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诞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是现代交通工具个人化的产物。但有了汽车,不等于就有汽车工业。最早的汽车,是在机械小作坊里一辆一辆地分别制造出来的。有钱的人家订购汽车,雇用司机来开车。当时分析汽车市场前途的人普遍认为,汽车市场将受到有能力雇用司机的家庭数目的限制。
亨利•福特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可以说,福特虽然没有发明汽车,但却开创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给美国社会的面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福特从小就爱好摆弄机械。1891年,他到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当工程师,两年之后成为主任工程师。当时汽车刚刚发明出来,一些机械爱好者开始在自己家里买零件装配汽车,福特也染上了这种爱好。他在自家工具房中装好第一辆车之后,却发现门太小,车没法开出去。只好找把斧子来将门劈开,才将车子开了出去。
这第一辆汽车非常简陋,但却很实用。福特自己有机会就开着在外面行驶,停车时还得拿铁链子将汽车锁在树干上,否则总有人想上来开一下,过过汽车瘾。福特于是认识到,汽车市场的潜力远远不止那些有钱人家。由此他萌生了开创汽车工业的念头。福特身上有一种深深的平民主义的意识形态。他认为,上帝既然赋予美国以如此广袤的土地,每个人就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在这块土地上自由流动。他甚至认为铁路公司以及火车时刻表都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他心目中的汽车应该能够乘坐一至五个人,是个人或者小家庭的理想交通工具。
福特将他的汽车生产锁定在两个基本目标上。首先,汽车的设计必须尽量简单,使普通人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第二,价钱要尽可能降低,使得普通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福特在工厂中推行了下列几项革命性的做法。
第一是零部件标准化。标准化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机械工业。在标准化运动以前,机械工业更多像是工艺生产而不是工业生产。1910年,福特将这一做法带入汽车工业,汽车从此由作坊式改为工厂式生产。
第二是生产装配流水线。这是福特本人的发明。此前,生产过程中汽车部件不动,工人需要走来走去进行操作,这样就浪费了不少时间。福特一次在参观芝加哥的肉类屠宰场时,发现那里出现了生产线,流动的是被宰杀的牲畜,工人站着原地不动工作,效率高了不少。他回到自己的工厂里也如法炮制,从此开创了现代工业中的流水线作业。
第三是单一车型。福特认为,降低成本的重要诀窍,就是反复生产同样的产品。第一辆T型车的售价超过了800美元,等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多的工资。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成本和售价也不断下跌。到1914年末,每装配一辆T型车的工时减少到了仅仅1.5个小时。在生产到一百万辆的时候,售价已经下跌到345美元。
虽然汽车售价越来越便宜,但仍然等于当时普通工人大约半年的工资。福特厂里的工人,平均工资为两块五美元一天,绝大部分人很难买得起汽车。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人口还不多,土地广袤,机会众多。和别的工厂一样,福特厂里的工人辞工现象也非常频繁,使工厂极为头疼。汽车工业比多数行业对于熟练和技术工人有更多要求,福特工厂中的熟练工人被挖走得非常多,熟练技术工人在工厂中平均工作年限连一年都不到。
1914年,福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工人的平均工资提高一倍,从每日两块五变为五块。同时,工作日也规定为八个小时。(与欧洲相比,当时的五美元等于英国一个产业工人一星期的平均工资。当时美国工厂工作时间普遍为十至十二小时一天,每星期六天。)
从表面看来,福特这个决定要直接解决的问题是辞工现象。但是,福特还另外有更深的、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层面的考虑。他认识到,迄今为止,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在当时的工资条件下,他的工人没有能力购买汽车。在卖出了近百万辆私人汽车之后,现有的消费市场再次开始饱和。福特看到,只有让生产者同时成为消费者,才能进一步开拓市场。因此,他需要自己的工人都能够开上福特生产的汽车。而如果他的做法能够导致工人工资普遍上升的话,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前途则不可限量。
果然,在提高工资之后,福特的工人只要工作大约70个工作日,就能买得起一辆汽车。(今天美国产业工人购买一辆最低档的新车,也需要三至四个月的税前工资。)不过,福特的做法遭到了汽车业同行的抵制。只是在二三十年代工会运动广泛兴起,低工资的工厂面临着工人大规模罢工的威胁,像通用汽车等大厂家才被迫仿效了福特的做法。直到今天,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工人收入仍然高于多数工业,而美国汽车工会也仍然是最强大的工会之一。
