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国实行助学贷款政策,这项助学工程自启动以来,对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和促进教育公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虽然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很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在还款问题上却不尽如人意,一些贷款大学生逾期还款,恶意欠款现象极为严重,高比例的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这项工程陷入了尴尬境地;贫困大学生诚信观念受到社会的拷问,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准出现危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是否能够驶入良性轨道,更关系到我国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学生自身信用作为担保,无需任何抵押,专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银行贷款。自1999年全面开展以来,我国针对助学贷款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还款问题上,高比例的违约率己经直接冲击着银行的贷款行为,一些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素质令人担忧。
1.申请时的诚信缺失
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贫困补助,故意隐瞒家庭真实经济情况,通过各种关系使家庭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开具虚假家庭经济状况三级证明。抱着“反正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白贷谁不贷。”的心理申请助学贷款。
2. 使用中的信用缺失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以学生信用作为担保的助学工程。少数学生将家长给的学费并没有交到学校,而是瞒着家长欠学费,欺骗学校为其办理助学贷款,用贷款的钱买名牌手机、电脑等奢侈品,其日常消费行为与贫困生的身份形成天壤之别,并且占用真正贫困学生的贷款名额和补助名额,从某种程度上侵占了他人的利益。
3.还款诚信缺失
近年助贷工作中,经常面临一些贫困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毕业后不按时还款还息,调动工作后也没有将新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及时告知给学校和银行,甚至出现恶意欠款现象,刻意回避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等重要信息,逃离银行和学校的控制范围。在完全有能力还款的情况下还仍然拖欠贷款,没有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因此,较高的违约率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行为规范之一,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中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方面入手。
1.强化社会诚信,提高家庭诚信意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庭入手,强化家庭责任和诚信意识,父母能够态度端正,学生就会在助学贷款时持谨慎态度。反之,家长态度模糊,甚至抱着占国家便宜的思想,学生就不贷白不贷。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诚信环境,这是子女诚信品质形成的保障,也是助学贷款顺利进行的一大保障!
2.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贫困大学生诚信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助学贷款能否顺利进行。在西方,诚信主要是建立在人们的契约法律关系和观念上的。而在我国传统社会,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是依靠传统习惯和舆论来维护。尽管这种文化传统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即缺乏连续性。由于历史上一度出现道德虚无主义,传统道德曾被无原则的舍弃,社会中传统的诚信伦理思想也遭受轻视。因此,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首先,高校要通过软环境和硬环境的结合来宣传诚信理念。硬环境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食堂等硬件设施,高校可以通过在宿舍、食堂和校园内的硬件设施上张贴关于诚信内容的宣传海报、诚信格言和警句。软环境包括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校风和学风、教师的素质及校园家属区的居民素质等。毋庸置疑,软环境是一所高校的总体文化,高校的软环境对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利用广播、报纸以及板报来弘扬校风校纪,通过校园媒体、校园文化来宣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在高校内形成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通过高校大学生对彼此的监督,形成舆论压力,从而达到约束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目的。
3.建立诚信机制,完善跟踪体系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控制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危机,提高还款率的有力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记载,不仅可以督促大学生信守承诺,提高其诚信意识,还为高校助学贷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应采用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这样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和社会共享性。待大学生毕业后,学校将档案移交给用人单位,并进入人事档案,使这种信用监督延伸到社会。可见,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是保证大学生遵守诚信的有力武器。其次,建立诚信奖惩机制。高校将大学生诚信记录状况与奖助学金,年度评优,入党、保研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一切与学自身利益相关的标准结合起来,使诚信记录良好者受益,而对于诚信记录差者,高校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和全面监督,才能使诚信规范内化为诚信心理结构,最终形成诚信品质。最后,完善跟踪体系。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就业。建立与诚信档案配套的跟踪体系。档案进入人事档案,毕业后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提醒学生不要出现违约情况。
参考文献:
[1]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教财4号文件
