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一份视频后期工作让谭晶初次接触到了视频剪辑事业,并开启了他新的人生轨迹。
2003年,DV技术逐渐盛行,数字影像技术变得简单便捷。于是,他和多年從事杂志编辑工作的吕尚伟等人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本Digital Video类杂志《数码影像时代》。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大量移动内容平台诞生,使纸媒走向衰弱,在市场的重压下,二人创办了“优聚视微”,为佳能、索尼、BMD、松下等一线视频厂商提供技术应用解决方案。2015年,为了扩大营收和规模,谭晶团队从垂直场景出发,创办了“拍了剪”项目。
拍了剪是一个视频生产系统,主要基于AI云计算技术,研发短视频智能生产系统和设备,为企业客户提供快速剪辑制作、渲染调色、配音等功能服务,提升短视频制作效率。
与众多针对C端市场的企业不同,拍了剪看中的是B端市场。创始人兼CEO谭晶表示,连锁旅拍影楼、亲子/母婴写真团队和婚庆公司才是拍了剪的重点服务群体,这类B端客户具备专业的影像技术能力和设备,能更好地体现拍了剪视频的专业度。另外,这类客户相比C端个人用户黏性更高、更稳定,一旦得到好的使用体验,便能长期复购,产生规模化收益。
但拍了剪的价值并不是代替传统后期剪辑师,而是在摄影师正常拍摄任务的过程中扮演增值服务的角色。以往,在拍摄影像的过程中,摄影师必须完成全部拍摄任务后,回到公司将所有拍摄素材交给后期剪辑师,然后由后期剪辑师完成视频的剪辑包装工作,旺季需要四五个月,淡季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等到结婚的新人拿到影像作品时,早已没了拍摄时的激动心情。而使用了拍了剪设备后,摄影师在拍摄间歇的十分钟里,就可以快速完成短视频的专业化、批量化制作,制作完成后的短视频可实时发送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即时分享的心理需求。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客户提高服务质量,让消费者获得了即时分享的乐趣,还帮助企业客户传播了产品。
谭晶介绍,拍了剪的产品主要用专业设备进行拍摄,所拍摄的视频内容会从拍了剪盒子编解码至手机端,几百兆的超高清视频可以在无色泽、画质损失的前提下,实时转化为12M(4G条件下)的视频内容。随后,经由摄影师挑选满意的镜头并上传至云服务器,通过拍了剪系统自动完成短视频的剪辑、特效、滤镜、配乐、渲染等工作,同时,将制作好的短视频下载到客户手机相册,可供消费者分享转发,全套流程下来只需十分钟。
相比于市场上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制作方式,拍了剪是通过专业设备(摄像机、相机)拍摄,像素颗粒度更密,能直观看出画质的清晰度。而相比传统专业设备拍摄剪辑处理,拍了剪制作链条更简易,还兼具了即时分享特性。
这项技术的门槛在于视频的编解码传输和流水线式的剪辑。以往,几百兆的高码流视频传输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如今,通过拍了剪盒子,视频经过重新编辑解码再上传,整个传输流程只需要5?6分钟,大幅节省了剪辑生产内容的时间成本,这款盒子可兼容4k、1080p、720p以及320p等多种分辨率设备。在流水线剪辑中,拍了剪可根据曝光度、是否抖动、运动方向、构图、地标建筑、有无人脸出镜等多维度进行机器学习和筛选剪辑。其中,人脸识别、目标物体识别和分离器训练等深度学习技术部分是通过与头部企业微软合作完成。
预计在“拍了剪”项目的助力下,每年可为个人影像消费领域制作几千万条即时分享的短视频,为各类企业级用户提供上亿条用户活动报道和媒体宣传的短视频。
现阶段,团队已有近30人规模,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300元包月式基本服务,另一类是视频精加工按需定制服务。
“截至2018年末,全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6.48亿。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拍了剪会随时调整战略布局。”谭晶说。5G商用后,他们会推出50M超高清码流编解码传输,尝试与AR/VR结合,推出迭代产品和技术,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目前,拍了剪已启动首轮融资,目标融资1000万元,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推广营销、售后服务等。
关于拍了剪
创立时间
成立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