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景”入情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高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这些是欣赏诗歌的前提和条件。但与小说、散文、戏剧相比较而言,诗歌又有它的特殊性。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很容易造成对诗歌理解的隔阂感。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文贵隐,诗贵藏”,一首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大量的形象要素和情感要素,就要通过其外显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蕴涵深层的潜信息,越是卓越的诗人就越注重其诗歌的内涵。也就是说,越优秀的诗作其内在的潜信息越多且能有机地组合。就诗歌而言,内在信息一般不外两种:形象和情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诗歌中所书写的对象也不外是人、事、物、景(形象)、情(情感),但因其语言凝练,内容又高度集中,所以,在字面之外隐藏着大量的人、事、物、景和情,我们称之为潜在信息。
  先谈一谈潜在形象信息的捕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人物)。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作为外在的显信息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闭起眼睛来大胆想象,之后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鸣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和静穆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艺术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有举出了名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请学生自主分析。有学生说:“我透过独坐者坐守空斋的表层信息,捕捉到的是莺声婉转、春水东流、美景在前无人共赏的孤寂之情.”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我做了点评,并进一步明确:这是抒情主体的形象。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歌中,外在信息与其潜在信息是统一的,写了什么景物,必然要突出景物特征,而这其中也自然地渗透了抒情主体的形象,所以说捕捉潜信息要从外在景物入手。
  再谈一谈情感信息的捕捉。
  诗人大多情感丰富,或多愁善感,或激情满怀。诗歌创作在某种角度上是情感的抒写,但诗歌的情感有其隐含的特点,也属潜信息,捕捉潜在情感信息应以其形象信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这一步骤是以两个问题为主线展开的。问题1:情感缘何而发?抒发情感的人即形象信息中的主体,那么抒情主体为何会有这种情感呢?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因素,而这几类原因往往有交织现象。为了阐明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诗歌的比较式阅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抒情主体泪洒衣衫,情不自禁,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身世遭遇与琵琶女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白居易《杭州春望》中的抒情主体面对着浩瀚江天、满城柳色、一路梨花,醉也陶然,则属个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结合了。问题2:情感由何表现的?诗人往往通过景物表达主观情感,学生们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较为熟悉,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落日”被赋予了悲壮的情感,“星”则被赋予了追求人生理想的审美特征,从而表现了诗人追求人生高远目标的渴望。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便是通过一个孩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诗歌的意象是外在信息与潜信息的契合点。
  诗歌的意象联系着情与景,融合着主观和客观。所以,它是我们经由外在信息捕捉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情感世界等一系列潜信息的必由之路。如果把诗歌将欣赏者与作者造成的隔阂视作一堵墙的话,那么,意象恰似这堵墙上开着的一扇窗,经过它,透出室内点点的灯光,也可以射入读者审美的眼光,这样才能将读者的感受和作者的情感勾连起来,渐渐趋同为一。所以,准确地定位意象,是诗歌欣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教会学生捕捉意象,准确地在意象中剥离情和景,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
  意象在诗歌中表现为一定的景物。因此,准确地把握景物这一外在信息是挖掘其内在意蕴的关键。而“披景入情”的方式即由景物出发,经由契合点----意象,汇集诗歌内部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进行反馈、感悟、审视,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和二为一,将浓缩为数字、数十字、数百字的众多内容充分调动开来,形成一种以诗歌主体为中心的发散性的理解层面,完成读者的欣赏美与作者的表现美渐趋的求同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文化的积累和浸润而逐渐形成的。
  三、沿着思维的逻辑穿越诗歌的时空。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诗人为我们创造了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广阔的艺术空间,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其时空的涵盖性成就了诗歌欣赏的审美空间。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示给我们的形象是:一队白鹤在云间排成一排,诗人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上碧蓝的天空。由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创造出宏阔的意境,上下纵横,化无形为有形,意象豪迈,气势开阔。杜甫《登楼》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玉垒”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浩荡时空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可见,诗歌的广阔的艺术时空不仅使欣赏者展开了遐思的翅膀,也包容了抒情主体的无尽潜信息要素,披景入情,我们就会领略到诗歌艺术殿堂中瑰丽的色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紧紧把握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其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这也是我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主要思路方法。当然要领会其语言的各异风格,则需调动更为积极的文学思维,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探索实践。教和学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地接纳知识,整合信息,认识规律的过程。只有披景入情,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对诗歌的鉴赏。
其他文献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许多优秀的文章就是作者通过反复推敲、反复琢磨中改出来的。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写作文的关键阶段,更应该通过平时的练习,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们在读别人的作文时或许有过这样的体会:觉得别人的作文有的地方读不通,有的地方难理解。其实,这往往就是写作文的病症所在。如果教会学生采用朗读或默读的方法读一读自己的作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79-02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来看,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是其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  葛新旗指出了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由于自身有着诸多的劣势,因而加大了融资的难度。具体表现为: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管理者财务官观念淡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326.2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17-01       “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流传至今,常常被人们拿来形容那些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后进生。本人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凭着与后进生打交道的多年经验,认为用“朽木”来比喻后进生是一种教育偏见,更何况,后进生这块“朽木”也并不是不可“雕刻”,相反,只要你用心挖掘,你会发现他
期刊
【内容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是“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是“使出浑身解数仍见效甚微”。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紧密整合,能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作文教学 多媒体 多样化思维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千方百计地传授“作文秘技”,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范文,学生没有自由的空间,作文内容单调,写作格式刻板,甚至出
期刊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课改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
期刊
怎样区分小学语文课上的“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一、正确的认识  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学理念和作用下,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现象,引发了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以及现代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新的问题和启示进行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优势 不足 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教育媒体纷纷触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
期刊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英语只要认识而不需要记和拼读,初中英语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英语进行识记。初中开学伊始单词少又简单,加上初接触英语,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有旺盛的求知欲,靠强行记忆还可以应付。但久而久之,单词越积越多,句型越来越复杂,学生既要记读音,又需记拼写,还得背句型以及课文。他们感到困难大、负担重,往往顾此失彼、招架不住,由学不会到不愿学。有的学生记单词时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结果是花的功夫大,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体育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和精神也要是积极向上的。美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课望而却步、不是每天枯燥的跑步,练广播体操。学生积极地参加运动,正好也可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放松时刻绷紧的神经。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的锻炼。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