在工人工资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小轿车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美国人驾驶私人汽车自由流动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
亨利•福特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可以说,福特虽然没有发明汽车,但却开创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给美国社会的面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福特从小就爱好摆弄机械。1891年,他到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当工程师,两年之后成为主任工程师。当时汽车刚刚发明出来,一些机械爱好者开始在自己家里买零件装配汽车,福特也染上了这种爱好。他在自家工具房中装好第一辆车之后,却发现门太小,车没法开出去。只好找把斧子来将门劈开,才将车子开了出去。
这第一辆汽车非常简陋,但却很实用。福特自己有机会就开着在外面行驶,停车时还得拿铁链子将汽车锁在树干上,否则总有人想上来开一下,过过汽车瘾。福特于是认识到,汽车市场的潜力远远不止那些有钱人家。由此他萌生了开创汽车工业的念头。福特身上有一种深深的平民主义的意识形态。他认为,上帝既然赋予美国以如此广袤的土地,每个人就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在这块土地上自由流动。他甚至认为铁路公司以及火车时刻表都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他心目中的汽车应该能够乘坐一至五个人,是个人或者小家庭的理想交通工具。
福特将他的汽车生产锁定在两个基本目标上。首先,汽车的设计必须尽量简单,使普通人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第二,价钱要尽可能降低,使得普通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福特在工厂中推行了下列几项革命性的做法。
第一是零部件标准化。标准化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机械工业。在标准化运动以前,机械工业更多像是工艺生产而不是工业生产。1910年,福特将这一做法带入汽车工业,汽车从此由作坊式改为工厂式生产。
第二是生产装配流水线。这是福特本人的发明。此前,生产过程中汽车部件不动,工人需要走来走去进行操作,这样就浪费了不少时间。福特一次在参观芝加哥的肉类屠宰场时,发现那里出现了生产线,流动的是被宰杀的牲畜,工人站着原地不动工作,效率高了不少。他回到自己的工厂里也如法炮制,从此开创了现代工业中的流水线作业。
第三是单一车型。福特认为,降低成本的重要诀窍,就是反复生产同样的产品。第一辆T型车的售价超过了800美元,等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多的工资。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成本和售价也不断下跌。到1914年末,每装配一辆T型车的工时减少到了仅仅1.5个小时。在生产到一百万辆的时候,售价已经下跌到345美元。
虽然汽车售价越来越便宜,但仍然等于当时普通工人大约半年的工资。福特厂里的工人,平均工资为两块五美元一天,绝大部分人很难买得起汽车。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人口还不多,土地广袤,机会众多。和别的工厂一样,福特厂里的工人辞工现象也非常频繁,使工厂极为头疼。汽车工业比多数行业对于熟练和技术工人有更多要求,福特工厂中的熟练工人被挖走得非常多,熟练技术工人在工厂中平均工作年限连一年都不到。
1914年,福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工人的平均工资提高一倍,从每日两块五变为五块。同时,工作日也规定为八个小时。(与欧洲相比,当时的五美元等于英国一个产业工人一星期的平均工资。当时美国工厂工作时间普遍为十至十二小时一天,每星期六天。)
从表面看来,福特这个决定要直接解决的问题是辞工现象。但是,福特还另外有更深的、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层面的考虑。他认识到,迄今为止,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在当时的工资条件下,他的工人没有能力购买汽车。在卖出了近百万辆私人汽车之后,现有的消费市场再次开始饱和。福特看到,只有让生产者同时成为消费者,才能进一步开拓市场。因此,他需要自己的工人都能够开上福特生产的汽车。而如果他的做法能够导致工人工资普遍上升的话,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前途则不可限量。
果然,在提高工资之后,福特的工人只要工作大约70个工作日,就能买得起一辆汽车。(今天美国产业工人购买一辆最低档的新车,也需要三至四个月的税前工资。)不过,福特的做法遭到了汽车业同行的抵制。只是在二三十年代工会运动广泛兴起,低工资的工厂面临着工人大规模罢工的威胁,像通用汽车等大厂家才被迫仿效了福特的做法。直到今天,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工人收入仍然高于多数工业,而美国汽车工会也仍然是最强大的工会之一。
在工人工资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小轿车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美国人驾驶私人汽车自由流动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