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案导学”是一种集教法改革、学法指导与自主探究为一体的课堂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案导学,着重分析了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并指出了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学化学 导学案 设计 使用
[中图分类号] 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88
实施新课改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革陈旧落后的授课方式,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新课改的这一目标要求呢?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使用及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导学案的设计
传统的教案主要突出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学案则侧重于学生的学。学案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的浓缩本。学生的学习一般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所以设计导学案时更多的要考虑每个学习环节具体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1.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翻翻工具书、浏览一下课本。教者也不能只是笼统的要求学生把某某内容预习一下。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是要找出对知识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预习呢?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一般是将预习内容问题化,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填空题或者问答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2.课堂学习
这是师生通过双边系列活动实现课堂目标的主要环节。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对整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师生课堂行为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其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一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同样要有预设。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
例如,在设计“常见的碱”的导学案时,其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本没有这一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却很重要,是考试的必考点,尤其侧重于考查知识的应用。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个反应方程式,是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的。笔者在导学案中就顺势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能)
(2)你能设计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方案吗?(有的学生想到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而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
(3)为了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笔者又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如果把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除了上述实验,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种方案。)
这样设计不仅为学习碳酸钠的性质做了铺垫,而且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期待。
3.课堂小结
在导学案中一般可以设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课堂小结时,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学习小组汇报总结,通过回顾学习目标,检查各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还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未完成好的部分可以布置学生课下继续完成。
4.练习设计
练习一般分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高练习两种形式,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为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题既要涉及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也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技巧、方法的运用,又利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各种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搭配要合理,编排由易到难,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排,体现层递性。习题的设计同时要兼顾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3)严格控制习题数量,使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能够完成80%左右。
(4)坚决避免教师的过多讲解挤占学生练习的时间,当然在练习中可以适当给予提示。
二、导学案的使用
笔者一般会提前几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然后带着问题预习教材。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一天收起来,并对学生的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先行批改,了解预习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讲,尽量由学生展示。教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突破重难点以及疑点问题。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三、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写导学案,教师的精力投入较多
以往教师的教案都是手写版,教案中只需突出重难点或者本节课主要掌握的知识即可,所以一个教案花费很少时间就可完成,而为了编写一课时的导学案,往往要花费教师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案中难免会出现实验装置图或者仪器图,以往的教案中教师可以用铅笔直尺完成,而导学案需要在电脑上设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尤其是实验图链接、器皿的选择,这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或者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高的教师是一个难题。
3.推行导学案,在农村学校存在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目前在农村高中学校推行导学案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与问题。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与新课改倡导的熟练使用导学案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相当部分优质生源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在校学生的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有时一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往往在具体教学中不能按时完成。
三是学生课堂合作交流时间长,存在表面热闹的假象,课堂实效较低,课堂时间明显不够用。
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使用导学案后,教师轻松了,学生忙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同时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以提高,对新信息的接受及迁移运用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但是“学案导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一种进行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比较综合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我们逐步认识、学习、研究、完善并稳步推行。
(责任编辑 罗 艳)
[关键词]中学化学 导学案 设计 使用
[中图分类号] 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88
实施新课改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革陈旧落后的授课方式,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新课改的这一目标要求呢?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本文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使用及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导学案的设计
传统的教案主要突出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学案则侧重于学生的学。学案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的浓缩本。学生的学习一般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所以设计导学案时更多的要考虑每个学习环节具体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1.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翻翻工具书、浏览一下课本。教者也不能只是笼统的要求学生把某某内容预习一下。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是要找出对知识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预习呢?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一般是将预习内容问题化,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填空题或者问答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2.课堂学习
这是师生通过双边系列活动实现课堂目标的主要环节。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对整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师生课堂行为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其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一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同样要有预设。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
例如,在设计“常见的碱”的导学案时,其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本没有这一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却很重要,是考试的必考点,尤其侧重于考查知识的应用。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个反应方程式,是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的。笔者在导学案中就顺势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能)
(2)你能设计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方案吗?(有的学生想到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而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
(3)为了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笔者又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如果把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除了上述实验,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种方案。)
这样设计不仅为学习碳酸钠的性质做了铺垫,而且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期待。
3.课堂小结
在导学案中一般可以设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课堂小结时,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学习小组汇报总结,通过回顾学习目标,检查各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还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未完成好的部分可以布置学生课下继续完成。
4.练习设计
练习一般分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高练习两种形式,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为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题既要涉及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也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技巧、方法的运用,又利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各种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搭配要合理,编排由易到难,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排,体现层递性。习题的设计同时要兼顾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3)严格控制习题数量,使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能够完成80%左右。
(4)坚决避免教师的过多讲解挤占学生练习的时间,当然在练习中可以适当给予提示。
二、导学案的使用
笔者一般会提前几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然后带着问题预习教材。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一天收起来,并对学生的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先行批改,了解预习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讲,尽量由学生展示。教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突破重难点以及疑点问题。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三、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写导学案,教师的精力投入较多
以往教师的教案都是手写版,教案中只需突出重难点或者本节课主要掌握的知识即可,所以一个教案花费很少时间就可完成,而为了编写一课时的导学案,往往要花费教师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案中难免会出现实验装置图或者仪器图,以往的教案中教师可以用铅笔直尺完成,而导学案需要在电脑上设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尤其是实验图链接、器皿的选择,这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或者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高的教师是一个难题。
3.推行导学案,在农村学校存在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目前在农村高中学校推行导学案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与问题。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与新课改倡导的熟练使用导学案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相当部分优质生源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在校学生的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有时一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往往在具体教学中不能按时完成。
三是学生课堂合作交流时间长,存在表面热闹的假象,课堂实效较低,课堂时间明显不够用。
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使用导学案后,教师轻松了,学生忙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同时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以提高,对新信息的接受及迁移运用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但是“学案导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一种进行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比较综合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我们逐步认识、学习、研究、完善并稳步推行。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