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关注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情境教学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运用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一想法,笔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进行探讨,分析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效率
  一、有效利用情境,启动“去情境化”
  有效“情境化”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开始,同时也是为“去情境化”做必要感性准备;“去情境化”不是“情境化”的终结,它是对“情境化”的数学化提升。
  1.关注数学特征,实现“去情境化”的内在要求。
  “去情境化”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情境化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去情境”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歷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又逐步淡化这些具体的情境,突显数学特征,使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关注数学学习内容。一些老师为了创设一个“新、奇、趣”的情境,费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
  2.关注思想方法,体现“去情境化”的价值取向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一节有“数学味”的数学课,要有一定的思维的含量,思维是数学的体操,脱离了思维训练的数学课必定会淡化“数学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有效的情境应该是蕴含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情境容易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存在,诱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自主构建知识,同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有效设计问题,实施“去情境化”。
  1.把握设计问题的“度”,及时推进“去情境化”
  “去情境化”的问题设计时要避免只关注数学问题的“量”,不关注数学问题的“质”。有“质量”的问题串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我们利用这些有质量的问题有机地融入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而推动“去情境化”的进程。
  例如在教学《5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上),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多媒体出示:小精灵一只手拿着3支铅笔,就在纸上画3个圈,另一手拿2支笔在纸上画2个圈。
  师:同学们,小精灵一共画了几个圈?
  生:5个。
  师:你能用算式来记录吗?
  有的学生用2+3=5来表示,也有的学生用3+2来记录。基于情境,学生发现一个数学事实,即3支铅笔与2支铅笔(或2支铅笔与3支铅笔)合起来就是5支铅笔。接着教师提出“你能用算式来记录吗?”然后教师继续通过两个问题进一步实施“去情境化”:
  问题1:在数学的符号世界里,是如何解释“2+3=5”呢?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就是继续往下数的计数策略。2+3=2+1+1+1(加3就是加3个1)=5,(2加3,从2开始继续往下数3个数,就是5)。同理,3+2=3+1+1,即从3开始继续往下数2个数得到5,即3+2=5
  问题2:2+3=3+2。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数学意义?
  这个等式表示,两个数相加,结果与计算的顺序无关。学生还能可以出更多的例子,验证这个结论。改进为加法是“由大数继续往下数”的计数策略。如,计算2+5,可以由5起继续往下数2个数,得7,即2+5=7。
  也正是在这种问题引领下的“去情境化”过程中,把学生从现实场景引到数学的符号世界,帮助学生经历加法是如何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过程,从而理解加法具实际意义,实现是“去情境化”的过程。
  三、有效解决问题,提升“去情境化”
  1.善用“平移法”解决问题,促成“去情境化”纵向贯通。
  所谓的“平移法”,就是直接迁移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迁移应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悟”出前后联系,从而高效地获得“去情境化”的知识。
  例如:执教《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下)时,先复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然后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仿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解决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吗”?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很快就得出了“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在乘法里,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接着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35×25×4,125×25×5×4,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通了加法与乘法定律密切联系。又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六下)时,教师也可以直接迁移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用利用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说说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理清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与被除数、除法、商以及分子、分母、分数值之间相切联系,而使所学知识前后贯通。
  2.巧用“旋转法”解决问题,完成“去情境化”横向融合。
  所谓的“旋转法”,就是运用“变式”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各种“变式”,丰富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了有效地“去情境化”。
  例如特级教师谢作长在《植树问题》(四下)中引领学生探究了植树问题的规律后,通过组问题来完成了“去情境化”。
  题1: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合()门礼炮。
  题2: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个间隔。
  题3:公交车从西站到东站全长10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个站点?
  题4:一根10米长木头,  每隔2米锯一段,工人叔叔需要锯几次?
  题5:一盒8响鞭炮,当听到第一个爆炸声开始计时,到第二声响起时,经过3秒钟。当听到最后一声响起时共经过几秒钟?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没有只停留在种树的问题上,而是对种树进行多维的拓展。题1、题2是生活中“看得见的假的树”,题2、题3是生活中“不容易看见却能想象的树”,题4、题5是“听得见的假的树”。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领悟,应用种树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礼炮、凳子、公交车站点”问题——两端种;“锯木头”问题——两端不种;“放鞭炮”问题则是“两端都种”的变式。随着应用的深入,学生会主动地利用“去情境化”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去情境化”的横向融合。
  总之,“去情境化”并不排斥“情境化”,它是超越“情境化”的产物,是数学本质回归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20
  [2]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0
其他文献
[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wo basic principles for grammar teaching and suggests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grammar teaching.  [Key words] grammar teaching  I.Introdution: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初中阶段来讲,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愉快教学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美术学科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融入愉快教学,探索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愉快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当前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愉快教学  前言  愉快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学生体会到学习中所蕴含的乐趣,在这种乐趣
期刊
摘 要:自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日益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确定性,加之长期生活在单纯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中,思想上难免会因为自媒体平台上的不良信息“无屏障”传播和蔓延而受到一定影响和冲击,致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松懈、行为上出现位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迎难而上,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  关键词:自媒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较多的转变和创新。其中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进行了介绍,对游戏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  引言  在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 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很感到一定的难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将作文由“难”化“易”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过渡;方法  引言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这样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语文的其他教学活动都应为作文教学服务。然而,老师普遍认为作文难教,要教好作文更难
期刊
摘 要:当前,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来讲,身体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来讲,应该怎样抓住学生在此阶段的身体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呢?田径训练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经验出发,探索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策略,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
期刊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课堂合作流于形式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合作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其中重要一点为学生没有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或者说没有“尝到甜头”。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探究,课堂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  2.没有划分个性化小组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以笔者所教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为切入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出发,探索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希望能为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学科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多的融入了信息技术,对于初中体育学科来讲,由于其学科特殊性,信息技术在此学科中的运用情况又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出发,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提升一些运用策略,为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体育;体育教学  1
期刊
“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质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更谈不上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还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疑问难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