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贫困治理路径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贫困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后扶贫时代,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乡村贫困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力资源。N校的案例呈现出青年志愿服务主要以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经济扶贫、健康扶贫等形式参与到乡村贫困治理中。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仍面临身份认同度低等困境,需通过相应举措优化乡村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过程,以使其更好地助推乡村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乡村振兴;贫困治理;志愿服务;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7-0036-03
  引言
  我国已进入以相对贫困、多维贫困为特征的后扶贫时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贫困治理仍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议题。乡村贫困治理是以消除乡村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满足乡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為前提,内涵是保障乡村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居住、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权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本保障。在乡村人口外流的背景下,青年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青年志愿服务是一种爱心传递,是青年承担责任、展示担当的表现。志愿者不图回报,自愿投入时间精力,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整合社会资源,投身社会公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加强乡村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壮大乡村贫困治理力量,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乡村发展。
  一、乡村贫困治理中青年志愿服务的实践形态——以N大学S项目为例
  乡村志愿服务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而青年志愿服务则是其重要助力。以N大学的S项目为例,该校S协会每年暑假都会开展依托“短期支教”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每年派出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四川大凉山某镇开展为期1个月左右的志愿服务。该协会以“教育扶智”为主题,同时开展一系列综合性的志愿扶贫项目,积极参与乡村贫困治理,其具体实践形态为以下几种。
  第一,教育扶贫。该协会的的传统支教项目是“1+10”,即1个月的当地教学和10个月的线上辅导,辅导内容涵盖课业指导、心理疏导和精神引导等。青年志愿者通过微信或者QQ群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答疑解惑。此外,支教受众也不仅是孩子,该协会新开展的“妇女扫盲”项目则针对乡村妇女群体。志愿者组织农村贫困女性学习认字,教授普通话,并录制线上课程供其学习。
  第二,文化扶贫。该协会发起的“乡村图书角”项目募集了上万册图书和部分书架,志愿者在当地11个村中建立14个“乡村图书角”,以便丰富乡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帮助村民更好地接触并且利用图书资源,提升村民的文化参与度,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第三,经济扶贫。在该协会的“生态农产品销售服务”项目中,志愿者充当网络主播,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来帮助当地农民销售农产品。此外,志愿者还教授农户开办淘宝店铺,并且通过网络转发等方法帮助其宣传推广,进而使其实现增收脱贫。
  第四,健康扶贫。该协会鼓励青年志愿者结合专业特长在当地农村“做一件事”。医学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可给乡民提供义诊等健康服务,比如听诊、免费测血糖、测血压等。同时,给农民普及科学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帮助提高农村百姓的健康管理意识与防病治病意识,提升其健康水平。
  二、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问题与困境
  第一,乡村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认同度不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我国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在农村,不少农民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了解度、认知度较低。当志愿者走进乡村时,往往需要花时间精力向服务对象解释自己的身份,并应对各种质疑。村民缺乏对青年志愿者能力与身份的充分信任,较难接受志愿者带来的“数字农业”“互联网+”等助力乡村扶贫的新理念,志愿者常常难以获得村民的全力配合。
  第二,乡村志愿服务缺乏深度与持续性。青年志愿服务的阶段性、时效性倾向明显,志愿活动一般集中在“学雷锋”志愿活动月或节假日。短期零散的志愿服务让志愿者难以深入了解乡村贫困的发展瓶颈,难以发掘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而形成精准的贫困帮扶策略。此外,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化,具有低效性、临时性和碎片化特征。不少乡村志愿活动流于形式,如给贫困户家庭进行扶贫知识教育,进行口头慰问、探访留守儿童、探访空巢老人等,难以真正切中乡村农民的切实需求。非持续性表面化的志愿服务,难以促进农民的能力提升和乡村的长远发展。
  第三,乡村志愿服务培训制度有待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目前志愿培训仅限于组织认知与组织工作程序学习等,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培训,难以促使青年志愿者个体发展以及志愿动机延续。乡村贫困治理是系统工程,总体来看,目前乡村贫困治理中的志愿参与存在着专业能力受限、能力与服务对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乡村贫困群体在种养殖或者农产品营销方面需求迫切,而青年志愿者通常不具备充分的知识素养与服务能力,无法真正成长为“懂农民、爱农业、兴农村”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人才。受限于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当前乡村青年志愿者较多从事知识宣传、支教扫盲等基础服务项目工作,往往不能胜任科教支农、爱心医疗等技术型志愿服务工作。
