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双曲正弦蠕变模型,使用Abaqus软件对最低、最高温度不同的温度循环条件下片状器件SnAgCu焊点的寿命进行了模拟.结果 表明,焊点等效应力随温度循环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大应力集中于焊点与元器件的连接边缘处,最大应力随着温度循环曲线温差的增大而增大;等效蠕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以阶梯状累积增加,最大蠕变发生在焊点与元器件的交角处,残余应力和蠕变的最大值均随着最高温度、循环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基于累积蠕变-疲劳寿命模型预测焊点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焊点寿命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在实际应用中
【机 构】
: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双曲正弦蠕变模型,使用Abaqus软件对最低、最高温度不同的温度循环条件下片状器件SnAgCu焊点的寿命进行了模拟.结果 表明,焊点等效应力随温度循环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大应力集中于焊点与元器件的连接边缘处,最大应力随着温度循环曲线温差的增大而增大;等效蠕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以阶梯状累积增加,最大蠕变发生在焊点与元器件的交角处,残余应力和蠕变的最大值均随着最高温度、循环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基于累积蠕变-疲劳寿命模型预测焊点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焊点寿命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在实际应用中,要尽量缩小焊点所受的温差范围,以提高疲劳寿命.
其他文献
针对具有焊接结构的管路件的性能薄弱问题,通过对TP2M紫铜进行金相观测、仪器化压痕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观组织对铜管管路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晶粒尺寸增大,管路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均呈线性下降趋势:在Hall-Petch理论关系中没有考虑晶体的缺陷问题,其屈服强度计算结果比真实值更大些,而基于仪器化压痕的连续刚度测量技术(CSM,continuous stiffne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的屈服强度等计算结果更接近实值;随晶粒尺寸增大,不同管径管路的最大工作压力均有下降
采用金相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导电率测量仪研究轧制温度360℃下18%~55%轧制变形量对铸态Mg-3Al-1Zn-0.2Mn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铸态合金组织明显为枝晶,晶界处有大量Mg17Al12金属间化合物分布.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晶粒越来越细化,组织越来越均匀.与铸态合金相比,轧制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均明显提高,导电率明显降低.变形量55%的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5、234 MPa,其伸长率和导电率分别为24.7%和17.20%IACS.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硬度测试等手段与方法,研究了10~90 mm/min不同挤压速度对Al-Zn-Mg-Cu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挤压速度的增加,Al-Zn-Mg-Cu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挤压速度为50 mm/min的试验合金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5.1 μm.随着挤压速度的增加,试验合金硬度先升高后降低,挤压速度为50 mm/min时,试验合金硬度达到最大值.50 mm/min为试验Al-Zn-Mg-Cu合金的最佳挤压速度.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和锻压力对AZ80Ce镁合金汽车转向控制臂进行了铸锻复合成形,并进行了试样的冲击性能的测试、比较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 表明:随浇注温度升高或锻压力增大,试样的冲击吸收功逐渐增大,晶粒逐渐变小、均匀,显微组织逐渐改善.与700℃浇注温度相比,740℃浇注温度时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增大25.58%;与80 MPa锻压力相比,120MPa锻压力下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增大20%.
运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双S型辐板车轮压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种不同压弯工艺下的金属流动规律,得出两种工艺的最终成形情况、载荷行程及压弯模具磨损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最优压弯方案下不同摩擦系数对压弯成形力的影响.最后,经过现场试验验证,车轮实际压弯成形情况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以安全平稳运行超5年的爆炸冶金Q245R+N08825复合板(16 mm+3 mm)制压力容器-放空分液罐的焊接工艺为例,选用适当的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执行切实可行的工艺控制要点,以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镍基复合板压力容器主体焊后,对其接头进行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金相组织试验与分析.结果 表明,爆炸冶金Q245R+N08825复合板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20℃冲击吸收功均高于母材,且具有较高的塑性,弯曲性能良好.焊缝区为最高硬度区,其次为热影响区,低硬度区为镍基合金复合板母材.
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汽车用铝合金锻造性能的网络模型,并以24组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以剩余6组作为验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结果验证.结果 表明,该模型输出的抗拉强度和磨损体积的相对平均训练误差分别为3.89%和4.04%,相对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3.86%和3.67%.该模型预测误差小,预测精度高.
采用不同铬酸盐浓度的酸性溶液对AZ91D镁合金试样进行化学转化处理.通过目测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铬酸盐浓度和氧化时间对氧化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探究了铬酸盐含量和氧化时间对氧化膜层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镁合金氧化膜的生长其实质是镁基体的不断溶解及铬化物的不断堆积过程,K2Cr2O7的含量、氧化时间、合金成分均匀性以及实际氧化过程都会影响镁合金膜层质量.当K2CF2O7为50g/L,氧化时间为120 s时,镁合金试样获得金黄色氧化膜,具有一定的装饰性.镁合金基体组织由Mg相和Mg17Al12组成,两相的电化学
应用激光沉积制造技术,在TA15基板上制备了TA15/TiAl梯度复合结构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观察并分析试样的显微组织,测试试样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 表明,激光沉积TA15/TiAl梯度复合结构宏观无裂纹缺陷,梯度过渡区组织均匀,成形的效果较好.激光沉积TA15侧组织为网篮组织,TiAl侧组织为近片层组织,50wt%TiAl层内α相部分转变成α2-TiAl相,导致过渡区硬度提升.在TA15/50wt%TiAl和50
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的锻造,并进行了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随始锻温度从445℃提高至505℃、终锻温度从335℃提高至395℃,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均先提升后下降.475℃始锻和380℃终锻锻造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最小.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试样的锻造工艺参数优选为:475℃始锻温度、380℃终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