[2]杨周复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7*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石兆俊、甘晖 对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解读与分析 [J].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我国实行助学贷款政策,这项助学工程自启动以来,对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和促进教育公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虽然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很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在还款问题上却不尽如人意,一些贷款大学生逾期还款,恶意欠款现象极为严重,高比例的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这项工程陷入了尴尬境地;贫困大学生诚信观念受到社会的拷问,贫困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准出现危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是否能够驶入良性轨道,更关系到我国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最终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学生自身信用作为担保,无需任何抵押,专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银行贷款。自1999年全面开展以来,我国针对助学贷款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还款问题上,高比例的违约率己经直接冲击着银行的贷款行为,一些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素质令人担忧。
1.申请时的诚信缺失
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贫困补助,故意隐瞒家庭真实经济情况,通过各种关系使家庭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开具虚假家庭经济状况三级证明。抱着“反正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白贷谁不贷。”的心理申请助学贷款。
2. 使用中的信用缺失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以学生信用作为担保的助学工程。少数学生将家长给的学费并没有交到学校,而是瞒着家长欠学费,欺骗学校为其办理助学贷款,用贷款的钱买名牌手机、电脑等奢侈品,其日常消费行为与贫困生的身份形成天壤之别,并且占用真正贫困学生的贷款名额和补助名额,从某种程度上侵占了他人的利益。
3.还款诚信缺失
近年助贷工作中,经常面临一些贫困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毕业后不按时还款还息,调动工作后也没有将新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及时告知给学校和银行,甚至出现恶意欠款现象,刻意回避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等重要信息,逃离银行和学校的控制范围。在完全有能力还款的情况下还仍然拖欠贷款,没有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因此,较高的违约率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行为规范之一,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中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方面入手。
1.强化社会诚信,提高家庭诚信意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庭入手,强化家庭责任和诚信意识,父母能够态度端正,学生就会在助学贷款时持谨慎态度。反之,家长态度模糊,甚至抱着占国家便宜的思想,学生就不贷白不贷。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诚信环境,这是子女诚信品质形成的保障,也是助学贷款顺利进行的一大保障!
2.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贫困大学生诚信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助学贷款能否顺利进行。在西方,诚信主要是建立在人们的契约法律关系和观念上的。而在我国传统社会,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是依靠传统习惯和舆论来维护。尽管这种文化传统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即缺乏连续性。由于历史上一度出现道德虚无主义,传统道德曾被无原则的舍弃,社会中传统的诚信伦理思想也遭受轻视。因此,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首先,高校要通过软环境和硬环境的结合来宣传诚信理念。硬环境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食堂等硬件设施,高校可以通过在宿舍、食堂和校园内的硬件设施上张贴关于诚信内容的宣传海报、诚信格言和警句。软环境包括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校风和学风、教师的素质及校园家属区的居民素质等。毋庸置疑,软环境是一所高校的总体文化,高校的软环境对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利用广播、报纸以及板报来弘扬校风校纪,通过校园媒体、校园文化来宣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在高校内形成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通过高校大学生对彼此的监督,形成舆论压力,从而达到约束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目的。
3.建立诚信机制,完善跟踪体系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控制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危机,提高还款率的有力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记载,不仅可以督促大学生信守承诺,提高其诚信意识,还为高校助学贷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应采用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这样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和社会共享性。待大学生毕业后,学校将档案移交给用人单位,并进入人事档案,使这种信用监督延伸到社会。可见,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是保证大学生遵守诚信的有力武器。其次,建立诚信奖惩机制。高校将大学生诚信记录状况与奖助学金,年度评优,入党、保研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一切与学自身利益相关的标准结合起来,使诚信记录良好者受益,而对于诚信记录差者,高校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和全面监督,才能使诚信规范内化为诚信心理结构,最终形成诚信品质。最后,完善跟踪体系。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就业。建立与诚信档案配套的跟踪体系。档案进入人事档案,毕业后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提醒学生不要出现违约情况。
参考文献:
[1]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教财4号文件
[2]杨周复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7*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石兆俊、甘晖 对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解读与分析 [J].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