游戏中领略不同人物角
期刊
高中音乐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保证教学方式的科学有效,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钢琴的伴奏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综合性,同和声基础理论的探究和使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钢琴伴奏中存在的缺陷和发展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和声基础理论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  一、和声基础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在我国的音乐钢琴教育伴奏课堂中,以往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重
期刊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孩子们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与研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以此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并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十分重要。然而,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如果教师
期刊
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  幼儿天生有自我表演的欲望,喜爱表现自己。为此,幼儿教师可从绘本中选取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蓝本,设计绘本表演游戏,让幼儿尽情体会绘本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如,结合绘本中描绘的故事情节,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将绘本中的角色制作成皮影形象,然后让幼儿在幕布后操作皮影人物,演绎绘本所讲述的故事,其他的幼儿作为观众来观看皮影演出,表演结束后进行角色互换。这
期刊
《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钢琴即兴伴奏是在旋律的基础上精准迅速地编配出和声、织体,弹奏出与旋律相應的伴奏声部。同时,即兴伴奏要与歌曲的歌词、旋律紧紧相连,从而塑造出不同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普遍应用,有很强的适用性,是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素养较弱的教师的不足之处  第一,钢琴演奏基础不是十分扎实,或者其
期刊
通识教育思想观念主要流行于大学教育中,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识教育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进一步地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成了当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随着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这也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如何在通识教育思想下对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养作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期刊
音乐可有效充实人们内心世界,推进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在班级合唱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小学生基本的演唱技巧,更要有效培养其团结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明确班级合唱的重要意义,然后思考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感受到合唱的乐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堂逐渐成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增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