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求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各类手术患者,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80名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5名患者在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情况。结论: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会理,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44-01
  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后,手术部位经常会出现感染的现象。我院经过临床实践发现,若在手术之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现象,对患者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我院现将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各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护理对策,现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各类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本文中使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引起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因素,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最后简单讨论和总结手术感染部位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中,通过Epidata双向核查,将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情况
  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以及器官感染。80名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5名患者在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情况,分析其手术部位感染类型,发现有10名患者为表浅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66.67%;有4名患者为深部切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26.67%;有1名患者为器官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6.67%。
  2.2 影响因素
  研究中,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采用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自变量是:患者的性别X 、患者的年龄X 、切口的类型X 、手术类型X 、手术前有无感染灶X 、手术前住院的时间X 、患者体重X ,因变量为患者是否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Y。纳入剔除标准都是0.05。
  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1.531X2 +1.435X3 +1.343X6 -3.064
  回归方程的总判断率为85.51%,分析结果表示,年龄、切口类型和手术前的住院时间这三项因素对手术部位是否感染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3 讨论
  3.1 分析影响因素
  从以上分析中可得,在80名研究对象中,有15名患者出现了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其中有10名患者为表浅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66.67%;有4名患者为深部切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26.67%;有1名患者为器官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总人数的6.67%。分析此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出现浅表切口感染的患者最多,出现器官感染的患者最少,说明在我院中,手术部位感染以症状较轻的浅表切口感染为主要的类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院手术类型中较多的为浅表切口类型的手术,较少的为器官类型的手术。同时,在本研究中,对有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发现表示,年龄、切口类型和手术前的住院时间这三项因素对手术部位是否感染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此类研究的结果相似。
  3.2 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中,年龄是因素之一,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年龄大于55岁或者小于18岁,比患者年龄在18岁至55岁之间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要高,我院认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年龄,其机体的状况也会不同,对于18岁以下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而对于年龄在55岁以上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在逐渐衰退,这就使得患者手术切口处的恢复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手术切口愈合中,患者因为瘙痒会抓手术切口处,增加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手术前,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针对性的提高免疫力,若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其免疫状况不能达标,可以将进行被动免疫。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手术切口恢复期间,家属应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或采取止痒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对切口的伤害最低。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变换体位。
  手术切口类型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另一因素,显然,通过改变切口类型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概率是不现实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高危因素,专业护理人员根据护理手册,并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最好的护理,从而实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
  手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第三个因素,住院时间过短,会使得术前准备不充分,而且患者未能做好心理准备,除非急诊手术,一般建议预留一至两天时间后,进行手术。但是住院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增大,因为医院内患者更易接触到病菌。同时也要注意对患者病房进行规律的消毒。
  通过本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希望对该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秀霞,罗秀娟,方丽莉.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疗,2013,22:165-166.
  [2]王小芳.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63-664.
  [3]张春玲,李毅.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2010,03:173-175.
其他文献
过去人们总认为颈椎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可调查显示,近两年我国颈椎病患者呈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20年前颈椎病的发病年龄一般都在40岁左右.但是最近发病年龄有了下降.最小的患者十几
工作流模型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基础,许多方法可以应用于建模过程,但是这些方法缺少对制造过程,尤其是网络化制造过程的有力支持,不能满足制造领域工作流建模的要求。通过对
目的:探析蒙医辩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而观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 方法 总结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并将护理措施应用于护理过程中 结果 3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 护理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等主要并发症,
基于模态参数的动态特性,针对某型柴油机振动噪声超标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模态分析功能对主要噪声源油底壳的自由模态进行计算,从固有频率方面着手优化其结构。优化后的
【摘 要】 目的 对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腹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按随机单盲法将82例小儿腹泻患者分成两组,即综合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且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1%)比常规组患者(80.4%)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改善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
【摘 要】 目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积极消除不安全因素,有效避免新生儿非医疗技术造成的伤害。方法:成立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强护患沟通,加强重点环节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新生儿科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不可预知因素的出现,护士方面的因素,病人自身因素有关。结论: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才能有效杜绝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少新生儿至残
【摘 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效果。方法:收集绝经后妇女取器150例相关资料,分成3组。A组:术前3天早、晚各口服米非司酮25mg,2次间隔12小时,服药前后空腹2小时,总量150mg,手术当日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B组: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C组:术前一周口服尼尔雌醇,每日顿服4mg,共服7天。观察比较3组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以便为后期的宫颈糜烂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回顾2014年1月-2014年8月这段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
规范模型是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规范模型的操作,可以规范零件几何要素的几个特征变动范围,从而使得零件的设计与功能相一致,也为零件设计与检验统一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新一代GPS标准体系,针对轴类零件加工产生的四类截面误差,通过运用勒让德和傅里叶多项式表示其规范模型。研究成果对设计轴类零件的规范模型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