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功能。而现在的课内阅读局限性大,对学生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课外阅读加以补充,这样不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极其重要。
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二、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读多,就是海阔天空,什么都可以读,只要觉得有意思,可以不求甚解,随心所欲地猎奇。读深,就是对所读文章,从作者生平情况到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文章写法到语言风格等有一个基本了解。读透,就是精读,要求选择几篇篇幅不长的诗文,反复读,力求寻找所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和“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
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我们从学生的需求考虑——阅读的需求、体验成功的需求、完善自我的需求,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三、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四、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閱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研究是不会停止的。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
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二、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读多,就是海阔天空,什么都可以读,只要觉得有意思,可以不求甚解,随心所欲地猎奇。读深,就是对所读文章,从作者生平情况到文章的思想内容,从文章写法到语言风格等有一个基本了解。读透,就是精读,要求选择几篇篇幅不长的诗文,反复读,力求寻找所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和“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
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我们从学生的需求考虑——阅读的需求、体验成功的需求、完善自我的需求,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三、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四、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閱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更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研究是不会停止的。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