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课是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文提出从巧妙设计导语,运用“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史知识,课堂教学要注重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语;“问题式”教学;数学史;语言艺术
高等数学课是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其他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学生感觉数学难学,课堂气氛也常常严肃而沉闷,这就使得高校的数学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究竟应该怎样把握这门课程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有吸引力呢?在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我认为数学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巧妙设计导语
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得好,常在一开始就能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上好这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导入要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传统的导入方法是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长期单调采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不断灵活地变换导入方法,使教学新颖、别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求知的欲望。如可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来导入新课;还可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给学生造成急于求解的紧迫情境,激起求知欲;可以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还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设,产生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第一次高等数学课上,教师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
1)一只蚂蚁在一条直线上作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瞬时速度如何求?
2)曲边梯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以及外表面积如何求?
3)这两个问题用我们现有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好,教师可充满自信地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学习高等数学后很快就会计算出来,它们是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来解决的,这就是我们继续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的好处。学生听到这都微笑颔首,对学习高等数学产生了深入学习的欲望。
2、运用“问题式”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是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来评价的。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如知识的引入,教材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路等都可以设疑,问题在于能否做到“匠心独具”。教师的设疑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在重点、难点的“点子”上问,在概念、法则、性质的“联系”处问,在“思路”的导引处问,在承上启下的衔接处问。在设疑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还要把适时握住“导”的火候。解惑要使用延迟评判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以及成功的机会,学生答得对要及时肯定,答得不对也不要断然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这样使学生能不断处在热烈、活跃、积极探索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大脑不停地思考、消化和吸收,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和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问题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教师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法也能提高同学们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典故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数学史料和教学内容的恰当结合可以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听愿听。例如《微积分》这节课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世界数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即微积分到底是谁发明的?在欧洲大陆的学者归功于德国的莱布尼兹,英国的学术界授誉于牛顿。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协商,最后判决:微积分是莱布尼兹和牛顿共同发明的,争执才得到最后的解决。在讲极限时,可介绍刘徽的数学功绩;讲数列级数时,可加入沈括、麦克劳林、泰勒、拉格朗日的方法等。同时数学家的故事还起到激励人生的作用。如在讲《欧拉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天才的数学家欧拉。他在年近花甲时不幸双目失明,在失明后的17年里,欧拉凭借巨大的毅力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留下400多篇论文。由于欧拉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无与伦比的数学贡献,后人把他誉为“数学英雄”。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在提高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数学知识,勇攀数学高峰。
学习辅导和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辅导也可以巧用数学史,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辅导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心灰意冷的同学时,可以介绍华罗庚的精神,帮助他树立必胜的信心;对于学习思路不对头,方法不得力的同学,可以讲笛卡儿的灵感,引导他树立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作业批改中也可以利用数学史知识来鼓励和教育学生,比如:当我看到同学的作业题无一正确时,我批上:“失败是成功之母,费拉里能找到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益于他在塔塔里亚公开赛的失败,因为他当时连三次方程都不会解。”的字样,来鼓励他知难而进,这要比单纯批评效果要更好。
4、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语言艺术
1)数学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并非文科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师也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教学都比较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成为冷冰冰的科学。教学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清晰外、严谨简约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优美动听,有一定的幽默感,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要清亮、明晰、舒缓、流畅而且富有节奏变化,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听觉神经的兴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讲课语言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每位数学教师要懂一些演讲方面的技巧,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
2)教学语言要有激励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言运用。苏步青的中学时期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那时教他数学的杨老师用这样一段话来撩拨学生的心弦:“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中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族的危机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中华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把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和学好数学的强烈责任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刚刚步入中学的苏步青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发了起来,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数学,从此矢志不渝,专攻数学,终成一代数学大师。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肖为胜.论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J].大学数学,2003(6).
[2]佘贵清.浅谈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N].1999,2.
【关键词】导语;“问题式”教学;数学史;语言艺术
高等数学课是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其他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由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学生感觉数学难学,课堂气氛也常常严肃而沉闷,这就使得高校的数学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究竟应该怎样把握这门课程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有吸引力呢?在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我认为数学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巧妙设计导语
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得好,常在一开始就能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上好这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导入要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传统的导入方法是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长期单调采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不断灵活地变换导入方法,使教学新颖、别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求知的欲望。如可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来导入新课;还可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给学生造成急于求解的紧迫情境,激起求知欲;可以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还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设,产生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第一次高等数学课上,教师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
1)一只蚂蚁在一条直线上作变速直线运动,它的瞬时速度如何求?
2)曲边梯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以及外表面积如何求?
3)这两个问题用我们现有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好,教师可充满自信地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学习高等数学后很快就会计算出来,它们是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来解决的,这就是我们继续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的好处。学生听到这都微笑颔首,对学习高等数学产生了深入学习的欲望。
2、运用“问题式”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是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来评价的。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如知识的引入,教材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路等都可以设疑,问题在于能否做到“匠心独具”。教师的设疑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在重点、难点的“点子”上问,在概念、法则、性质的“联系”处问,在“思路”的导引处问,在承上启下的衔接处问。在设疑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还要把适时握住“导”的火候。解惑要使用延迟评判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以及成功的机会,学生答得对要及时肯定,答得不对也不要断然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这样使学生能不断处在热烈、活跃、积极探索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大脑不停地思考、消化和吸收,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和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问题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教师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法也能提高同学们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典故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数学史料和教学内容的恰当结合可以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听愿听。例如《微积分》这节课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世界数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即微积分到底是谁发明的?在欧洲大陆的学者归功于德国的莱布尼兹,英国的学术界授誉于牛顿。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协商,最后判决:微积分是莱布尼兹和牛顿共同发明的,争执才得到最后的解决。在讲极限时,可介绍刘徽的数学功绩;讲数列级数时,可加入沈括、麦克劳林、泰勒、拉格朗日的方法等。同时数学家的故事还起到激励人生的作用。如在讲《欧拉公式》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天才的数学家欧拉。他在年近花甲时不幸双目失明,在失明后的17年里,欧拉凭借巨大的毅力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留下400多篇论文。由于欧拉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无与伦比的数学贡献,后人把他誉为“数学英雄”。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在提高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数学知识,勇攀数学高峰。
学习辅导和作业批改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辅导也可以巧用数学史,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辅导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心灰意冷的同学时,可以介绍华罗庚的精神,帮助他树立必胜的信心;对于学习思路不对头,方法不得力的同学,可以讲笛卡儿的灵感,引导他树立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作业批改中也可以利用数学史知识来鼓励和教育学生,比如:当我看到同学的作业题无一正确时,我批上:“失败是成功之母,费拉里能找到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益于他在塔塔里亚公开赛的失败,因为他当时连三次方程都不会解。”的字样,来鼓励他知难而进,这要比单纯批评效果要更好。
4、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语言艺术
1)数学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并非文科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师也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教学都比较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成为冷冰冰的科学。教学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清晰外、严谨简约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优美动听,有一定的幽默感,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要清亮、明晰、舒缓、流畅而且富有节奏变化,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听觉神经的兴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讲课语言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每位数学教师要懂一些演讲方面的技巧,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
2)教学语言要有激励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言运用。苏步青的中学时期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那时教他数学的杨老师用这样一段话来撩拨学生的心弦:“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中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族的危机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中华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把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和学好数学的强烈责任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刚刚步入中学的苏步青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发了起来,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数学,从此矢志不渝,专攻数学,终成一代数学大师。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肖为胜.论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J].大学数学,2003(6).
[2]佘贵清.浅谈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N].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