  第四,乡村志愿服务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青年志愿者在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过程中常缺乏资金、健康、设备、培训等保障机制。比如志愿者常需自掏腰包奔赴遥远的乡村从事志愿服务。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青年志愿者的身体健康得不到充分保障。一些新颖的服务方式常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而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比如志愿者想运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这类新兴营销方式助力乡村产业脱贫,但是直播设备等便成了问题。此外,缺乏针对乡村青年志愿者的系统性的培训,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水平及质量。   三、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贫困治理的优化路径
  第一,推进乡村青年志愿活动品牌化。应统筹整合人力资源,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搭建志愿平台,同时让乡镇宣传办负责宣传工作。积极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和横幅等传统宣传渠道,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微信、新闻平台等加大宣传力度,依托信息“共享平台”推广志愿文化与“互联网+”等新发展理念;同时挖掘传统乡村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推进志愿团队品牌化、团队内部制度化。提高乡村居民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关注度,改变部分乡民对志愿服务的误解和偏见,努力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舆论环境,增进乡村居民们对青年志愿者们的了解与认识,继而生成信任与合作。同时,借力品牌化志愿团体的公信力,面向社会募集乡村发展资源,宣传乡村的特色产品或资源。
  第二,促进乡村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与专业化。强化乡村动员与宣传,依托农村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将其发展成农村志愿服务的阵地。以此为支撑,在青年志愿者与乡村居民之间搭建桥梁,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为乡村贫困治理制定长远发展策略,防止服务的“悬浮化”倾向。青年志愿者应着眼于乡民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青年志愿者应多实地走访,发掘乡村的特色发展资源,在探索乡村脱贫发展路徑的同时准确掌握农民需求。在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之上,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农民具体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使志愿服务不断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既做到形式的多元化又注重内容的针对性,提升服务的精准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如掌握种植相关知识的青年志愿者可以为乡民提供现代种养业服务;医护专业的志愿者可以提供医疗服务等。
  第三,实施乡村青年志愿者培训制度。重视志愿者本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将长期的志愿者素质培训和短期加强式的技能培训相结合。引入农村社会工作,指导志愿者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贫困治理,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挖掘农村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引导其在乡村贫困治理过程中合理调配与利用乡土文化等内生资源。创办志愿者培训课堂,调动基层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培育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技能型志愿者。鼓励志愿者因地制宜地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协助乡民利用本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在实现增收的同时传承民俗特色文化。结合乡村状况与农民需求,优化青年志愿者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高效志愿队伍。
  第四,健全乡村青年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在保障机制方面,基于政府的公信力保障,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整合社会筹款、政府拨款、个人捐助等资源,动员企业等市场化力量,对志愿服务中交通、食宿、通讯、医疗等给予适当补贴。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乡村脱贫“先天不足”。通过健全青年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来激活志愿者的内生动力。建立志愿者等级评价制度,按照志愿时长和服务对象的反馈情况对志愿服务进行评分评级,遵循优胜劣汰原则,表彰先进者,淘汰不合格者。此外,以青年志愿服务激活带动乡村妇女、低龄老人、村干部等内生性志愿服务资源,获取来自于乡村社区的“群体性支持”,加强针对农民的志愿文化宣扬与道德引导,延续志愿精神,形成助力乡村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谭建光,李晓欣,苏敏.中国农村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趋势——来自16758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4):70-75+84.
  [2]  谢宇.社会工作介入志愿服务:能力与需求的框架[J].学术研究,2018,(8):76-82+177.
  [3]  韩鹏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2-110.
  [4]  易艳阳,周沛.危机与重构:AGIL框架下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86-95+157.
  [5]  易艳阳.资源禀赋、可行能力与残障青年创业支持--基于Z市典型案例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20,(2):87-94.
  [6]  韩鹏云.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反思[J].人文杂志,2020,(8):114-121.
  [7]  罗曼妮.城市老年人文化参与探究[J].汉字文化,2020,(15):159-160.
  [8]  冯广圣.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91-101.
