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和融合中奋力前行(下)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年语文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课改的信念不可动摇
  语文课程改革七年的历程,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语文课程改革下一步怎么走”受到界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语文教育专家、教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紧紧围绕这一个统领全局的大问题发表了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 要坚定“语文课程非改不可”的信念
  
  七年的语文课程改革步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不能动摇“语文课程非改不可”的信念。正如巢宗祺教授所说:“当前的语文教育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的道路是漫长的,也许充满了曲折和风险,因为语文教育问题原本复杂,而我们原有的教育基础又十分薄弱。在转型期中,问题也许会层出不穷。然而社会的转型、语文教育的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顺势而改革的决心,不可动摇。”
  有论者指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处在一个十分关键时期,坚定课改信念,应着力排除两种干扰。
  一是排除对课程改革存有的抵触心理、畏难心理、观望心理的干扰。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语文课程改革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语文界滋生了某些值得关注的否定改革的思潮。有人觉得课改改错了,到现在问题百出,有些偏激者甚至对改革叫停。目前有一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人们在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表示怀疑,产生动摇,有的甚至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想要回到老路上去。”有论者指出,目前这种回潮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二是摒弃“矫枉必须过正”的思维模式的干扰。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面对课改新理念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和迷惘,未能从“矫枉必须过正”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比如,一强调弘扬人文性,便松开了语文的缰绳;一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便忘了教师自身作用的确立和发挥;一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便忽略文本的价值取向;一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便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若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将很难避免语文教育思路的大幅摇摆。有专家指出,“矫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欲速则不达。应该多次‘矫’,不断‘矫’,一次‘矫’一点,慢慢接近‘正’。这样才能避免大幅震荡。”还有论者提出,中小学语文课改要从长计议,“语文课改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颠覆式革命,不能离开国情,也不能丢弃以往的
  经验和好的传统。”
  
  二、 要正确应对一系列“两难”的挑战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正面临一系列“两难”挑战。在课改实践中,既要重视基础工具性,又要对人文性给予更多的关怀;既要让学生自由释放个人阅读文本的体
  验,又要尊重文本特定的指向性;既要强化横向的借鉴,又要注重纵向的继承;既要学习外国的教学理论,又要以“我”为根,以汉字、汉语特点为根基;既要倡导创新精神,又要注重扎实严谨作风的养成;既要强调阅读的拓展性,又要注重文本语言的解读;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又要重视打好语文基础;既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预设,又要关注动态生成;既要加强合作精神的培育,又要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造就;既要“教教材”,又要“用教材教”,等等。可以肯定,这些“两难问题”,如果处理得好,语文课程改革就能比较顺利地向前发展;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延缓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全局
  
  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复杂关系,我们要以系统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全局。当前乃至今
  后一段时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格局:1.坚持“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坚持“继承”“创新”相互渗透;3.坚持“三维目标”整体推进;4.坚持“标准”“多元”融于一体;5.坚持“主体”“主导”互动互补;6.坚持“实”“活”有机结合。追求平衡、
  和谐发展,向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这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四、 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想得以顺利实施,人是最重要因素。课程的发展即教师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养,就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就必须完善知识结构,就必须提升教育研
  究能力。
  七年语文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未有穷期。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面向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必然有新的矛盾与问
  题,同时也意味着有新的思路与平台。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未来课程改革征程,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进一步鼓足勇气,只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就能稳步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本文节选自《辽宁教育》2009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文化之根。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对汉字的书写曾这样评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写好汉字,做有根的中国人,是义务,也是责任;从小练字,终身受益,是远见,也是共识。  写字是小事情,教育是大事业,小事情中包含着大事
期刊
八方百卉聚润州,更喜蹁跹凤凰来。2009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少儿出版社及“凤凰读书会”联合举办的“凤凰读书会”第二届儿童阅读研讨会,在古运河畔的江南名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拉开了帷幕。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先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七彩语文》总编朱家珑先生,江苏少
期刊
[编者按]经过长久的酝酿,《七彩语文·写字》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了。在江苏丹阳举行的杂志首发仪式上,诸位专家同行做了热情洋溢的创刊致辞。希望他们的言论能激发您写字教学的智慧,也期待这本凝聚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书法家心血的刊物,能为您的写字教学提供动力和支持。    经过近十个月的酝酿和努力,《七彩语文·写字》创刊号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诗句,很能
期刊
[编者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广玉兰》与第19课《夹竹桃》同属一个单元,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以传神含情的笔触描绘了两种花儿各自的特点,字里行间倾注了两位作家对笔下的花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两篇课文既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叶萍老师从学段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儿童认识规律出发,把《广玉兰》《夹竹桃》两篇课文放在同一课时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大胆而积极
期刊
新课程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他们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甚至谈“讲”色变。其实没有教师精当的“讲”,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
期刊
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其他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育教学情景。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是师生共同
期刊
“‘九一八’事变后”,是《卢沟桥烽火》一文的开篇语,但“九一八事变”通篇仅于此处提及,教学中极易被忽视。我曾认为这是教学的“非重点”内容,不宜过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备课时也就未多加考虑,课上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学生对这一事件却特别关心:什么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关系?课题为什么不用《卢沟桥事变》而用《卢沟桥烽火》?问这问那,刨根究底。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
期刊
二、 课文题材多元化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植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散发着浓郁的童真、童趣和生命活力,显露着质朴无华的生动性和多元化。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作品,编选的课文类型有:记叙文、小说、说明文、散文、诗歌,此外,还有教材编者编创的“诗词故事”和以叙事、说明的形式介绍语文知识的课文,如《学会查无字词典》《精读与略读》《读书莫放“拦路虎”》,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自
期刊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课间听班里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谈论,该如何给自己的妈妈送去最诚挚的祝福,边上有几个男孩子对她们的举动颇不以为然。孩子们关于这个节日的对话触动了我,心想何不以此为主题设计一节语文活动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庆祝这个节日的活动中去呢?  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注重真实性。我捕捉到了学生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不同的想法,从而确定了教学内容,这样安排可谓是及时应景。语文
期刊
自2007年起,我校确立了“以童话教育为载体,创建文化特色学校”的办学新思路,并已成功举办两届“七彩童话节”系列活动,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    一、 营造氛围,精心打造七彩童话校园    童话以其神奇的想象、活泼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悄然而又自然地走进学生的童年,为童年插上梦想的翅膀,扬起人生的风帆。阅读童话,是引领孩子阅读书籍、创建书香校园的有效途径。  1. 拉开童话节序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