  [9]  袁小平,张雪林.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的协同惰性研究——基于协同关系模式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7):168-176.
  [10]  易天媛.共享型养老平台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46-47+58.
  [11]  韩鹏云.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与振兴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9.
  [12]  易艳阳,周沛.缘情共同体:农村弱势群体支持中的情感逻辑——基于对两个助残扶贫案例的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20,(6):130-137.
  [13]  魏俊宇.浅析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效与不足[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14-15.
  [14]  易艳阳,周沛.文化资本与助残社会组织文化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20,(1):120-126.
  [15]  陈睿玲.养老企业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36-37+41.
  [16]  刘海春,姚岱虹.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6):87-90.
  [17]  刘熙雨,潘承亚.“孝”文化变迁与城市家庭养老重构[J].汉字文化,2020,(19):130-131.
  [18]  易艳阳,周沛.元治理视阈下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兰州学刊,2019,(4):184-193.
  [19]  蔡振春.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46-47+54.
  [20]  王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与保障状况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83-87.
  [责任编辑 文 娇]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后疫情时代农村人口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缓解贫困。基于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运行效果。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医疗补偿比例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性影响,医疗补偿每提高1%,贫困发生率降低0.7%。因此,应针对农村居民进一步完善医疗补偿方式,提高医疗补偿费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
摘 要:公平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适时增进社会公平,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平实现机制,对发展我国和谐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基于公平的实质是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市场作用、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社会保障及社会慈善等有效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几个方面探讨社会公平的实现机制,进而指出公平不仅不会与市场经济相冲突
摘 要:从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了256家企业进行研究,利用2018年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熵值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董事会特征、异质性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掌握董事会的最优配置。实证分析发现,除董事性别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之外,董事会特征、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该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董事会配置方面的理论内容,为指导上市公司改革董事会提供了参考。  关
摘 要:文化的作用是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以及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当然,乡土文化的灵魂也在于此,乡村振兴也依赖于乡村文化的振兴。而现在的乡村文化存在着传统方式尚未转型、淳朴的乡风民俗变淡、伦理问题突出等问题,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文化战略方针相距甚远。在乡村建设方面社会组织具有巨大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在动力和资金上提供一些帮助外,还能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助于基层的治理。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2018年我国民政部就已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但从试点过程看,“时间银行”本土化落实仍需探索与完善.基于684份问卷调查,剖析合肥市民对“时间银行”的认识及参与意愿,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市民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银行发展前景乐观;时间银行储户群体特征显著;时间银行各项制度有待完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快,物流成为烟草行业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以WH市烟草物流中心为例,对其所在的AH省内16个地市烟草公司物流中心的运营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WH烟草物流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规模报酬状态递减,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因此,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对WH烟草物流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烟草公司;物流效率;D
摘 要:易地扶贫作为解决生态环境脆弱和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之一,在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新疆兵团南疆团场从“团场改革”的实际出发,抓住全国“易地扶贫”的政策,开拓视野,目光向外,实施向内地“招纳职工”的政策。与内地政府双向展开工作,积极制定脱贫招工方案,实施“整体搬迁”,旨在解除“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事实上,在具体的脱贫工作中,新疆兵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随着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农业经济方面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技术不成熟、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由此,重视思想引导,落实政策制度,提升管理意识,加快产业转型,进而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陆巷古村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其经济主要支柱——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探索疫情常态下陆巷古村的绿色经济开发与建设,对于推进江南古村落抗疫和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疫情前后陆巷古村经济建设与生态利用情况,对未来疫情常态下陆巷古村落绿色经济建设进行预测,从多方面给出绿色经济可持续开发与建设的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摘 要:国际性大都市夜经济舞台以“餐饮+”或“+餐饮”的模式异彩纷呈,纽约以夜间美食和酒吧吸引游客,伦敦紧密关联深夜食堂与影剧院,东京夜间餐饮场所弥漫着繁华都市圈隐匿下的烟火气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夜经济与餐饮融合发展路径明晰。这些无不为急切发展夜经济的城市提供一定的启迪,即打造夜游美食品牌,凝练夜间餐饮文化,引导新技术应用,提升夜间餐饮服务品质等,以期切实促进夜经济与餐饮融合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